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流
人 气
谈 资
一支驻扎于中国的本土乐团,团员主要由在华外国人组成。这听上去仿佛天方夜谭,因为不管是国有院团还是民营院团,国人一直是本土交响乐团的绝对主力。
正因为此,一支国际性质的乐团日前亮相于湖南旅游城市张家界,引起社会关注。
1月7日晚,张家界新年音乐会在张家界学院举行。在舞台上,肩挂大红色围巾的乐团由张家界爱乐乐团和景德镇职业艺术大学交响乐团等乐队演奏员组成。
演出现场 © KLASSIKOM
这支国际化乐团的成员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和蒙古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张家界人“张开双臂,建家立业,拥抱世界”的精神,也突出了张家界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国际范儿。
其中来自张家界爱乐乐团的36位乐师大多均为外国人,他们自云南昆明和湖南长沙等地辗转,数年前来到张家界,并拖家带口在当地安家,如今任教于张家界学院,从事乐队演奏。
两支参演的乐团因汤沐海结缘而走到一起。
汤沐海现任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张家界学院及两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着力提升非省会城市的古典音乐氛围。
在他的团队引荐和运筹下,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景德镇和独领风骚的国际旅游城市张家界两所高校主办的乐团已初步组成联合乐团,同日两校校长及两个乐团的负责人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实现校校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升师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服务人民大众和繁荣文化艺术的目的。
张家界学院校长简德彬表示,张家界学院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医学、IT和艺术等均为传统强项。他表示,张家界是旅游演出和文旅演艺高地,隶属于学校,同时得到政府支持和企业赞助的张家界爱乐乐团便是出于这样的契机成立。乐团如今每年在张家界演出10-20场,这对学校的美育建设和城市的文旅生态都至关重要。
景德镇职业艺术大学校长冯小苏表示,景德镇与张家界人口均为165万左右,无论在城市风貌还是文旅融合上都有诸多共同点。他说,景德镇职业艺术大学校重在职业教学,学校组建乐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集体意识和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同时打造围绕乐团和演出的产业链,完成从艺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当晚(1月7日晚)的音乐会便是两校及两校乐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次亮相。
音乐会上汤沐海指挥乐团演出了何占豪与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殷承宗等编创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唐壁光的交响合唱《浏阳河》和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等。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党华莉,担任钢琴独奏的是元杰,参加演出的还有张家界学院合唱团。
此外,音乐会还首演了一部作曲家龙伟华创作于2021年的交响诗《马桑树儿搭灯台》。此曲源于源湘鄂地区万千民众熟悉的同名民谣,由湘鄂边红军创建人之一、革命烈士贺锦斋填词而成。
汤沐海团队的工作人员称,指挥家与乐团负责人两次前往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贺龙元帅墓前祭奠,向年轻的守墓人李丹妹和桑植民歌非遗传承人向佐绒了解革命史实,请教民歌特色。
李丹妹 © KLASSIKOM
彼时,汤沐海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其父,著名导演汤晓丹当年执导的电影,描绘贺龙参与指挥的《南昌起义》的点滴。当年父亲执导电影《南昌起义》,而今自己又在贺龙家乡执棒,一种父子相连的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
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素材,比如土家族的“打溜子”,还有数首流传于当地的民歌旋律。通过对民歌素材的用心运用,以娴熟的作曲功底和精美的配器技法,达到极佳的视听效果。
演出谢幕 © KLASSIKOM
简德彬校长和校董事长许洁一致表示,今年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90周年,在此时举行此曲首演,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
No. 2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