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老虎团”团长牺牲,66年后,孙子为何火烧靖国神社

百科   2024-11-09 23:53   浙江  

1945年6月4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新四军江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长刘别生率部在新登城外的虎山与敌军血战。

在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中,刘别生像往常一样亲临战斗第一线指挥。

就在他登上虎山阵地使用望远镜查探敌情之时,反光的望远镜片暴露了他的位置和指战员的身份,密集的子弹如同暴雨一般急速袭来,即使久经沙场,刘别生也躲避不及,左腿、左臂、腹部三处中弹,生命垂危。

卫生员经过全力抢救,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弥留之际,刘别生举起颤抖的右手紧紧地拉着政委的手,艰难地说道:“政委,我快不行了,你要继续带领部队,打退敌人!

随后,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支钢笔和身上仅有的4块银元委托罗维道同志转交给军区党委,留下了他这一生中最后一句话:“战斗还在进行,请暂时不要把我的情况告诉部队,也不要告诉我的妻子,把部队带好!


那一天,在密山脚下的一个大樟树下,威震江南的“老虎团”团长、一代骁将刘别生壮烈牺牲,年仅31岁,此时距离抗日战争结束仅仅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1945年抗日英雄刘别生血洒新登城,却不想在他牺牲的66年后,他的孙子却在令外一个“战场”成为了中国人尽皆知的“抗日英雄”——火烧日本靖国神社。

这个刘别生是谁?他的孙子为什么要火烧靖国神社?后来结局如何?

刘别生,作为万千为国牺牲的英烈之一,很多人对于他的事迹所知不多,但是说起粟裕麾下“三虎将”之一的王必成和他的“老虎团”,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抗日战争时期,王必成率领的“老虎团”纵横驰骋于江浙大地,所到之处,令日寇闻风丧胆,而刘别生就是这支部队的团长,王必成最为重要的得力干将之一。

1915年,刘别生出生于江西安福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父亲干长工,母亲做皮匠,一家人虽辛勤劳作,却时常入不敷出,多以借钱度日。

在刘别生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他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这也使得原本就窘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孤儿寡母的生活愈加艰辛。


九岁时,刘别生独自一人前往地主家中做工,补贴家用。放牛、扛毛竹、当苦力......年幼的他尝遍人间世态炎凉,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四年猪狗不如的生活,使得生性刚强的刘别生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逃离地主的“魔掌”。

恰好有一天,他在外面看到红军贴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等宣传标语,刘别生深受触动,他认为红军就是穷人的队伍。

早就过够了受人压迫剥削生活的刘别生返回家中,含泪跪别母亲后,毅然踏上了寻找红军的路途。

1928年9月,刘别生如愿找到了红军队伍,加入了黄公略领导的红三军,开启了他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

刘别生参加红军的消息传回乡里,亲人遭到了地主和反动派的残酷迫害:母亲被反动派赶到了湖南,背井离乡,一连多年都下落不明;舅舅不愿对反动派说出刘别生的下落而惨遭杀害;他们家之前租住的祠堂更是被国民党拆掉修建了碉堡......


种种迫害,并没有击垮刘别生,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一直跟党走下去的决心,激起了他与反动派坚决斗争的斗志。

参加红军后,刘别生在部队中积极上进,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加入了共青团。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刘别生年纪虽小,但是战斗勇敢,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子“狠”劲,深受上级的领导的青睐。

在中央苏区期间,刘别生参过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两次英勇负伤,其中有一次身中八弹,幸得及时救治才保全一条性命。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六军团西征,刘别生留守苏区,被任命为湘赣独立团连长,在武功山一片坚持游击战争。

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锻炼了刘别生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为他日后在华中、江浙地区率部抗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在华北危急、中华危急的关键时刻,在国家大义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度合作。

此时正在南方八省开展游击战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奔赴苏皖抗日战场,共御外辱,刘别生也由此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的排级干部。


皖南事变爆发时,军部特务团团长刘别生所部被顽军重重包围,在这关键时刻,刘别生亲自带队,身先士卒,硬生生地突破敌人布置的七道封锁线,带领98名同志突围到江北根据地,成为各部中最先突围出来的一支部队。

新四军军部重建之后,作战勇敢的刘别生接替王必成担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团长,这个团就是在苏皖战场上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令日寇闻风丧胆的“老虎团”。

1943年11月,为开辟新根据地,防止被国民党顽军知晓,刘别生化名为方自强,率领16旅主力48团以“新四军苏皖第一支队”的名义南下苏南,在长兴西北山区和安徽南部的郎溪、广德一带开辟苏浙皖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斗争。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部分消极抗日,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消灭敌后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上。

刘别生所部活动的广兴、长德一带盘踞了日、伪、顽及其他武装,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他不仅直面日伪部队的扫荡,还要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


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刘别生率部转战宜、广、长三县交界地区,充分发挥新四军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展地方武装,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

在刘别生的指挥下,仅在1944年这一年,在面对日伪顽的多方进攻下,就取得了杭村大捷、长兴战役、泗安战役、青岘岭战斗四场大规模战斗的胜利,四战四捷,“方司令”的威名响彻江南。

方司令真了不起,新四军真是神军”,这是长兴一带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44年3月,日军集结一个中队和一个大队的伪军,用几匹洋马拖着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对新四军革命根据地进行扫荡,兵峰直指广、长边界的杭村。

杭村地处山区,四周丘陵连绵,满山遍野都是竹林,野草没膝,是打伏击战的绝佳地形。

此时,方司令(刘别生)正率领48团在杭村驻守,得知日伪军前来扫荡的情报后,立即将情报上报给了旅长王必成,同时紧急调遣部队设伏,对日军来个瓮中捉鳖。


果然,毫无准备的日军晃悠悠地走了方司令的伏击圈,一时间枪声四起,日军惊慌失措,仓促应战,在我军猛烈的打击下,留下70多具尸体,抱头鼠窜,而他们之前用马匹拖来的九二式步兵炮也被我军缴获。

前来扫荡的日军是驻守广德门口唐、流洞桥据点的小林中队,隶属于南浦旅团,是日军的荣誉师团之一。

当南京侵华日军司令部得知自己的荣誉师团在一次战斗中丢失了重武器后,极为震怒,立即要求他们一定要找到大炮,以“挽回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军威”。

第二天,南浦旅团就派出一千多日军在汉奸、伪军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来到杭村,漫山遍野的寻找大炮,并寻求我军主力决战,一血前耻。

殊不知,打了十多年仗的刘别生深谙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法。早在日军大部队来之前,就已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大炮拆解埋在了一处山地里,自己则率领部队扬长而去。

日军获悉大炮被埋后,又带着大量的工具漫山遍野的在山上到处乱挖,还不忘贴出告示悬赏,表示谁要是说出埋藏大炮的位置,悬赏20万法币。

想要钱的人不知道大炮的位置,知道大炮位置的人不想要钱,就这样,数千日军在山里翻找了20多天,依旧毫无结果。


最为可笑的是,最后没有办法的日军驻长德的长官竟然亲自给刘别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道:“我们没有大炮的日子很不好过,请你们将大炮送还给我们。

刘别生看后风趣地回复道:

“你们把大炮送上门来,我们当然不必打收条。你们如果有本事,就自己来拿吧,我们还可以再一次较量较量。”

日军恼羞成怒,但是也拿他没辙,最后只烧了几间杭村的房屋,杀害了几位农会的干部出气,而那位丢失大炮的小林中队长也被枪毙。

杭村大捷,对驻守在当地的南浦旅团震慑极大,从这以后,日军只能龟缩在据点里,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出来扫荡了。

而被刘别生俘获的那门大炮,在后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这门炮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陈放在首都警卫三师的军史陈列馆中,向后人讲述着当年新四军指战员们的艰苦岁月和光荣历史!

在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方司令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一旦提起方司令,都是心情大好;而敌人一旦听到方司令的名字,都会心里发怵,心惊胆战。

有一个俘虏曾如此说道:“只要一听到方司令的队伍发起冲锋号,我们就两腿发抖,连路都走不了,只要趴那里等新四军来缴枪。


1944年底,党中央毛主席做出了新四军迅速向东南进军的决策,并指示新四军一部快速南下会同王必成的十六旅共同执行南下任务。

次年一月,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主力渡江南下,在长兴地区与王必成的16旅会师,组成江浙军区。

此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兵力捉襟见肘的日军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扫荡,只能龟缩在各个据点及占领的县城内。

在抗日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国民党顽军突然集结14个师的兵力对新四军发动进攻,从1945年2月开始,在天目山地区足足进行了三次反顽战役。

1945年6月,刘别生率部发起新登战斗,对盘踞在城内的顽军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三昼夜血战,刘别生部成功攻克新登城,全歼顽军一个加强营。

6月4日,得知新登城丢失的顽军,再度集结十个团的兵力向新登反扑,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刘别生慷慨陈词:

“我们是光荣的老虎团,同日军交手上百次,从未失过手。日军都不在话下,顽军更不可怕。”


每逢战斗,刘别生深得王必成的“真传”,必定前往第一线指挥战斗,却不曾想这次竟成了永别。

得知爱将血洒战场,王必成久久不语,极为罕见地露出了铁汉柔情的一面,为痛失虎将而泪流满面。

刘别生牺牲后,为了防止被敌人破坏,七支队副政委刘石天将其遗体运到了临安县高虹镇安葬。

1955年,王必成令人找到刘别生的遗体,迁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并亲自为其题墓碑:“英名永存”。(按照刘别生的资历,如果不牺牲,1955年时可授开国少将)

刘别生牺牲后,留下了两岁的刘新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刘登两个孩子。

而他不曾想到,在其牺牲的66年后,他的孙子会跨过大洋远赴日本火烧靖国神社,在另一个“战场”成为“抗日英雄”。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当地百姓伤亡惨重,同时也对亲眼目睹灾难发生的幸存者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时,正在广州从事英语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刘强在电视上看到了日本民众的惨状,决心前往日本灾区担任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所长帮助日本民众早日走出苦难。

10月,十分同情日本民众遭遇的刘强作为志愿者来到日本,被安排进入和歌山县的YMCA学校中进行日语培训。

在这所学校里同样有不少中国学生,不过他发现老师对待日本学生十分恭敬,在日常交流和学习时常常使用敬语,对待中国学生却常常颐气指使,两种不同的态度,让刘强非常愤怒。

为此,在一次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造句,轮到刘强时,他直接说道:“我们消灭了一小队日本鬼子。

听到刘强如此造句,老师面红耳赤,并没有深究。

后来,学校举办了一场联欢会,刘强在这场活动中一边演奏乐曲,一边向与会人员讲述南京大屠杀,刘强此举彻底激怒了校方,最终被勒令离校。

即使遭遇如此待遇,刘强没有选择离开,反而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灾区,对灾区百姓进行心理疏导,并且义务献血。

他对日本民众和日本军国主义完全是两种相反的态度!


刘强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心中依旧有气:

“不少日本人还用“奴性”的目光来看待中国人,我在日本偶尔当一下刺头,让他们感觉很不适应。”

就在刘强距离志愿者服务期结束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引爆了他心中的怒火。

2011年12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日本,在会谈期间,李明博向日方提出了解决慰安妇的问题,却遭到野田政府的严辞拒绝。

与此同时,68名日本政府议员还集体参拜了供奉有多位侵华日军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日本当局的种种行为,激怒了正在日本当志愿者的刘强。

他不仅是抗日英烈的后代,还是战争受难者的家属。

他的外婆名叫李南英,是一位韩国人,1942年时被日本人强行抓捕带到中国,送进军营做了慰安妇,日军投降后,她就留在了中国。

刘强自小就在外婆家长大, 与外婆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外婆临终前,刘强得知了外婆曾经是慰安妇的悲惨遭遇,内心十分悲痛。

爷爷是著名的抗日英烈,外婆是慰安妇,独特的家庭背景,自幼的耳濡目染,使得刘强对日本军国主义极为痛恨。


当刘强看到日本当局的丑恶嘴脸后,怒火中烧的他当即用红色的笔在自己白色的志愿者T恤上重重的写下“谢罪”两个字。

但是内心的愤懑久久不能平复,刘强决心要实施一个“大胆的计划”,给日本当局一个教训。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他将行动的时间定在了12月26日,这一天不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更是其外婆去世的日子。

12月26日凌晨两点,靖国神社周围万籁俱寂,几乎没有一个人,身穿黑色羽绒服的刘强来到白天踩点时定好的位置,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汽油浇在了神社的基座和顶部的国徽上,随后用打火机点燃。

汽油遇火,瞬间被引燃,火光直接蹿了起来,将周围照耀的一片光亮。

眼看火烧靖国神社的计划得到实施,刘强迅速乘坐早已经预约好的出租车赶往成田机场,买了最近一班飞往韩国的机票,逃之夭夭。

由于当时日韩之间因慰安妇的问题导致矛盾升级,日本政府一度认为中国人不敢这么做,纵火案定是韩国人所为。

中国人没有血性?刘强再一次被日本人的态度惹怒,立刻在网络上发布声明,承认此事是他所为,并对纵火案负责。


但是在韩国,刘强没有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调查,不过他的“报复”之路,还未停止......

2012年1月3日,刘强再度效仿其前不久在日本的操作,来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面,将早已准备好的汽油瓶砸向了大使馆的外墙。

这一次,刘强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亲眼看着大火在日本使馆中蔓延。

没多久,韩国警方赶到抓捕了刘强。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得知实情的韩国警方不但没有将刘强按“纵火罪”起诉,还将他的行为定为“义举”,仅以造成建筑物轻微损害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在韩期间,中国驻韩使馆曾多次派遣专人看望刘强,并向他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先烧靖国神社再烧日本使馆,刘强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日本。

日本当局不仅通过政府渠道向韩国施压,还派遣前首相麻生太郎亲自赴韩索人,要求将刘强引渡到日本接受审判。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是采取了相当强硬的态度“决不允许韩方将刘强引渡到日本”。

就在中日双方就“刘强引渡问题”相互博弈的时候,韩国反日团体在首尔进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拒绝向日本引渡中国人刘强,很多韩国人视他为抗日英雄。

2012年11月29日,刘强在韩国接受首次引渡审判,为了能将刘强引渡回中国,韩国当局聘请了世宗律师事务所的五名律师出庭为刘强辩护。


这支强大的律师团队中,皆是韩国司法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比如担任过首尔中央地方检察长、法务研修院院长的明东星和首尔高等法院法官的李英求等人。

最终,在2013年的1月3日,韩国法院以刘强系“政治犯”的为由,不符合《韩日罪犯引渡条约》,遂将其引渡给中国。

就这样,持续一年的“火烧靖国神社案”就此落下帷幕,作为主角的刘强,在法院判决的第二天就回到了祖国。

1945年,抗日英烈刘别生血洒新登城郊,在他从军的十多年时间中,他经历了十年土地战争和抗日战争,他是从井冈山上走下来的红军战士,是在敌后抗日战争坚守的新四军团长,更是革命根据地百姓口中的方司令。

他率领的“老虎团”在华中大地上对日军给予沉重打击,彰显了中华男儿的满腔热血。

抗日战争结束的66年后,日本当局丝毫没有为发动侵华战争而羞愧,更没有一句道歉,不仅歪曲历史,还公然祭拜带有严重军国主义色彩的靖国神社。


作为抗日英烈的后代,刘强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更是继承着先辈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而他也再用最简单、有效地方式向日本当局控诉他们当年的罪行。

有人说,刘强是一名爱国者,有人说,刘强是一名极端者,很多人对于他的行为褒贬不一。

我想他是对的,正如俄罗斯总统曾说过的一句话:“外交抗议一百次,不如让轰炸机的翅膀扇动一次。”事实就是如此,只有付出实际行动,才会给日本及其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没有资格替先烈原谅日本侵略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杜绝历史的重演,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让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