立冬后,万物收藏,我们帮孩子养阴的同时还要敛藏好阳气。
因为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本”,是孩子脏腑协调、生长发育的“原动力”。而孩子“体禀少阳”,其阳气稚嫩、不成熟,加上冬季的主气“寒”属于阴邪,易伤阳气,更易导致孩子生病不适、发育缓慢。为了更好地应对冬季接下来的挑战,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帮孩子收敛阳气、补养阳气了。
今天,我来介绍3个给孩子敛阳、补阳的妙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需求、天气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
天气晴好时,带孩子到户外晒晒太阳!
冬季气温低,寒邪当令,是威胁孩子健康的“头号敌人”。但这不代表,我们为了避寒就要减少外出、躲在室内。相反,在天气晴好时,带孩子到户外晒晒太阳、活动一下是很好的。
传统医学认为,晒太阳能够助发人体的阳气,是帮孩子从大自然中补充阳气的一大好方法。简单、方便,又奏效,还不用花钱。
● 什么孩子适合晒太阳?
身体健康、没什么不舒服的孩子,冬季晒太阳可以补充阳气,增强体质。而有以下这些表现的孩子,更要多晒晒太阳。
✔ 脸色差,或发青、或发白、或发黄
✔ 容易疲惫、没力气,没走两步路就要抱
✔ 胆怯,讲话声音小,懒得讲话
✔ 挑食、偏食,容易积食
✔ 大便不调,不是干硬、羊屎便、便秘,就是拉稀、腹泻
✔ 容易出汗,或怕冷、手脚冰凉
✔ 比同龄人矮小、瘦小,肌肉松软、不结实
✔ 患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
如果孩子满足上面的2点或以上,说明他体内的阳气是亏虚的,需要家长多带孩子晒晒太阳,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调理,帮孩子温补阳气。
● 孩子晒太阳要注意哪些事情?
关于带孩子晒太阳,有3点要注意:
1、外出晒太阳,不宜穿得过多或过少。冬季穿衣少了容易受寒,可也不是穿越多越好的,衣服穿多了,虽然能保暖,能保护孩子不直接受寒,但如果衣服过多,孩子热出汗了,一吹风就容易着凉生病!
晒太阳、动起来,都会让孩子体温上升,所以天气晴好、外出活动时,可以适当给孩子减少一件衣服,同时多备一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添衣脱衣。
2、孩子晒太阳,建议选择上午晒。清晨太阳升起,人的阳气也就开始升发了。一般来说,等太阳出来一阵子,地表回暖一些,早上8~10点时,就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了。另外,孩子皮肤娇嫩,要做好防晒措施,晒太阳的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3、晒太阳的同时,让孩子适当户外运动。虽说冬季“宜静不宜动”,但家长带孩子外出晒太阳时还是可以适当运动一下的,做做广播体操、八段锦,散散步,放放风筝,打打羽毛球,“动则生阳”,对补充阳气、驱寒保暖也有一定帮助。
天气阴冷时,用对2个外治法同样能帮孩子补阳!
当然,如果是阴雨天气,我就不太建议家长带孩子过多外出。一是气温低,孩子容易受寒着凉;二是阴气重,容易损伤孩子的阳气,降低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天气阴冷,孩子没法直接从大自然中补充阳气。那要怎样帮孩子敛阳、补阳呢?
有2个方法,在家就能做到!分别是:泡脚、穴位贴敷。
● 用3种水、1个方,给孩子泡脚
泡脚,是冬季常见的调理办法,不仅适合大人,也适合孩子。
“寒从脚起”,防寒、驱寒也可以从双脚下功夫。给孩子用40℃左右的温水来泡脚,可以很好地从足部开始,温暖全身,达到防寒驱寒的目的。但是,如果想增加敛阳、补阳的作用的话,光用温水还不够,建议家长在水中加入辛温发散的生姜、艾叶、藿香等。
在孩子无热证、无生病不适的情况下,可以一星期泡2~3次,既保暖驱寒,又温养阳气。当寒气被驱出体外,孩子的身体不需要调用阳气去抵抗寒邪了,阳气才能安然无恙地在体内敛藏。
沐足液组方(感利通)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¹
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¹
荆芥穗:解表散风、透疹¹
艾叶:温经散寒、除湿止痒¹
沐足方的配伍会更全面一些,更适合寒冷的天气、或体质虚寒、平时体弱多病的孩子,3岁以上就能泡。不仅可以防寒、保暖、温阳,作日常保健,减少冬季外感病邪的可能;还可以在受寒初期泡,作调理用。
当孩子出现流清涕、打喷嚏、起鸡皮、畏寒怕冷、咽痒咳嗽等受寒表现时,可以连续泡2~3天。泡脚时,水位要超过“三阴交”,泡到微微发汗为宜,对缓解上焦受寒的情况很有帮助。
但要注意,这些泡脚方都是偏温的,一定要在孩子无热证时才能泡。如果孩子受寒着凉,发展到发烧了,就不能泡了。
● 敛阳养阳,就贴这个穴位
正确使用穴位贴敷,也能帮孩子温补阳气。
日常帮孩子保健、温养阳气,只要贴1个穴位就足够了。这个穴位就是脾胃要穴——神阙穴,它处于肚脐眼的位置,很好找。一周贴2~3次,一次贴2~4小时,就可以帮孩子温阳、驱寒,减少冬季生病的可能。这个方法对脾胃虚寒、体质虚弱的孩子来说尤其有用。
不仅如此,穴位贴敷还能应对一些小儿冬季常见的“小问题”,例如:感冒、寒咳、腹痛、腹泻等等。下面几个贴敷的方法,各有针对性,家长也可以收藏起来。
1、感冒时,贴“神阙穴、大椎穴”
孩子受寒着凉初期,出现流清涕、打喷嚏、咳嗽、怕冷、头疼等感冒表现时,可以贴敷神阙穴和大椎穴2个穴位,坚持2~3天。
2、寒咳时,贴“天突穴”
当孩子出现早晚咳得厉害、咳白痰、舌质淡、舌苔白等寒咳表现,贴敷天突穴能缓解。如果寒咳叠加其他感冒的表现,就可以神阙穴、大椎穴、天突穴3个穴位一起贴,同样是要连续贴2~3天。
3、着凉后腹痛、腹泻,贴“天枢穴”
还有的孩子,受寒后,会有腹痛、腹泻的问题。这时,可以贴敷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天枢穴取一边穴位即可。贴法和感冒、寒咳的一样,也是贴2~3天。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最后再提醒一句,不管是是沐足还是穴位贴敷,或者其他温阳的食疗方,都是偏温、助阳的。一旦孩子出现嘴唇红、舌质红、舌苔黄、喉咙红肿疼痛、眼屎又黄又多等明显的热证,都不能用、不能吃,否则容易“火上加火”,加重热证,甚至会引起发烧,补益不成反倒有害,这时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清内热,可以改喝小儿清热方,等到热证不那么明显的时候再来安排温阳。
小儿清热方(沁芳宁):
莲子:补脾益肾、养心安神¹
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¹
枸杞子:滋肾精、补肝血¹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¹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