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2 年,艺术家刘耀华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思的艺术实验。他包下了一片苹果树,在果子尚未完全长成之时,给每一个小苹果都植入了一根 3.8 厘米长的钢针,这个长度大约等同于当时果实的直径。
起初,大家都以为这些钢针不过就是留在苹果体内,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结果却大大出乎预料。
等到丰收季节来临,原本 175 个苹果,最后仅仅只有 75 个存活了下来,而且这些幸存的苹果全都弱小、畸形,失去了正常苹果在阳光滋养下该有的红润鲜艳模样。
其余没成熟的苹果,不是在树上就失去生机、慢慢烂掉,就是掉落在土里,结束了它们本该正常生长的 “生命旅程”。
刘耀华说,他甚至能够想象这些苹果作为有生机的个体,是如何在成长的每分每秒里,与体内那根钢针进行着激烈的搏斗。
后来,他为这 75 个苹果取名叫 “不安”,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览,展览的名字就叫《祝你平安》。那些幸存者与正常苹果的对比图,更是直观地展现出了钢针对苹果生长造成的巨大破坏。
其实,这就如同孩子的成长过程呀。孩子小时候受过的打骂,就像那些扎进苹果里的钢针一样,深深扎进孩子的生命里。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些小小的挫折、些许严厉的管教,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懂事,更适应社会的残酷。
可事实上,这些打骂变成了破坏孩子成长状态的 “钢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让他们原本可以健康的生命不停挣扎,光是摆脱童年时期的负面影响,就已经竭尽全力,更何谈有所成就,有所热爱呢?
01
要打要骂不是爱
教育孩子的分寸如何拿捏?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少家长还秉持着一些传统观念,觉得 “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他们认为孩子小,道理讲了也听不进去,只有打骂才能让孩子长记性,变得听话懂事。
就像过去长辈教育晚辈那样,打骂仿佛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教育方式,代代相传。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孩子犯了错,或者没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些家长便会习惯性地扬起手或者提高声调,用打骂来进行所谓的 “教育”,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殊不知这种做法可能正悄悄地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追求短期效果
有些父母总是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成效,而润物无声的引导式教育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得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去领悟、去改变,这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父母来说,实在是太煎熬了。
打骂式教育就不一样了,只要孩子不听话、犯错误,上手打一顿、骂一通,孩子立马就会老实起来,短时间内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耍不愿意回家,家长好言相劝不管用,可一旦大声呵斥甚至动手打两下,孩子可能马上就乖乖跟着回家了。
正是这种能快速看到孩子 “变乖” 的短期效果,让不少父母选择了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却忽略了其对孩子长远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树立威严形象
还有一部分家长特别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严形象,他们觉得如果总是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孩子可能不会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很难认同自己的教育观点。
而打骂则可以快速让孩子产生对自己的惧怕与敬畏,这样一来,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只要自己一发话,孩子就不敢违抗,便于掌控孩子的行为。
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板着脸,一旦孩子犯错,就严厉打骂,让孩子看到自己的 “厉害”,试图以此来让孩子言听计从,可他们却没意识到,这样获得的只是孩子表面的顺从,实际上孩子内心可能正与自己渐行渐远。
打骂孩子,尤其是长期打骂,会给亲子关系带来极大的破坏。孩子起初对父母往往怀着孺慕之情,可一旦遭受打骂,这份纯粹的感情就会逐渐变质,变为敬畏与惧怕。
亲子之间本应是最亲密、最能相互信任的关系,然而打骂却像是一堵无形的墙,将彼此慢慢隔开,使得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亲近,亲子间的交流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关系愈发疏离。而且这种破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修复的,很多时候,哪怕家长事后后悔,想要弥补,也会发现很难再回到从前那种亲密无间的状态了。
就如同那些被植入钢针的苹果,即使存活下来,也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孩子的内心同样会因为打骂而有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影响着亲子关系的长久发展。
除此以外,打骂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如果父母经常用打骂来解决问题,孩子就容易认为这是一种正常且有效的处理方式,久而久之,他们在面对问题或者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也会习惯用暴力、打骂去应对,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从自尊心角度来看,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处处做得不好,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久而久之,就容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缺乏信心。像有的孩子在外面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做事畏畏缩缩,就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同时,长期处于打骂的阴影下,孩子还可能陷入抑郁等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对生活都提不起兴趣来。而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也容易出现障碍,有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总是一味地迎合别人,只为了避免被责骂;或者发展成回避型人格,害怕与人相处,担心会遭受像父母打骂那样的伤害。
总之,打骂就像那根扎进苹果里的钢针,悄无声息却又实实在在地破坏着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根基呀。
02
教育孩子
先控制情绪,冷静下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摒弃打骂式的教育方法。当孩子犯错或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
要知道,情绪一旦失控,我们很可能就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说出伤人的话语,而这些对孩子的伤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比如说,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家里调皮捣蛋把东西弄乱了,瞬间就火冒三丈,抬手就打或者张口就骂。
可这样做,除了发泄了自己当下的怒火,对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相反,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变得更加胆小怯懦,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以后故意跟家长作对。
所以遇到这类情况,家长们不妨先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一下,然后再去理性地分析问题。
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不懂、不小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再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用这种平和、理性的方式去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去改正。
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违反了规则,比起惩罚孩子,我们有更为温和的方式,让孩子感知到错误带来的后果,叫做 “计时隔离”,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让他坐在椅子上反思一下。
它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比如当孩子拒绝沟通,出现过激打人、骂人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不过要是孩子不是故意犯错,比如不小心做错了事,或是因为什么事情非常委屈受到挫折和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而是要给予耐心的沟通和安慰。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家长可以先给孩子选择一处区域,让孩子安静地自我反省,家长在一旁观察但不做交流。要是孩子走出了这个区域,那要制止孩子。
同时呢,也要注意,太小的孩子可能还不能理解这种惩罚方式,容易误会父母的行为,产生疏离感和心理上的恐惧,所以这种方法更适合3岁以上有一定理解力的孩子;”计时隔离“的时间不能超过15 分钟,对于年龄不同的孩子,更要注意时间,像 2 岁的宝宝 2 分钟,3 岁的宝宝 3 分钟。
另外,在让孩子反思的时候,不要让他处于封闭的空间,也不要距离孩子太远,可以在一旁静静地等待,也不要让孩子接触任何玩具或影响注意力的东西。
当计时结束时,不管孩子有没有在这个教育中获益,都要停止,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看这种教育方法是否适合自家孩子。
”计时隔离“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先让孩子和家长都平静下来,让孩子知道父母在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引导他们反省自己的错误。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因为孩子最初的行为大多数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获得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比如说,父母如果平时在家里总是能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遇到困难时积极乐观去面对,那孩子也会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反,如果家长自己脾气暴躁,遇到事情就靠打骂来解决,那孩子也容易有样学样。
除了树立榜样,和孩子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也非常关键。
要做到有效沟通,首先就得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放下家长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交谈。
当孩子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趣事或者烦恼时,我们要耐心地倾听,认真去感受孩子的情绪,不要随意打断或者敷衍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在乎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的。
沟通也要注意时机。像孩子身心比较疲惫的时候,就不太适合谈一些严肃的话题,不妨等晚饭后,大家心情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再去和孩子好好聊聊,同时也把我们的观点和期望平和地传达给孩子,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亲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也更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成长就如同那正在茁壮成长的苹果,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而绝不是用打骂这样的 “钢针” 去伤害。
打骂教育,看似能在当下让孩子变得听话、顺从,可从长远来看,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诸多的破坏,无论是亲子关系的疏离、心理问题的滋生,还是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影响都可能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沉重的负担。
摒弃打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采用更加科学、温和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成长。
当孩子犯错时,先冷静下来,好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再用恰当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同时,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长大。
让我们一起努力,别让打骂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 “钢针”,而是用爱与智慧为孩子编织出美好的未来,助力他们成长为自信、阳光、有担当的人。
本期图片来源于 深圳·沛狮蒙台梭利托育中心,感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