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跳出情绪的死胡同,更能读懂孩子的心!

教育   教育   2024-12-20 06:31   广东  

孩子磨蹭,大人就忍不住催促,声音不自觉提高了几分;孩子调皮捣蛋,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大人瞬间火冒三丈,呵斥声脱口而出;孩子在外面和小伙伴闹了矛盾,大人还没了解清楚情况,就先急着批评自家孩子。


而孩子呢,面对父母的这些吼叫和呵斥,要么委屈地大哭,要么倔强地顶嘴。


大人和小孩都是一肚子负面情绪,大人觉得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难教育,小孩子却觉得为什么不管我有没有做错事都是我的错!


愤怒、委屈会让人产生对立情绪,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把自己逼进情绪的死胡同。原来亲密相处、彼此信赖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就这样常常陷入情绪的困局中,让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有情绪的个体。就像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在面对外界的各种情况时,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只是很多时候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管理和调节。


家长们往往因为生活的压力、对孩子成长的过度担忧等原因,情绪变得容易失控。


比如,有的孩子在外面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家长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安慰,而是带着责备的语气说 “叫你小心点,就是不听”,孩子原本的疼痛加上被责备后的委屈,就哭得更厉害了。


这样互相被情绪裹挟的状态,对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就像一块 “绊脚石”,阻碍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理解、信任与亲密互动。


我们都希望和孩子能有和谐融洽的关系,那就需要避免让情绪把彼此逼进死胡同,而是要在相处中给亲子关系留足空间,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智慧,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让亲子之间的相处更加轻松、有爱。




01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做耐心的观察者




蒙台梭利教育特别强调要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


就像在蒙氏幼儿园里,有着丰富且适合孩子智力发展阶段性特点的教材教具,它们被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在适合幼儿身高的教具架上,即使年龄最小的孩子都能很方便地取拿。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学习,老师则从旁适时地给予协助与引导。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拼图类的教具感兴趣,便会自己去拿来坐在小桌子前专注地摆弄,尝试将一块块拼图归位,这个过程中他完全沉浸在自己探索如何让拼图完整的世界里。


这时候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强行打断,去让孩子做别的事情,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指导孩子应该怎么拼,那很可能就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引发孩子的不满情绪,原本和谐的氛围也会被打破。


又比如,孩子在摆弄搭建类教具,想要搭建一座小城堡,他可能会不断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也许一开始并不顺利,但正是在这样自主摸索的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思维、动手能力等都在不断发展。


可要是大人觉得孩子搭得太慢或者方式不对,急着上手帮忙,那孩子就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还可能因为自己的想法被忽视而感到委屈、生气,从而引发情绪冲突。


所以,尊重孩子的自主发展,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是亲子相处中避免陷入情绪死胡同的重要一环。为此,父母要做耐心的观察者,也要做明智的引导者,跟着孩子的成长节奏走。



  • 成为耐心的观察者


像蒙氏老师一样,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不轻易打扰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


蒙台梭利有一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在做一件事时,比如对着一本绘本看得津津有味时,家长哪怕只是稍微用眼瞥他一下,都有可能打断孩子的专注,更不要说去打断询问孩子看的什么内容之类的了。


因为一旦孩子发现有人在看他,他对情境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就会被中断,就像我们大人在专注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人在旁边看着,也会觉得紧张,不太愿意继续了。



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是渴望自己去解决的,如果父母贸然介入帮忙,那孩子会觉得这件事已经不用自己做了,也就失去了继续探索、克服困难的兴趣。


原本那种想要自我挑战、自我成长的积极情绪也消失了,孩子甚至可能还会因为大人的 “帮忙” 而不开心,闹起小情绪。


所以,家长要克制自己想要帮助孩子的念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除非被孩子邀请参与,否则就保持克制,这样才能让亲子之间的氛围更和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 成为温和的引导者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要以温和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强行替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在玩套环游戏,一开始不太明白怎么按照大小顺序去套,摆弄了一会儿有些着急了。


这时候家长不要直接拿过来快速帮孩子套好,而是可以温和地示范玩法,轻轻地说:“宝贝,你看呀,我们可以先找最大的这个环,把它先拿出来,然后再找比它小一点的,像这样依次套进去。” 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去自主尝试克服困难。


要是过度帮助孩子,孩子会觉得这不是自己完成的成果,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对这类活动就失去兴趣了,甚至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产生沮丧、烦躁等情绪问题。


所以,父母成为温和的引导者,能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依然保持积极探索的热情,也能让亲子之间的情绪更加平稳、关系更加融洽。





02

想避免走进情绪的死胡同

学会管理很关键



01/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父母们要明白,自己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也都会犯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想着要在孩子面前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强行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比如,当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疲惫,回到家孩子还缠着要一起玩游戏时,不要勉强自己打起精神,而是可以坦诚地和孩子说:“宝贝,妈妈今天工作太累啦,现在有点没力气陪你玩呢,等妈妈休息一会儿好不好呀。” 


真实地呈现自己的情绪,孩子反而能更好地理解父母,也能避免因为长期压抑,最后情绪突然爆发而吓到孩子,破坏亲子间的和谐氛围。




02/   改变批评的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在指出孩子的问题时,往往容易陷入不当的批评方式中。有的家长可能会直接大声呵斥,或者说一些贬低孩子的话,像 “你怎么这么笨,这都做不好” 之类的。


这样的表达方式,针对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了否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要么委屈地大哭,要么变得很叛逆,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起来。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犯了错,比如把作业写得很潦草时,我们可以平和地说:“宝贝,这次作业的字写得有点着急了哦,你看这样歪歪扭扭的,老师看起来可能会不太清楚呢,咱们下次认真一点写,肯定会更漂亮呀。” 


这种针对具体事情提出改进建议的批评方式,既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又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情绪冲突。




03/  帮助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像哭闹、发脾气等都是很常见的。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这样是不懂事、不听话,其实这只是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罢了。


例如,孩子在外面玩耍被别的小朋友抢了玩具,回来后大哭不止,这时候家长不要不耐烦地说 “别哭了,不就是个玩具嘛”,而是要蹲下来,抱抱孩子,温柔地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委屈,玩具被别人拿走了肯定很难过对不对呀,你可以和妈妈说一说呢。”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认可、被理解的,这是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应对情绪的重要一步。




04/  引导健康的发泄途径


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后,我们要引导他们通过健康、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而不是采取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不良方式。


比如,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倾诉来排解情绪,当孩子因为和小伙伴闹矛盾不开心了,鼓励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家长耐心地倾听,帮孩子分析问题,这样孩子心里的委屈、生气等情绪就能得到缓解。


运动也是个很不错的发泄途径,像带孩子去跑步、跳绳,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等让人感觉愉悦的物质,孩子的坏情绪也能随之消散。


还可以让孩子通过画画来表达情绪,把心里的不痛快都用画笔呈现在纸上,这同样能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维护良好的亲子氛围,让亲子相处更加融洽。




在亲子相处的漫漫长路上,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给彼此留足空间,避免陷入情绪死胡同,着实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 “金钥匙”。


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发展,无论是给予他们自由选择教具、活动的权利,还是在旁耐心观察、适时引导,都旨在让孩子在宽松且有序的环境中探索世界、收获成长。


当家长们能够克制自己想要过度干涉的冲动,做好耐心的观察者与温和的引导者时,孩子的情绪便不会因被强行打断、过度帮助而产生不满、委屈等负面情绪,亲子之间也就不会陷入因情绪问题引发的紧张关系中。


同时,亲子双方的情绪管理也至关重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坦诚面对自己的情绪,改变不当的批评方式,用平和且有建设性的话语指出孩子的问题;而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要正视他们的情绪表达,引导其通过健康的途径宣泄情绪,如倾诉、运动、画画等。


如此一来,情绪不再是亲子间相处的 “拦路虎”,反而能成为增进彼此了解、加深感情的契机。


运用恰当的方法给亲子关系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让情绪把彼此逼进死胡同,相信一定能够收获更加健康、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孩子一同度过充满爱与欢乐的美好时光。





本期图片来源于 深圳·凯西蒙台梭利儿童会所(西海湾园),感谢供图


蒙奶奶
爱孩子的人都在关注我。我是蒙台梭利,大家都叫我蒙奶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