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之前在杨树浦水厂上班,听他说,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还有很多工厂,现在重污染工厂都被迁出,而历史建筑得到了保留。”
“我奶奶原来是棉花厂工人,她说,那个时候滨江的工厂直接排放废气废水,黄浦江受到污染,临江不见江。”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林小娇老师和复旦大学黄昊峰老师共同执教的“锈带复兴:从滨江蝶变看人民城市发展”公开课上,学生对杨浦滨江开展了前期调研。
杨浦滨江为何发生蝶变?两位老师引导学生对照底特律城市转型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杨浦蝶变成功密码的认识,进而阐述杨浦滨江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写照。
今天(11月4日),复旦-杨浦“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召开,《“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会上发布。
复旦大学与杨浦区将共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聚焦一体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力打造“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特色品牌,着力构建大学引领、区域联动、学段贯通、大中小学一体的“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标杆区,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城之要者”主动担当人民城市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行动方案》包括开展人民城市理念一体化理论研究、推进人民城市理念教育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人民城市特色一体化课程体系、深化“人民城市·大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打造善用“人民城市·大思政课”一体化师资队伍、建立“人民城市·大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完善“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一体化管理机制等共7大行动及21条具体举措,力争实现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
、坚持“大思政课”建设与人民城市理念武装同步推进、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的目标。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致辞中表示,要加强区校协同配合,通过打造人民城市理念研究“新高地”、共建共享“大平台”、打造育人“大师资”、构建鲜活“大课堂”等“一新三大”的核心举措,增强思政教育引领力,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思政教育的新标杆。
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在致辞中表示,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为战略牵引,全力推进“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各项任务,充分依托复旦大学等丰富科教资源,用好用活杨浦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大思政”格局下的教育作用,为杨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复旦大学与杨浦区携手成立“人民城市”大思政课联合教研室,杨浦区副区长王浩与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雷共同为联合教研室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为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新格局,高校智库、活动场馆、数字媒体和人民城市最佳实践点等40余家单位组成首批教育资源联盟,联盟单位代表共同按下启动键,一起见证教育资源联盟成立。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在讲话中强调,复旦大学和杨浦区联合建设的“人民城市”大思政课整体建设试验区,体现了双方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沈炜就持续推进“大思政课”整体建设试验区工作,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坚持高站位谋划,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二是坚持高质量推进,打造“大思政课”新品牌;三是坚持高水平合作,形成“大思政课”新合力;四是坚持高效能落实,实现“大思政课”新发展。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对林小娇老师和黄昊峰老师的公开课作点评,思政课正经历着教学场域、学科理论建构、教学主体、教学和方法等改变,这堂课是“大思政课”学段贯通的一次生动演绎,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民城市的理念,也激发了他们对城市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鹰为杨浦学子生动实践成长营授旗,象征着新一代青年将在人民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