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里的“水精灵”•18 | 稀有𬶋鲫:中国特有的「水中小白鼠」

文摘   2024-11-08 09:14   北京  



稀有𬶋鲫:中国特有的「水中小白鼠」
物种档案

中文名称:稀有𬶋鲫(金白娘、墨线鱼)

拉丁学名:Gobiocypris rarus

物种分类: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𬶋鲫属

中国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

长不大的“水中小白鼠”


稀有𬶋(jū)鲫是我国特有小型鱼类,分布范围狭窄,野生数量不多,仅见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支流和四川成都附近的小河流中,成体全长38~45毫米,已知最大个体全长85毫米。

稀有𬶋鲫虽小,却是我国学者发现并提出可被作为实验动物的鱼类。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动物,稀有𬶋鲫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性能优越、卵大且透明等诸多特点。与传统的水生模式动物斑马鱼相比较,稀有𬶋鲫对环境温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对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的灵敏度更高,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感染敏感性也高于斑马鱼。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以培育新的鱼类实验动物为目的,先后对稀有𬶋鲫的分布区与生活习性、形态与分类地位、繁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长、摄食、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核型与同工酶、饲养方法、繁殖技术、麻醉方法、近交系培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已基本实现了稀有𬶋鲫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完成稀有𬶋鲫实验动物系列标准研究以及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在种质资源建设方面,先后培育了稀有𬶋鲫近交系(HAN系)和封闭群(IHB系),并建立了种质保存基地,向全国科研、检测机构提供实验用鱼或种鱼。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还完成了稀有𬶋鲫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为进一步拓展该模式物种的应用奠定基础。

维护生态安全的“国之利器”


 鱼类作为水生生态毒性试验体系中的顶级脊椎动物,在化学品生态毒性试验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稀有𬶋鲫急性毒性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毒性测试方法,它通过观察化学品对稀有𬶋鲫死亡率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来评估化学品的毒性程度。

中国是化学品进出口和生产大国,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关物质从测试方法到生物物种,欧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在化学品安全管理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绝对的主导权。中国迫切需要筛选出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的本土供试生物,并进行标准化方法的开发。

由于稀有𬶋鲫是最具潜力和代表性的本土模式鱼类,具有模式生物的优点、对毒物敏感性高等特点,备受科研人员青睐。2004年,稀有𬶋鲫作为国家推荐测试鱼种,被运用于化学品毒性测试当中。历经10年,“化学品稀有𬶋鲫急性毒性试验”国家标准出台,该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品毒性测试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已经克服了国际化学品管理技术体系在我国应用中的短板,打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化学品法规毒性测试技术体系中一统天下的格局,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今,有关稀有𬶋鲫毒性试验的测试与探寻依然在进行中。小小的中国本土鱼稀有𬶋鲫,成为我国测试环境毒性、新污染物治理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国之利器”。

虽默默无闻却很珍贵


虽然稀有𬶋鲫早已被大量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但在科研之外,它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时至今日,依旧默默无闻。
由于稀有𬶋鲫分布范围较狭窄,天然数量不多,生活环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环境条件的不稳定性对稀有𬶋鲫的正常生活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其野外种群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列为濒危(EN)。

鲤科是现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鲤科鱼类是中国内陆鱼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稀有𬶋鲫所在的𬶋亚科,是中国鲤科中仅次于鲃亚科的第二大亚科,具备普遍性。

在长期的演化和发展中,𬶋亚科鱼类在形态、生态上特化出一系列特征,适应江河平原区水文、地理、气候和生境。作为鲤科鱼类的代表和喜流水生活鱼类的代表,稀有𬶋鲫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鲤科鱼类基本的生命过程和规律,同时稀有𬶋鲫对污染等环境变化的响应也代表了我国多数淡水鱼类一般情况。

稀有𬶋鲫野生种群分布于我国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及其西部边缘地区。在2008年开展的稀有𬶋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中,发现稀有𬶋鲫的实际分布涉及岷江中游、沱江上游、大渡河中下游和青衣江中下游,呈不连续的点状分布。由此推测稀有𬶋鲫在成都平原西部曾广泛分布过,后来因农田水利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生境片段化。在所有已知的分布点中,稀有𬶋汉源县九襄镇流沙河河滩上种群数量最多,其次是乐山市夹江县,除此以外,其他分布点的种群数量都较小。

从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来看,稀有𬶋鲫代表了水体中的次级消费者,也代表了鱼类种类数最多的营养级。

因此,稀有𬶋鲫作为鲤科鱼类,是我国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鱼种,其自然分布的生境环境质量良好、少污染,代表我国溪流、沟渠等小水体的健康状态。作为我国代表性的本土模式生物,稀有𬶋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来源:生命长江科普项目

中国渔业报
渔政新闻、水产品消费市场、疫病与防灾预报,世界渔业观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