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绘就乡村振兴“红色”画卷

政务   2024-11-06 16:24   贵州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充分用好红色美丽村庄资源,持续在建强红色组织,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全县红色资源宣教功能持续放大,切实将“红村”优势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

围绕党性锤炼,把“红村”打造成教育基地

用好家门口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弄染村、板袍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探索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相融合。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修复和还原,收集整理革命斗争史实和经典红色故事,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吸引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到陆瑞光故居、陆瑞光烈士墓、板袍村渡江作战指挥所等红色遗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坚守初心使命,凝聚干事热情。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革命教育系列体验活动,吸引研学团队到“红村”体验红色文化,让红色历史浸润心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22年以来,弄染村、板袍村累计开展党性教育和现场教学500余次,接待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

围绕赓续血脉,把“红村”打造成文化基地

深挖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深入挖掘弄染、板袍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内涵,编排红三军团过板袍渡北盘江舞台剧《板袍火种》;拍摄以“弄染结盟”为背景的长征题材电影《二枚铜元》;编纂《镇宁红色记忆》资料长编1篇;收集整理《鱼水情深》《一件军大衣》《方奶冒险救红军》等红色故事37篇;组织力量拍摄《弄染结盟  生死与共》《板袍火种  星火燎原》两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党员教育电视片;开发《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红军长征过镇宁速渡北盘江的历史与启示》《重温“弄染结盟”汲取奋进力量》等党性教育课件。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主动提升党性修养,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

围绕乡村振兴,把“红村”打造成产业强地

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组织引领,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集体经济向好循环、向优发展。板袍村大力发展蜂糖李种植3200亩,2024年全村蜂糖李产值达1300万元。弄染村种植蜂糖李3200余亩,2024年蜂糖李产值达700余万元;实施水肥一体化瓜蒌种植316亩,带动200余名脱贫农户务工,每年促进农户增加务工收入约400万元;村党支部还带头深入北川渝粤等地开拓市场,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与省外企业、商超建立蜂糖李销售渠道,打开本土特色农产品市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2024年,弄染村通过“农超对接”销售蜂糖李10万余斤,销售额达250万余元。

围绕人民向往,把“红村”打造成生活福地

积极探索红色自治新模式,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全力提升“红村”治理水平。板袍村积极探索“寨管家”自治模式,成立以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总寨长,各包组村干部为寨长的“寨管家”自治组织,由“寨管家”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把思想聚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日子“红”起来。弄染村通过指派党建指导员、创新“励志超市”等机制,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连点成线对弄染沿线各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色调解员”队伍,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整合帮扶单位资源,成立板袍村民族服饰加工厂、弄染村巾帼红色扶贫车间,持续激活“零工市场”潜能,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已解决100余名妇女群众就业问题。

围绕文旅融合,把“红村”打造成旅游胜地

将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串联县域红色要素,让“红村”有“景”可看,把“红色资源”转变成红色经济。引进贵州中云智旅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弄染进行运营,由公司专业团队对红色基地规划管理,依托红村底色,培育重走红军路、瞻仰革命遗址等新型体验业态,形成了“春赏李花、夏摘李子、秋赏彩叶、冬健径步”的四季旅游格局。2023年3月,弄染村举办“走进一百个美丽乡村”徒步赏花活动,当天接待游客5000余人,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达6万余元。板袍村打造30亩体验式特色水果采摘园,计划串联弄染、板袍、岜怀三个村的红色要素,整合南片区特色农产品和自然风光,打造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吃、住、游、乐一条龙服务的红色旅游路线,通过探索“红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优化现有资源,让“红色旅游”火起来。

(镇宁自治县委组织部 汤昌源)


安顺微党建
安顺微党建是宣传安顺党建工作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的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