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一份有诚意的晋文化研究书单

学术   2024-10-08 16:20   陕西  


提到山西,你会想到什么?是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白居易的“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是李贺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柳宗元的《晋问》,是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李白的“晋祠流水如碧玉”,或是苏轼的“上党从来天下脊”?


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春秋时期,这里是晋国的主要统治区域;山西,或称“三晋”,源于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在这里,4500万年前的垣曲世纪曙猿化石,是迄今发现世界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西侯度,是中国境内已知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进足足110万年;尧、舜、禹在此建都,且尧治平阳,舜治蒲阪,禹治安邑,建立了博大灿烂的华夏文明。


我们的历史在召唤灵魂的回声。


1. 李伯谦《晋侯晋都晋文化》三晋出版社 2022.8



本书是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关于晋国墓地考古的论文集。李伯谦先生的一生与晋国有不解之缘:1992年,晋侯墓地被发掘,李伯谦作为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带队参与了之后七次发掘工作,成果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正是在李伯谦的积极宣导下,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筹资2.3亿元建立了山西省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晋国博物馆;此外,李伯谦还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曲沃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推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和“山西省晋文化考古研究中心”项目顺利展开。李先生的论文集付梓发行,是为展示晋文化研究的前沿学术研究,以便后来之人作出更大的成绩。


2. 杨子荣《山西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三晋出版社 2013.3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基本囊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截稿时重要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首章即是山西考古的综述,后九章以时间脉络来梳理各个时期的考古情况。作者杨子荣担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从事文物工作约五十年,曾在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山西省文物局任职。故此书得以积累内部资料,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的考古现状


3. 张焕君《三晋文明十三讲》商务印书馆 2019.4 



本书分四个板块、十三个专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讲述三晋文明:讲河东望族,如以柳宗元、柳公权为代表的河东柳氏家族;讲晋国霸业,如城濮之战;讲明清商帮,如乔致庸;讲人口迁移,如洪洞大槐树出走和走西口;讲产业结构,如冶铁业、盐业等等。在书中,你可以了解到金元时期的平阳是北方雕版印刷中心,全国最大的书籍所、经籍所设在平阳;山西是目前全国古村落、古戏台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呈现着中国村落与戏台最珍贵的活历史;河东盐池乃中国最古老的池盐生产中心……作者张焕君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长年致力于古代文化研究。他写作本书是希望藉由这些故事达成人与地方的情感连结。


4. 刘绪《晋文化》文物出版社 2007.9 


本书是对20世纪晋文化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初步总结,包括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马-曲村遗址、侯马新田遗址等的概述,对晋国早期都城所在的探讨,从考古材料出发对晋国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对晋文化与其它文化交汇的辨析。作者刘绪生于山西广灵,早年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曾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后任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虽然由于体例限制,出版时不少内容被删减,但书中缺失的内容都保存在其课堂讲义中,滋养许多考古学后辈,并且此书仍然是晋考古的集大成之作。


5. 谢尧亭《晋国兴衰六百年》三晋出版社 2019.7



本书将晋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从燮父迁晋到曲沃代翼,从西周延续至东周早期;二,从武公被立诸侯起,小宗主政晋国为标志;三,从景公迁都新田到三家分晋,时值春秋晚期与战国早期。作者以政治事件为主要切入点,从细节入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霸国倗国与晋国的关系、燮父迁都的问题,过往史书要么没有涉及、要么语焉不详。而本书结合了考古发现,进一步理顺历史脉络。谢尧亭原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本书作为“山西文物精华丛书”的一部分,和《历史的卷轴》《走向大唐》《民居城池》一起,将山西的灿烂文化铺开,雅俗共赏。


6. Henrietta Harrison《梦醒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8



牛津大学教授、山西大学客座教授Henrietta Harrison融入微观史的研究方法,以19、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生、孝子、煤矿经营者、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转型之痛。要如何描绘刘氏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物?他在家谱里将祖上一直追溯到后汉皇帝刘知远;他曾怀揣“封侯之志”而后又慨叹教书之苦,因那些毫无学问却锦衣玉食的人而心情复杂;他追忆幼时的游戏和庙会,晚年仍能对孩童时代背诵的经文信手拈来;他因遵循“敬惜字纸”的古训,在消费文化进入乡土社会时,仍然捡起别人抽烟后扔掉的烟纸,尽管这毫无意义;他的儿孙有的染上毒瘾,不得不在刘氏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家以各自过活;他一生笔耕不辍,不仅编纂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志《晋祠志》,且过世前在房间木橱里留下超过四百卷手稿。“梦醒子”实为刘氏的笔名,寓意“人生如梦,大梦方醒”。也许对于外在世界而言,真假只是幻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心的“诚和敬”,这借刘氏梦境中神仙之口娓娓道出。


7. 上海博物馆编《壁上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12 



本书收录了21篇关于山西壁画的研究文章,其中多数结胎于上海博物馆2015-2016年的同名系列讲座。此书既再次强调了山西壁画在壁画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专家统计,山西仅唐代至清代寺庙内存世的壁画,总量已达七千多平方米;现存最早的寺观壁画是在五台山佛光寺;20世纪50年代整体搬迁永乐宫是文物迁移的优秀范例;中国现存最庞大、宏伟的寺观壁画首推山西芮城永乐宫,整个壁画有960平方米;亦指出山西在文物保护方面的问题,颇具知识分子的良心,“目前,唐、宋、元的寺院壁画几乎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山西,尤其一些偏远地区,或许出于避免承担文物保管不善的责任,不愿意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山西的寺观壁画应该远远多于目前已罗列出的名单。”同时,一些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没有质量较好的临摹本、临摹白描稿。不过,古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能做到良好的长期保存,又能长久对外开放展示的案例,少之又少。


8. 杨平 《高堂粉墙烛下见》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3.3



在考古界流传这样的俗语:世界壁画看中国,中国壁画看山西。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壁画遗迹中,位于山西的占据了其中大约70%。龙王庙是祈求降雨丰沛和粮食丰收,圣母庙是祝愿家门人丁兴旺,关帝庙是教育大家要忠孝仁义,不同的壁画展示着当时人们不同的追求。作者杨平跋涉三十余万公里,拍下了二十多万幅照片,耗资数百万元,走访山西八百多处古迹,花十年形成这本时间的结晶。她亲眼看见泥皮脱落严重的墙壁、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梁,也看见扎小辫的观音菩萨、毕加索风格的罗汉图。在书中,一边是消逝的文化与记忆,一边是对乡土的依恋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拳拳之心。


9. 何努 《陶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11



陶寺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东北约七千米处。考古证据链绳表明,陶寺遗址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在这里诞生了“地中之都,中土之国”最早关于“中国”的概念。本书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陶寺遗址概述与成果记录:从水温、土壤、矿产、气候等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分析了陶寺的选址意义;以早中晚三个分时期介绍了聚落形态、随葬礼器、墓制等级、生产结构;从出土文物、古典文献、民间传说等不同的角度剖析了陶寺作为尧舜禹时代的“尧舜之都”的证明;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强调了陶寺对于中国和对世界的意义。陶寺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陶寺“王者居中”的建造观念此后都被运用于都城规划;陶寺的仓储区为中国史前时期仅存的国库;陶寺龙盘的蟠龙,成为后世“中国龙”定型的开始……陶寺对于华夏文明意义非凡。


10. 蒙曼《武则天》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6



武则天,山西文水人。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太过传奇。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蒙曼将武则天的一生分为若干重要节点,讲述了她从废王立武当皇后、到二圣临朝、到晋升天后、到废黜儿皇、到登基称帝一系列的故事,既点明了其机遇,又点明了其主观能动性。蒙曼突出了武则天为当皇帝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如下令重新注释经书、修建样式失传的明堂、效仿秦皇汉武参加嵩山封禅等等。本书致力于打破知识门槛,面向大众,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刻画一个生动复杂的主宰自己命运的武则天。孟宪实《武则天研究》、原百代《武则天传》等亦可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11.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中华书局 2019.4



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著有《王右丞集》,存诗四百余首,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世称“诗佛”。苏轼赞誉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同三国名相王允、唐朝宰相王缙等人同属于祁县王氏家族;其诗中也提到山西,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于当时寄居长安的王维来说,因家乡蒲州在华山以东,故称“山东”,就是现在的山西);如今,新建的王维诗苑就在山西省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本书作者陈铁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方向,是知名的王维研究专家。他充分汲取第一个完整的王维诗文注释本,即清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写,故此书是研读王维诗集不可多得的材料。


12. 山西博物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合编 《华夏之华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2 



“华夏之华”是清华大学联合山西省文物局在2021-2022年举办的大型特展,因其规模恢弘,被观众戏称“搬空山西”。而这部两册的书除囊括特展文物三百件(组)之外,还新增了一百六十件(组)文物。

这也是山西文物的首次大集结:

1.山西藏8件禁止出境(国)文物全收录

2.山西博物院十大精品文物全收录

3.北朝4大墓壁画全收录

4.稀见图像资源重新采集,包括不对外开放的场所文物,近年来首次刊布

全书分成陶(石)器、玉器、青铜器、历史文物、造像雕塑、壁画图像类文物六个单元,较为详尽地展现了山西古代文明精华。不仅从俯视、仰视、平视视角呈现文物图像特写,重点文物更是占十几页乃至几十页篇幅,为读者奉上一场盛宴;还收录方闻、李零、邓淑苹、李裕群、谈晟广5位专家的学术专论,既有宏观阐释山西古代文明,也有具体解读器物工艺、纹样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愿意了解山西文化、华夏文明起源的人,这套1200页的书都是独一无二的丰富。



后记:


难忘这个八月底九月初,放弃出门游玩的机会,闷头坐在躺在瑞士的小屋子里,写作这个书单。特意赶着发布,既是蹭一波近日的旅行热度,也是赶在新的学年开始前为学习腾出空间。


只是时间紧凑,很多书目没有来得及添加,比如山西博物院《吉金光华 山西青铜艺术》比如柴泽俊先生的系列《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山西琉璃》《山西古代彩塑》,比如连达画师的系列《触摸,寺庙》《寻访山西古庙》,比如几本很好的杂志刊物,《华夏地理》编著的《山西 上党从来天下脊》和《中华遗产》的《国宝山西》专辑……不一而足。


之所以自称“有诚意”,是因为,这些书目囊括了业界最权威的口碑最好的一些。并且在为了写作这个书单时候不是简单罗列目录,我一本本搜罗来购买来阅读完毕,才有了关于书内细节的介绍。并且没有任何人指引我去作这件事,所以也没有报酬,完全凭借青年的热血。


愿这样的血持久地热下去。


愿家乡的文化触及更多人的灵魂。



往期推荐



和许宏教授一起(11.13-17),从二里头到少林寺,寻根中原文明脉络

和蔡志忠一起(11·16-18),去少林寺游学

敦煌游学(10·24-27)|三天解锁千年敦煌,看遍开放特窟

原汁原味“北大课”,等你入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经典研修班

埃及旅行(12月)|经典再出发!走进失落的古老文明

游学伊朗(11.7-18 )|壮丽与神秘:探源古波斯文明

游学巴基斯坦 (11/12月 两期)| 犍陀罗与印度河文明考察

游学阿拉伯半岛(12.10-19),揭开沙漠之花的神秘面纱

顶尖师资|考古中国·文明探源高级研修班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