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人学习平台
请关注
北京人吃烤鸭历史悠久,对烤鸭接受度广且讲究,早年饮食贫乏,北京人全家打牙祭时,都会优选吃一顿烤鸭,为了是鸭皮下一口油香。
当经济发展了,北京民众饮食过了温饱线,健康便成了优先的饮食追求,而烤鸭当年引以为傲的油脂反倒成了食客的顾虑点。
对于一道菜品来说,复购率下降,意味着离衰退不远了。
然而烤鸭,还是有市场,但是怎么让烤鸭不腻,提升熟客回头率?则是当时摆在烤鸭行业的共同问题。
此时,大董正是通过自已不断的尝试和改良,最终解决了此问题,并推出了“酥不腻”烤鸭, 从而在京圈餐饮立下了招牌。
图片来源:大董餐饮
要解决烤鸭不腻,关键就在去掉鸭的那层皮下油脂,大董最开始认为,只要延长烤制时间,就能逼出尽可能多的鸭油,自然就能去掉鸭油。
通常,一只烤鸭的烤制时间是40分钟,他曾试着延长到50分钟,不行,再延长到1小时,还不行,那就延长10分钟,结果发现烤制到70分钟,鸭油如愿烤没了,但是鸭皮下的瘦肉层,汁水早就流失得一干二净,鸭肉嚼起来干巴巴的。
那么如何去掉鸭油又保留住鸭肉汁水呢?
大董通过特定的腌制方法,增强鸭肉中蛋白质的保水性,这样在烤制过程中虽然脂肪被去除,但鸭肉的汁水能够被更好地保留。
鸭肉汁水的问题解决了,但鸭皮又冒出了新问题,纤维变粗,都嚼不动了。
而帮大董解决此问题的是北京的另一家“神奇”的烤鸭店——九华山烤鸭店。这店老板叫王秋生,王秋生本来是全聚德烤鸭店烤鸭厨房的总厨。在上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浪潮中,王秋生组建了自己的烤鸭店。王秋生先生的烤鸭使北京烤鸭,皮脂更厚,鸭体饱满,烤鸭更加丰满圆润,香美可口。成为当时北京烤鸭界新的方向标,大董靠着京圈烤鸭界的人脉,找到了王秋生,请他到团结湖店,招待一番,表达了求教之意。
王老师也十分大方,打开厨房的大门,让大董随便参观。当时大董一行人在九华山烤鸭店待了一个星期,注意到王老师对冷库温度的拿捏非常到位,这是大董从前没有太注意的地方。
于是回到团结湖店,几个人一起对冷库温度做了一番调整,最终发现,鸭皮在-5℃保存且冷冻两三天后的状态最佳,这样烤出来能形成蜂窝状。去除了油的同时还保持了口感的脆度。
而蜂窝状这个灵感来自冻豆腐,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析出水分,就是蜂窝状。冻豆腐原理套在鸭皮上居然也成立。可见很多看似不相干的食材,可能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从有改良烤鸭的念头,到练成“酥不腻”烤鸭,足足花掉大董六年时间。大董烤鸭至此成为了北京烤鸭的救星,一时间北京各大烤鸭店纷纷复刻,“酥不腻”成为了北京烤鸭的一个流派。
大董“酥不腻”烤鸭3.0版本
-END-
点击下面名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