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年苑,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公众号,传递老年医学的价值和声音
在这里,了解当代老年医学
Hoarding Behavior in Elderly
老年囤积行为
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一位老人都如一本厚重的书籍,承载着过往的记忆与岁月的痕迹。他们的家中,可能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 一个由无数旧物堆砌而成的 “宝藏”。比如,堆满房间各个角落的旧报纸、已经磨损严重却舍不得丢弃的衣物、各种款式陈旧的瓶瓶罐罐等。这些看似无用之物,实则是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然而,当这份情结逐渐演变成一种难以控制的囤积行为时,便悄然给老人的晚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霾。
今天,我们将走进银发收藏家们的世界。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囤积癖的成因、表现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及家庭成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将介绍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方法,如芳香疗愈、音乐疗愈及艺术疗愈,为老年人开启疗愈囤积问题的新篇章。
一
认识囤积:困扰风险双视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老人:他们舍不得扔掉任何东西,家里堆满了各种物品,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老年囤积癖。老年囤积癖不仅给老人自己带来诸多困扰,还可能对家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风险。
老年囤积癖是什么?
老年囤积癖,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囤积行为”或“囤积症”,是一种对物品过度依恋或无法舍弃的行为模式,常常伴随着对失去物品的恐惧。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收集癖好,而是深植于个体内心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囤积症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普遍,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动因和心理机制。(参考来源:《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老年人中囤积癖现象较为常见
根据国际强迫症基金会的数据,全球约有2%至6%的人受到囤积症的影响,而在老年人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经历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对物品的珍惜感尤为强烈。这种经历可能促使他们在物质相对充裕的现代社会中,依然难以割舍对物品的依恋。此外,老年人在面对身体机能下降、社会角色转变、家庭成员变动等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囤积行为成为他们应对这些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囤积行为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囤积癖可能带来的生活困扰
囤积癖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困扰。首先,过度囤积物品会严重压缩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使得居住环境变得拥挤不堪,影响日常生活起居。其次,杂乱无章的物品堆积不仅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还可能成为火灾的隐患,对老年人的安全构成威胁。此外,囤积行为还可能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家庭和谐,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
囤积癖的潜在健康风险
囤积癖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除了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外,囤积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潜在的健康风险。杂乱无章的生活环境极易滋生细菌和微生物,这会大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此类感染的侵袭。同时,囤积的物品中可能含有苯、甲醛等化学成分以及尘螨,若长期在密闭空间中集聚、挥发,极有可能引发老年性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此外,囤积行为还可能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案例聚焦:认知障碍奶奶五十年囤积之困,社工温情介入共筑安全家园
有一位囤积癖的奶奶,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捡了五十年的垃圾。旧衣物、泛黄的书籍、承载着历史的报纸、孩子们遗落的玩具、废纸、塑料瓶……这些在外人眼中或许只是无用的垃圾,却在她心中堆砌成了一座座“宝藏”。然而,这份独特的“收藏”渐渐失控,家中物品堆积如山,甚至蔓延至楼道走廊,成为了火灾隐患,也引发了邻里间的重重矛盾。
社工将温暖的手伸向了这位奶奶。他们用日复一日的走访与探访,慢慢敲开了奶奶紧闭的心扉。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社工以无尽的耐心和深情,逐渐说服了奶奶,让她愿意一同踏上这场家园“重塑”之旅。
一场前所未有的清理行动拉开了序幕。堆积如山的物品下,隐藏着厚厚的灰尘,纸箱内织满了蜘蛛网,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社工和奶奶并肩作战,一一揭开这些“秘密”,将蟑螂窝清除,蜘蛛网扫净,让家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奶奶不仅找回了家的清新与宁静,更在社工的陪伴下,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关怀。这不仅仅是一次环境的改善,更是一次心灵的救赎,让这位轻度认知障碍的奶奶,在晚年时光里,重新拥有了一个温馨、安全的家园。
二
囤积背后:心理生理 社会三重因素透析
老年囤积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为何有些老人会走上囤积之路?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心理原因
老年囤积癖的形成,往往与老年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不安全感以及依恋焦虑等心理需求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退出职场,社交圈子缩小,子女也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时刻陪伴左右,这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便愈发强烈。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缺失的情感支持,老年人可能会通过囤积物品来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和安慰。这些物品,无论是旧日的信件、照片,还是日常的小物件,都可能成为他们情感的替代品,帮助他们缓解孤独和焦虑。
生理原因
除了心理原因外,生理因素也是导致老年囤积癖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逐渐下降,影响他们对物品的知觉、记忆和分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清晰地判断哪些物品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从而容易形成囤积行为。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逐渐减退,他们可能忘记自己已经拥有某些物品,从而重复购买或保留相似的物品。
容易导致老年人患上囤积癖的生理因素还包括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使得老年人难以整理物品,从而物品逐渐在家中堆积。另外,感官功能下降,如视力和听力减弱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不敏锐,对物品的清理和判断变得困难。
生活习惯与社会背景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背景也是影响囤积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老年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深知物资的珍贵和稀缺性。因此,在他们看来,囤积物品是一种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这种习惯在物质相对充裕的现代社会中依然难以改变。同时,某些物品可能承载着老年人的情感记忆,如家人的遗物、朋友赠送的礼物等,这些物品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难以割舍。因此,即使这些物品已经失去了实际的使用价值,老年人依然会选择保留它们。
三
慧眼识“囤”:早期识别与应对
面对老年囤积癖,早期识别与应对至关重要。只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那么,如何慧眼识囤,准确判断老人是否患有囤积癖?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呢?为你提供实用的识别与应对指南,助你及时为老人提供帮助。
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老年囤积癖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家人和社会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行为变化,以下是一些识别囤积癖的线索和信号:
生活环境的显著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突然变得拥挤不堪,物品堆积如山,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起居。
购物行为的异常:老年人频繁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或者重复购买相同的物品。
情绪波动:老年人在提及或处理物品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烦躁或抵触情绪。
社交活动的减少:老年人逐渐减少与亲朋好友的交往,更愿意独自待在囤积的物品中。
鼓励家人和社会关注这些变化,及时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在确认了老年囤积癖的存在后,家人面临的不仅是一个需要理解的现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爱与理解是疗愈囤积癖的强大力量。如何在这一关键时刻给予老人最恰当的支持与帮助呢?从心理干预的温暖拥抱,到家庭支持的坚固后盾,再到环境整理的细心呵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是治疗老年囤积癖的重要手段。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治疗方法在囤积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BT通过帮助老年人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改变他们对物品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减轻囤积行为。
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应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选择,避免指责和批评。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帮助老年人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恢复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和信心。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是老年囤积癖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人应以温和、理解的态度与囤积癖老人沟通,避免强行清理或丢弃他们的物品,以免引发冲突和抵触情绪。
家人可以鼓励老年人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陪伴他们参加心理咨询或治疗活动。同时,家人也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囤积癖的成因和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老年人。
环境整理
环境整理是改善老年人囤积行为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老年人逐步整理和清理囤积的物品:
分类整理:将物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如衣物、书籍、日用品等,便于清理和归位。
设定目标:与老年人一起制定整理目标,如每天整理一个小角落或一类物品,逐步扩大整理范围。
提供替代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替代囤积行为的方案,如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老年人无法自行完成整理工作,可以寻求专业的整理服务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逐步整理和清理囤积的物品,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也有助于减轻家人的负担和困扰,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
四
非药而愈:疗愈囤积新篇章
在探索老年囤积癖的疗愈之路上,我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药物治疗虽能缓解部分症状,却难以触及老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与心理纠葛。因此,非药物干预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疗效,逐渐成为了疗愈囤积癖的新篇章。
芳香疗愈的温柔抚慰,园艺疗愈的自然之趣,还有音乐疗愈的旋律之美,以及艺术疗愈的色彩斑斓......这些非药物干预方法能够以微妙而深刻的方式,触动老人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从而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囤积的阴影。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我们为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指导您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为老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疗愈方案。让我们携手开启这段非药物疗愈的旅程,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共同书写疗愈囤积癖的新篇章。
1. 芳香疗愈
原理与机制:芳香疗愈通过植物精油的香气作用于人体的嗅觉系统,进而影响大脑的边缘系统,这个区域与情绪、记忆等密切相关。特定的精油成分能够触发放松反应,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有助于囤积癖老年人缓解对物品的过度依恋。研究表明芳香疗愈对包括躁动在内的行为和心理症状均有益(Forrester et al., 2014; Scales et al.,2018)。
实施策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精油: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精油,如薰衣草、甜橙等。避免使用过于浓烈或可能引起过敏的精油。
创造芳香环境: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中使用精油扩香器或香薰灯,让精油分子均匀散布在空气中。同时,也可以在老年人的衣物、床单上滴加少量精油,让香气持久陪伴。
引导吸嗅与冥想:引导老年人在安静的环境中闭目吸嗅精油香气,配合深呼吸和冥想练习,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囤积带来的焦虑感。
2. 园艺疗愈
原理与机制:园艺疗愈通过让老年人参与植物的种植、养护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责任感,同时促进身体锻炼和社交互动。在园艺过程中,老年人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从而转移对物品的过度关注。园艺疗愈已显示出对情绪稳定和社交互动有益处(Lu et al.,2020)
实施策略:
设立园艺区域:在社区、养老机构或老年人家中设立专门的园艺区域,提供适合老年人种植的植物和工具。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和视力状况,应选择易于养护、观赏性强的植物。
组织园艺活动:定期举办园艺讲座、工作坊和成果展示会等活动,邀请园艺专家或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分享经验和技巧。鼓励老年人相互交流和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交互动。
引导参与与记录:引导老年人参与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同时,鼓励他们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变化,以此作为情感寄托和成就感的来源。
3. 音乐疗愈
原理与机制:音乐疗愈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作用于人体的听觉系统,进而影响大脑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特定的音乐类型和节奏能够触发人体的放松反应,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有助于囤积癖老年人缓解对物品的过度依恋。音乐疗法已被证明对痛苦的行为和心理症状最有益,包括焦虑,激动,冷漠和沮丧。(Choi, Lee, Cheong, & Lee, 2009; Guideline Adaptation Committee, 2016; Kales, Lyketsos, Miller, & Ballard, 2019; Nagaendran et al., 2013; Ngo & Holroyd-Leduc, 2014; Scales et al., 2018; Segal-Gidan et al., 2011)
实施策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音乐: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和节奏。一般来说,舒缓的古典音乐、轻柔的民谣和爵士乐等较为适合老年人聆听。
营造音乐氛围: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中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等以表达情感。
引导音乐冥想:引导老年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进行冥想练习,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感并提升自我觉察能力。
原理与机制:艺术疗愈通过让老年人参与艺术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来表达内心情感、释放负面情绪并提升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对于囤积癖老年人而言,艺术疗愈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审视与物品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找到新的情感寄托方式。艺术疗法已被证明对认知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有益(Deshmukh,Holmes,&Cardno,2018; Nagaendran et al.,2013)。
实施策略:
提供艺术创作材料:为老年人提供绘画颜料、画笔、纸张以及雕塑泥等艺术创作材料供他们自由选择和使用。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条件限制可以提供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艺术创作方式如手印画、粘贴画等。
组织艺术工作坊:定期举办艺术工作坊邀请专业艺术家或志愿者指导老年人进行艺术创作。鼓励老年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并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引导艺术欣赏:组织老年人参观艺术展览或观看艺术影片等活动,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通过艺术欣赏活动激发老年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从而减轻对物品的过度依恋。
综上所述,这些非药物干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帮助老年人缓解囤积癖带来的困扰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实施这些干预方法时,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并密切关注干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干预策略。
五
携手跨越:以爱之名 共绘晚年晴空
在探索老年囤积癖的征程中,我们仿若穿越了一片迷雾笼罩的森林,逐步找到了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老年囤积癖的成因、表现以及应对与疗愈的策略。我们见证了心理、生理、社会因素如何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影响着老人的行为与情感。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了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独特魅力,它们以温柔且坚定的力量,为老人开启了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
此外,我们期望本文能够成为一个起点,引发更多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真正的疗愈之路,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与努力。让我们以爱之名,携手前行,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健康、和谐的居住环境。让我们用理解与包容,去化解他们内心的纠葛与困扰;让我们用关爱与陪伴,去温暖他们孤独的晚年时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绘就一幅属于老年人的万里晴空,让他们在岁月的长河里,安享一份宁静与美好。
本期编辑:肖滢
本期审校:康琳 李春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北京协和医院社会工作部
--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其团队--
老年综合征|慢性病管理|长期照料模式构建|多学科团队|院内急性医疗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协和老年综合评估进阶培训|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和老年医学专栏|老年医学速查手册|老年医学临床实践|老年友善医院|远程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