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 56

健康   2024-11-04 10:26   四川  

维摩诘经讲解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56

2019年5月20日

【课前开示】

明天僧众要念麦彭仁波切的《普获悉地祈祷文》,所以我先念一下藏文传承,再给大家做个字面解释。

八相幻化莲师尊,八大成就持明者,

八大菩萨近佛子,八大法行尊众前,

虔诚祈祷予加持,尽除外内密违缘,

如意成就诸所愿,赐予共不共悉地。

“八相幻化莲师尊”,祈祷八相幻化莲花生大士尊者。莲师传记中讲了八种莲师,即莲师在不同地方示现的八种形象[1],以此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八大成就持明者”,印度有八大成就者,如布玛拉美扎、蒋华西宁(文殊友),吽嘎绕,龙猛菩萨等[2]。

“八大菩萨近佛子”,八大菩萨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

“八大法行尊众前”,八大法行尊众包括妙吉祥身(大威德金刚)、莲花语(马头明王)、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普巴金刚)、召遣非人、猛咒诅詈、供赞世神。

“虔诚祈祷予加持,尽除外内密违缘,如意成就诸所愿,赐予共不共悉地”,祈祷这些圣尊赐予加持,尽除外内密所有违缘,如意成就一切所愿,赐予共同和不共的悉地。

火鸡年十一月上旬初一吉日晨朝,蒋阳多吉(麦彭仁波切)觉海中自然流露。

这是火鸡年十一月上旬吉祥日的早晨,从麦彭仁波切的觉海中自然流露的祈祷文。

自诸三时念诵中,此精华偈显现已,我离难越苦淤泥,恒善妙得胜悉地。

这里开始讲本祈祷文的功德。从上午、中午、下午三时的念诵中,所有念诵之精华——《普获悉地祈祷文》显现后,我(麦彭仁波切)便远离了难以逾越的痛苦淤泥。

麦彭仁波切是一位大菩萨,不可能有自相痛苦,但麦彭仁波切出现于世时,世间是很恶劣的,而且他显现上经常生病。自从这个祈祷文显现后,他就恒时获得了胜妙的悉地。

法王如意宝以前经常讲这些功德,老道友应该很清楚。

若将来有人诵此十万遍,则无碍如意任运实现所愿。

麦彭仁波切说,如果将来有人念诵十万遍《普获悉地祈祷文》,将无碍如意地实现一切所愿。

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为了个人或集体成就所愿、遣除障碍,都会让大家念这个祈祷文。念十万遍是最好的,我自己没有时间念,但每年都会请其他人念十万遍。希望大家也能重视这个祈祷文,经常念诵。

菩萨行品第十一

这一品在唐译当中也叫《菩萨行品》,在藏文译本和梵文本中叫《有尽无尽法施品》。

有些注释中讲,前十品是最精彩的,主要讲菩萨的见解和修行,从这一品开始讲菩萨的行为和菩萨行持之事。之前,佛陀派很多弟子向维摩诘居士探病,维摩诘居士依此因缘度化了很多众生。到了这一品,维摩诘居士的病情有所好转就“出院”了,为了感谢佛陀,维摩诘居士要亲自去见佛陀。整个故事到此也要接近尾声了。

关于讲这一品的原因,吉藏大师等大德分析说有以下几点[3]:

第一、佛经必须由佛陀印证,为了印证前面的所有对话,维摩诘居士带领大家去见佛陀。

第二、佛陀当时住在庵罗树园,维摩诘居士、文殊菩萨与那里的众生有缘,为了度化那些众生,他们也要到那里去。

第三、众香世界的菩萨来娑婆世界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见维摩诘居士,二是想见释迦牟尼佛。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了,第二个愿望还未实现。为了让这些客人见到佛陀,维摩诘居士要带他们去。

第四、维摩诘居士身边的菩萨已经依靠香饭得到了利益,为了广做佛事,让更多众生与众香世界的香饭结上善缘,他们要去庵罗树园。

第五、维摩诘居士依靠神变将眷属带到佛陀面前,可以展现他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并让声闻行人对大乘法产生信心。

以上五点就是宣讲本品的必要。

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这时,佛正在庵罗树园说法,大地忽然变得广阔无边、庄严清净,在场所有人都变成了金色相。

本经开头就交代过,当时佛陀住在广严城的庵罗树园。

“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佛陀说法的地方本来就很庄严,此时变得更加广阔无边、庄严无比。“广博严事”在藏文译本中是“广大”“博大”,“严事”不是特别明显。但很多译本和注释中都说整个道场变得广阔无边、庄严清净。

“一切众会皆作金色”,本来释迦牟尼佛身边有金色比丘尼等非常庄严的眷属,但此时所有眷属都变成了金色。

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阿难问佛陀:“世尊!以何种因缘而出现了这样的瑞相?此处忽然变得广博庄严,一切众会都变成了金色相?”

阿难尊者作为侍者,之前没有跟随文殊菩萨去看望维摩诘居士,而是一直待在佛陀身边。一般来说,侍者是不能到处跑的,否则就不算侍者了。现在有些人,到处打广告说自己是某位上师的侍者,实际上他从未在那位上师身边待过。这种事例是比较多的。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

佛陀告诉阿难:“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为诸位菩萨、声闻等恭敬围绕,准备来到此处,所以我们这里才出现了这样的瑞相。”

智者大师分析说:虽然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还没有到佛陀面前,但在其感召力和加持力威光的照耀下,其所化众生已经获得了不同的成就,因此出现了这些瑞相。

吉藏大师说:显现瑞相是为了迎接非常重要的客人[4]。就像我们要迎接一些大人物、特殊人物的时候,也要打扫卫生等,做好各方面准备。在世间,如果领导要去学校检查工作,学生好几天都没法好好学习,天天扫地,领导一直不来,学生就一直没有时间上课。各个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吧?当然,诸佛菩萨不是这样的特殊人物,但他们确实是很尊贵的人,为了迎接他们,国土也变得非常庄严,眷属们的身相也跟以往不同。

吉藏大师与智者大师的解释方法有所不同,以世间观念来看,吉藏大师的说法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世间人迎接重要客人时都会提前打扫环境。以前上师如意宝出去弘法,快回来的时候我们就一直等。当时通信不便,我们不知道他老人家具体哪一天回来,有些人就一直在路边和经堂扫地,做些清洁工作。后来通信等就比较方便了。

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与诸菩萨礼事供养。”

于是维摩诘居士告诉文殊菩萨:“我们可以一起去见佛陀,与诸位菩萨一起顶礼、承事、供养佛陀。”

《大智度论》中讲,菩萨见佛不厌足、听法不厌足、见僧众不厌足,但菩萨对轮回法、世间法毫无兴趣、心生厌离[5]。《大智度论》中还讲,菩萨见到佛陀时,内心满怀向往之情。

很多人见到高僧大德、上师、阿阇黎时也是非常有信心的。不过从历史上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不知道佛陀、对佛陀没有信仰的人也比较多。《大智度论》中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待了25年,当时城中有9亿家——“亿”可能是印度当时的度量单位,不一定是现在的“亿”,但“9亿”确实是个比较大的数目——其中只有3亿人见过佛陀,3亿人只听说过佛陀,还有3亿人连听也没听说过[6]。

我们去舍卫城时,对此感到很惊讶,因为舍卫城(当时的舍卫国)并不大,佛陀那么伟大的人物在这里待了25年,竟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听说过他,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见过他,众生业力真的不可思议!

现在也有这种情况,很多人与某位上师、成就者、高僧大德待在一起的时候,也许根本不会对其生起信心,这也是一种规律吧。就像藏地俗话所说:住在拉萨的老妇女从未见过觉沃佛像就死去了。

所以,在座各位以后弘法利生时,也不要觉得自己很出名、很了不起,别人都应该恭敬自己——“我是这么了不起的大德,他们居然对我不闻不问!”你看佛陀那么伟大,其智慧和精神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在流传,但他住在世间时,舍卫城的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

文殊菩萨说:“非常好!我们去吧——Excellent,Let's go!现在因缘已经成熟,弘法利生的时机正好。”

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不是光凭分别念想要不要去做某件事,他们会观察因缘,如果发现因缘已经成熟,就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去做。

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

维摩诘居士就依靠他的神通力,将所有大众和他们的狮子座放在右手掌上,很快飞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这是非常稀有的景象。有些注释中讲,当时维摩诘居士的手掌没有变大,那些人也没有变小,就像米拉日巴躲进牛角时,他的身体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一样。世间一切都是现而无自性的,只要因缘聚合就可以显现。比如镜子没有变大,山河大地也没有变小,但在小小的镜子中也可以显现山河大地。

《八大菩萨传》中说,文殊菩萨可以将恒河沙数刹土的所有大海注入一毛孔,而其中众生不会受到损害,他们仍以为安住在各自的大海中;又能将这些刹土的众生放在掌中,令其享受世间一切乐资具[7]。可见,菩萨的力量的确不可思议。

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

维摩诘居士把众香世界的菩萨、娑婆世界的菩萨和声闻都放在地上,然后在佛陀足下顶礼,右绕七周,一心合掌,在一面站立。

维摩诘居士把手上的人都放在地上,他们也没有晕车的感觉,很方便地就来了。不像有些人,刚下车就开始呕吐,觉得很累。

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匝,于一面立;

诸位菩萨们都下了法座,顶礼佛足,转绕佛陀七周,在一面站立。

在场的菩萨还是很多的,娑婆世界就有八千菩萨,众香世界有九百万菩萨。

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

诸大声闻弟子、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等也都下了法座,向佛陀足下顶礼,在一面站立。

前面提到了五百声闻弟子,此外还有百千天人,包括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藏文译本中也有这些内容。他们都下了法座,向佛陀顶礼,并站在一边。以前印度人有这样的规矩,不像有些人,进门以后好像很不高兴地就坐下了。他们会对主人表示恭敬,在主人没请他们坐下之前,一直很有规矩地站着。汉地的传统也是这样。

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

于是世尊如法地慰问诸位菩萨,让他们重新坐在自己的法座上,他们就坐下了。

佛陀按照世间的方法慰问各位菩萨:“你们过得快乐吗?身体好吗?今天维摩诘居士依靠神通把你们带过来,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他们重新坐回自己的法座,因为维摩诘居士将其法座也一起带过来了。

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

所有菩萨、声闻圣众、天人都坐下之后,佛陀问舍利弗:“你看见维摩诘居士依靠自在神力所做的事了吗?”

佛陀之所以问舍利弗,是因为他之前随文殊菩萨去问候维摩诘居士,现在又一起回来了,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另外,佛陀这样问也是为了使声闻行人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

“唯然,已见!”

舍利弗回答:“是的,我已经看见了!”

舍利弗说:“世尊啊,我这次特别开心,已经见到了维摩诘居士的自在神通。”他现在很喜欢维摩诘居士。

“于汝意云何?”

佛陀又问:“他示现这样的神通神变,你觉得怎么样?”

“世尊!我睹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

舍利弗说:“世尊,我看到整个状况,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并非分别念所能辨别,完全出乎意料,也非我们声闻行人所能测度。”

慧远大师解释说,“非意所图”主要指以凡夫的分别念无法揣测,“非度所测”是指声闻的智慧也无法衡量[8]。总之,再有智慧的凡夫和声闻也无法揣测大乘菩萨不可思议的行为。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这时,阿难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我们闻到的香气是以前从没闻过的,这是什么香啊?”

阿难一直跟佛陀在一起,没有看到维摩诘居士不可思议的神变,就问佛陀这是什么香气。阿难有时候比较有意思,他不问其他的法,只对妙香感兴趣。要演电影的话,阿难应该比较好演吧?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

佛陀告诉阿难:“这是菩萨毛孔中散发的妙香。”

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

这时舍利弗对阿难说:“我们毛孔中也散发这样的香。”

舍利弗很骄傲、很自豪地告诉阿难:“我们的毛孔中也会散发妙香。”他吃了香饭以后,毛孔当中确实有妙香。

阿难言:“此所从来?”

阿难说:“这香气是如何产生的?”

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舍利弗说:“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来了香积佛剩下的饭,在维摩诘居士房舍里吃了香饭的人,所有毛孔都会散发这种香气。”

舍利弗比较清楚情况,就将事情原委都告诉了阿难:维摩诘居士幻化的菩萨到众香世界去,把香积佛剩下的饭带回来,还请了那么多菩萨来到娑婆世界。

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

阿难问维摩诘居士:“这么好的香气能留存多长时间呢?”

维摩诘言:“至此饭消。”

维摩诘居士回答:“直到香饭消化之前,香气会一直存在。”

曰:“此饭久如当消?”

阿难又问:“那香饭多久会消化完?”

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

维摩诘居士说:“香饭的势力会持续七日,之后才能消失。”

“七日”,梵文本和藏文等译本中是“七七日”,还有些译本中是“七日七夜”。

“七日”的说法应该比较合理。鸠摩罗什大师说:有一种蛇叫七步蛇,人被七步蛇咬了之后,七天之内就会离开人间。这里说,薄地凡夫在七日内就会将香饭消化,身体散发的香气就消失了[9]。此处的“凡夫”是指从未发过声闻心,也未发过菩萨心的人。

现在的很多香水,涂完后一会儿就没有香味了。我看有些宾馆,过一会儿就要洒一下香水,不要说七日,可能连七个小时都维持不了。

不知道跟维摩诘居士一起来的有没有凡夫,如果有的话,当时他们身上也会散发香气。

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

维摩诘居士又说:“阿难!还未入道的声闻行人吃了香饭,会因此而入于正位(见道位),此后香气才消;已经入于正位的声闻行人吃了香饭,会得到心的解脱(无学道,阿罗汉果),然后香气才消失。”

唐译中还讲到了不来果[10],将声闻乘分为三个层次:未入道、已入正位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不来果。但在其他很多译本中都没有提到不来果。

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

若是未发菩提心的人吃了香饭,直到他发了菩提心,香气才会消失。

这里的“发大乘意”,可能是指获得胜义菩提心,即一地菩萨的境界。《入中论》中说,一地菩萨以上才有真正的大乘菩提心。也就是说,没有获得胜义菩提心的人吃了香饭以后,身体会一直散发香气,直到他获得一地菩萨果位。

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

已经发了菩提心的人食用香饭以后,直到获得无生法忍(八地菩萨果位),香饭才会全部消化。

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

已经获得无生法忍的菩萨食用香饭以后,到十地末位(像弥勒菩萨那样的一生补处),香饭才会消失。

唐译中还讲到了“不退转位”[11],与这里的“无生忍”基本相同,不单独讲也可以。

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

譬如有一种药名叫“上味”,若有人服用了它,直到病人体内的毒素全部消失,药的效力才会消失。

这里讲了一个比喻:服用“上味”这种药之后,在体内的毒素没有灭尽之前,药就会一直起作用。

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

此香饭也是一样,会灭除一切烦恼毒之后才消失。

刚才讲了,不同的人吃了香饭会有不同的作用。对于未入道者,香饭会使其入道;对于入道者,香饭会使其一直进步,直至灭除一切烦恼习气。我们也很想吃这个饭啊!

《维摩经义疏》中引用《大智度论》中的教证[12]说,有一种宝冠能令人照见法性,菩萨只要戴上它就能照见诸法实相;同样,如果我们食用了香饭,相续中一定会生起智慧,摧灭一切烦恼,世间所有疾病、痛苦、饥荒都会消失[13]。

这些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世间有些事物是很微妙的。

  • 世间苦难

表面看来,现在人们有吃有穿,生活幸福美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世界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人在持续感受痛苦。2018年,联合国发布报告称,全球大概有8.21亿人在遭受饥荒。也就是说,全球七十多亿人口的九分之一正面临生存困难。可见,人类的处境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虽然我们生活在人世间,但并未发现人世间的真相。还有一些报道中说,有八分之一的中老年人患上了肥胖症,西方国家尤为严重。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此外,很多人因为过度劳累、压力大、食品问题而罹患各种心理疾病、癌症或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些人说,我们吃的东西,以前叫“食物”,现在叫“食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为了吸引消费者,多多少少会含有化学添加剂。人们吃了以后,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引发各种疾病。从某个方面来看,人类是很有智慧的;但从另一方面看,人类并不是很明智,比如人类会制造危害自身健康的产品。希望每个人都能维护自己的健康。

不知是什么原因,现在全世界肥胖症的发病率跟以往不同。在西方国家,很多人特别特别胖,坐火车、坐飞机时,一个人要占几个人的位置,这显然给生活带来了不便。非洲有些人也比较胖,走路都有些吃力。

总之,现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状况,孤陋寡闻的人也许很难想象。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一旦自己的身心健康受损,或生活中发生变故,也会感到很痛苦。在这个时候,保持淡定是很重要的。龙猛菩萨曾说:可怕的事情未出现时,应该谨慎;一旦可怕的事情出现,就无需恐惧,而要以智慧来面对。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因为真正遇到事情时,害怕也是没有用的。


阳光之卫
སློབ་གསོ། གསར་འགྱུར། དཔེ་ཀློག གླུ་གཞས་སོགས་འཕྲིན་སྟེགས་འདི་ལས་གཟིགས་ཐུ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