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得气美人中”① ︱黄媛介的艺术人生

百科   2024-12-23 15:25   浙江  


明末清初是女性艺术的活跃期,能诗善画的才媛闺秀灿若繁星,黄媛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曾在《赠黄皆令女校书》诗中赞道:“未闻书画与诗文,一个名媛工四绝。”本次“桃花得气美人中——明清江南女子的艺术与生活”展览中展出的数件黄媛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才媛的艺术人生。


黄媛介出生于秀水(今嘉兴)一个已经中落的书香世家,年幼的黄媛介天资聪颖好学,故“髫(tiáo)龄即娴翰墨”。黄媛介早年许配给士人杨世功(兴公)。婚后她与丈夫过着“黾(mǐn)勉同心,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直到明清易代的鼎革之变,她被乱兵劫掠。为免家人难堪,黄媛介于是闭迹于金坛张明弼别业墙东园。之后,为谋生计,黄媛介不得不“跋涉于吴、越间,困于檇(zuì)李,踬于云间,栖于寒山,羁旅建康,转徙金沙,留滞云阳”靠卖文鬻(yù )画、作闺塾师以及各种形式的接济维持生活。


 黄媛介《仿大痴笔意山水图》

故宫博物院藏


 钱谦益《赠黄皆令序》

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中《柳如是、黄介山水合卷》后段黄媛介《仿大痴笔意山水图》即作于顺治八年(1651)她寓居西湖期间,卷后钱谦益的《赠黄皆令序》云:“余游湖上,皆令侨寓秦楼,见其新诗,骨格老苍,音节顿挫。”又云:“皆令虽穷,清词丽句,点染残山剩水间,固未为不幸也。”序中钱谦益追忆往昔黄媛介与钱柳夫妇的交往,感慨物是人非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其孤高离隐“点染残山剩水间”的钦佩。


黄媛介 梅竹花鸟图

清顺治九年 (1652)

嘉兴博物馆藏


初到杭州的黄媛介生活无着,又受“多男之累”而经济日见窘迫。当时女性在外鬻文卖画,并不为社会广泛接受,她的内心也饱尝着在生计与名节间取舍的纠结。“阳羡派”诗人陈维崧在《湖海楼集》中记载:“余尝见其僦(jiù)居西泠桥头,凭一小阁卖画自活,稍给便不肯作。”好在患难中的黄媛介得到了徽州儒商汪汝谦的接济,结识了许多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梅竹花鸟图扇页》作于顺治九年(1652),上款人“玉翁先生大词宗”应当是当时杭州的一位名流。目前黄媛介留存最多的画作就是此类交游赠答之作,从中也能看出她一步步融入杭州交游圈而诗名画名日盛的过程。


 黄媛介 山水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黄媛介 山水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1656年前后,黄媛介的人生发生了转机,她从杭州前往山阴(绍兴),留居在自沉殉明的祁彪佳遗孀商景兰(徐昭华的姨母)家中担任祁门女眷的闺塾师。以商景兰为核心的祁门女眷有着“江南两浙闺秀之冠”的声望,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黄媛介与她们等一起游赏园林,泛舟采菱;宴饮雅集,拈题分韵,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徐昭华 《法李公麟抱子图》

杭州博物馆藏


自山阴(今绍兴)归还后,黄媛介又先后辗转于扬州和京城等地任闺塾师。《白描观音图册》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是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与应酬之作不同,这是一套观音题材作品。黄媛介的诗作与佛教相关的并不多,而这件作品见证了她和许多明末清初的才媛闺秀一样,晚年皈依佛门,在观音慈爱、贞洁的形象中乞求内心的平和。落款“行仙”,既是她的法名,似乎也是她奔波流转生活的写照。


左右滑动查看


黄媛介《白描观音图(十开)》册

清顺治十五年(1658)

辽宁省博物馆藏


1666年,吏部尚书石申倚仗权势,强邀黄媛介至京教授其女,舟至天津,儿子杨德麟溺水身亡,次年小女儿杨本善又不幸夭折。1667年秋冬,遭受丧子丧女之痛的黄媛介自京城返乡。心身俱疲的女诗人抵达南京时被曾任浙江巡抚的佟国器夫人钱氏收留于僻园养疴;次年春夏间,这位才华横溢却又历经磨难的女诗人撒手人寰,客死于他乡。


作为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女诗人,黄媛介因自身坎坷遭遇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特立独行的人生痕迹,这是她迥异于同时代其他女性诗人之处。虽为女流却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凭借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在男权思想占有支配地位的封建社会是非常不易的。




桃花得气美人中

——明清江南女子的艺术与生活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28日-2025年2月24日

展览地点:

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点击此处前往杭州博物馆
点个在看,不要错过我们的推送


杭州博物馆 杭小博
杭小博带你逛杭州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