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讲座预告丨包华石:从图像学看“任人唯贤”与“平等”

学术   2024-10-14 18:38   北京  

从9月25日起,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包华石教授将开设主题为“从图像到思想:图像学于中国的另外四大发明”的系列讲座。包华石教授将从图像学的视角分别切入“编户齐民”与“人权”“任人唯贤”与“平等”“公议”与“言论自由”“名实相符”与“制衡”四对思想概念,力求沟通联系东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观念的异同。

主题阐释: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有句名言:“没有想法,但在事物”。W. J. T. 米切尔的作品表明“没有观念,但在图像”。根据米切尔的说法,元图像为有关我们世界的理论提供了逻辑依据。这一点在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想象中最为真实。征服或相互住宿的元图像在历史上是分散的,因为在任何时代和地方,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平等不是被肯定就是被否定。这是结构性的;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因此从历史上看,人们常常把人际关系想象成不平等,很少想象成双方在同一水平面上。

我们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欧洲对人际关系的主流看法是民主的,但欧洲的元图像告诉我们另一个故事。正如卢梭、潘恩和杰斐逊都肯定的那样,在欧洲,社会总是被想象成自上而下的、占主导的或被主导的,就是说零和情势。从历史上讲,只有在帝国中国,我们才会发现国体的元图像以和谐,互鉴与双赢的形式出现。在当时的中国,“编编户齐民”、“任人唯贤”、“公议”、以及“名实相符”的观念在结构上都是双边而互鉴的,不是主导或被主导的情势。

卢梭、潘恩和杰斐逊等人在与这四种中国先驱的对话中发展了对我们现在的“权利”、“平等”、“言论自由”和“制约”的理解。你们的课本可能没有提到这一点,但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一个接一个地探索这些对话,展示元图像是如何体现现代人类形象的逻辑的。

时间:2024年10月16日(周三) 14:00-17:00

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

主讲人:包华石

主持人:刘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对话人: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参与方式:

线上直播



本讲内容提要:
从古希腊之前到18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是根据世袭地位的等级来排序的。这种排名对治理体系至关重要。地位高的人享有特权,地位低的人受到粗暴对待。中国在古典和中世纪时期也是如此。等级社会制度植根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不同等级的人是由高价值或低价值的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永远不会混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社会等级在中古时期的中国以及中世纪和早期现代欧洲的图像内容和结构中都可见到。中国的汉宋时期,以任人唯贤的社会制度消除了等级制度。因此,在不同社会背景的个人得以参与国事。这些新的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汉宋艺术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17世纪初,欧洲人了解了中国的任人唯贤制度。很快,中产阶级的文人开始提倡这种思想。对于英国的自由思想家和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来说,“平等”仅仅是消除继承的地位。对他们来说,中国的任人唯贤的社会是贵族制度之外的唯一选择。这些新理想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美绘画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主讲人:

                             


包华石(Martin Powers)
包华石教授是饮誉中外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自青年时代起就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中,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两部获得了列文森奖),主编学术论文集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各类研讨会和专场学术报告110余场,指导博士生30余名,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深入理解、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领域的地位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自1980年代起就因其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突出表现受邀,长期担任Ars Orientalis的编审;Getty Grant Program 盖蒂基金、的顾问等职。
他致力于从艺术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关系,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历史地位。Powers教授成名较早,自1980年代以来,广泛活跃于欧美及中国两岸三地,曾先后在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国家美术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访学与讲学,并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其研究奠定了中国艺术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基础,推动了社会艺术史的研究,并对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地位,反思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误读有重要贡献。
主持人:
刘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艺术史,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课程及论文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尤其是叙事性长卷、明清肖像画及清代宫廷艺术等;研究兴趣还包括佛教艺术史、日本古代艺术史(绘卷えまき和浮世绘うきよえ)等
对话人: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书画鉴藏史。2006年至2008年间三度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对馆藏中国书画进行整理与研究。201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资助,作为哈佛燕京学社2010-2011年度“艺术史项目”访问学者赴美访问。2014年获得香港北山堂基金资助赴费城美术馆研究馆藏中国绘画。2015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著有《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西园雅集:两宋人物画》《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于《故宫博物院院刊》《美术研究》《艺术史研究》《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

与雷颐同游滇西(11.12-17),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


与马勇同游长沙(12·11-15),看三代湖南人的奋斗史


和陈嘉映一起去泉州(11.28-12.2)——自我的真相是什么?


和许宏教授一起(11.13-17),从二里头到少林寺,寻根中原文明脉络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