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广西文学周”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在南宁举行

文化   2024-11-15 08:31   北京  


活动现场(王纪国 摄)


11月14日,由中国作协社联部、广西作协共同主办的中国作家“广西文学周”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徐贵祥、关仁山、王跃文、柳建伟、杨克、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葛水平、龙一、田耳、阿舍、李约热等作家走进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高校,通过文学对谈、文学讲座等形式,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此次活动是中国作家“广西文学周”的组成部分,也是配合“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举行的公共文学服务活动,旨在通过作家与师生的面对面交流,以文学沟通心灵,以真诚搭建桥梁,展现新时代文学风采,培养文学新力量。

在广西大学,徐贵祥、杨克、葛水平、田耳、阿舍等围绕文学创作的动机与经验,文学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文学与故乡、历史和家国的关系以及文学的跨文体写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谈。

徐贵祥谈到,要成为一个作家,首先是要对文学、对写作有充分的兴趣,其次是这份兴趣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进行长期的写作训练,才有可能取得成绩。在他看来,作家要敢于说真话、写真事,用文学带给广大读者勇气和力量。他对未来的文学也充满信心:“经典依然存在,并将继续产生,文学依然在不断向我们的内心深处挺进。人类离不开文学,它永远是指引我们的一盏明灯。”

杨克表示,文学创作中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思想和情感是第一位的,写作者应当更多地去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出的文字才会具有更厚实的文学质地。“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写作,无论写什么题材,写作的态度都必须要端正。”谈及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冲击,他谈到,尽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文学或许会面临更大挑战,但文学创作所需要的现场感和细节感,是AI无法实现的,“人类的写作依然是被需要的”。

葛水平谈到,作家终其一生其实都是在书写童年、书写故乡,先天的天分加上后天生活的丰富滋养,共同形成了进行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人,在大地上只过这一生,我们应当尽量去体验生命中的各种乐趣,跨文体的写作也是如此。”

田耳认为,故乡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不同年代的人对故乡有不同的理解,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人生轨迹的拓展,对故乡范围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乡愁也因此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阿舍谈到,每个人的文学观都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都是共通的,“我自己的创作也是这样,重在书写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她还谈到,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并不是只能写本民族的东西,作家的眼光应当放开一些,从文化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观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在各民族间搭起文化的桥梁。

活动现场(尹超 摄)


在广西民族大学,王跃文、柳建伟、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李约热等就各自的文学道路和创作理念进行了分享。

从《国画》到《家山》,王跃文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已经25个年头。在碎片化阅读和短视频流行的时代,他仍然坚持用舒缓的节奏去讲述故事,用柔和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细腻地描写乡村的风俗、风物、风情和风景。“我想用自己的创作去捍卫文学的尊严。”他表示,“当我们站在当代、面向未来的时候,应该更多弘扬人民性和民族精神,才能彰显文学的价值与尊严”

柳建伟特别引用了作家柳青《创业史》中的一句话:“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后来被作家路遥写在小说《人生》的扉页上。柳建伟认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读适合该阶段的书,在最“紧要”的青年时代,要多看能给人鼓劲儿的书,少看“拔气门芯儿”的书,这样才能迎着时代的巨浪“突出重围”。

作为一位在民族地区生活的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谈到,从《额尔齐斯河小调》开始,她一直在寻找如何用文学的方式打开地域的通道,寻找让更多读者看见烙印在自己身上的地域色彩、民族身份与文化印记的路径与方法。她表示,地域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作家要通过地域性叙事,把共有共享的文化资源发掘好、转化好、表达好。

李约热回忆起自己连续21年参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文学大赛的经历,他总能在学生的作品中感受到充满锋芒的、不妥协的精神,看到文学该有的样子。说起自己的创作经历,他表示,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下乡扶贫的两年经历,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脱贫工作给予了他丰富的生活体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他的写作更有方向感。

作家关仁山(秦崭崭、张春燕摄)


“作家要在时代的前沿凝视故乡,要在土地和经验里扎根。乡土可以解放作家的感官世界,让小说写得有声音、有色彩、有味道。”关仁山在南宁师范大学围绕“文学传承、新变与精神还乡”作主题讲座时谈到,人的情感、观念、心灵之变与“精神还乡”是作家认知新时代文化新变的重要切口,当代作家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经验,如何将乡村振兴中火热沸腾的生活转化成文学意象。他谈到,新时代新农村,涌现了一系列新人物新现象,作家需要以新的观察方式和体验方式去加以观照和书写,才能有效呈现这些变化。此外,作家们要在创作中时刻葆有悲悯情怀、人道主义情怀和塑造正面价值的能力,在大处着眼,在细微处发力,进而写出人性的宽阔和生生不息的人民精神。

作家龙一(尹超 摄)


“小说创作要先‘悦己’再‘悦人’,写出的故事必须要能说服作者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读者。”龙一在广西艺术学院作了以“小说影视两相宜”为题的文学讲座,他从自身经验出发,讲述了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小说创作首先要有极强的信念感,写作者要以创作优秀作品为目标,不断坚持写作;其次,写作者要广泛涉猎学习各种知识,他谈到自己年轻时酷爱历史,曾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生活史与近代城市史研究。“历史与文学有共通之处,我自己的小说创作就得益于之前的历史研究,它有助于丰富小说的内容细节,增强小说的真实感。”谈及小说的影视化改编,龙一表示,目前影视改编较为成功的文学作品大多拥有强大的故事内核,创作者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突出创作特色,让读者耳目一新。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致辞(尹超 摄)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在致辞中表示,广西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长期以来,广西文学在多重文化空间的交汇下,形成了开放与包容并存的鲜明特征,“文学桂军”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坛非常有特色的存在。校园是文学生长的最好园地,文学与教育一样,承担着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使命。参加此次活动的作家来自不同地区,创作体裁和题材各有侧重,但都始终怀着真诚坚定的文学信仰,笔耕不辍,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作家们的分享,进一步领略到辽阔的文学风光、动人的青春图景,对当下和未来有新的思考,对新时代文学有新的认识。

参加活动的作家们还向各高校捐赠了自己的文学作品。


(作者:罗建森 教鹤然 孙苑)



编辑:邓洁舲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是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由《文艺报》社管理运营。致力于推介优秀作品,服务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是“汇聚最多作家信息、发出最强作家声音、展示最美文学魅力”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