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还书格格儿童健康食疗”,加⭐星标⭐不迷路
现在好人吃饭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狼吞虎咽。
还有的人一边吃着饭一边盯着手机看,这些都是很伤脾胃的行为,所以有胃病的人也不少。
如果你认为“大不了就是胃疼”,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人体的脾胃是用来运化水湿的,脾胃不好的时候,痰湿啊、积滞啊也就不请自来了,
若是痰湿反复积蓄,再严重一点,就是生病。
想要改善这种亚健康状态,今天介绍的这个水果,非常有效——
一颗香橼专救脾胃
很多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可能不知道香橼是什么,
其实它是柚子和橘子的“近亲”,长相类似,
但香橼的皮厚果肉小、味道酸苦、难以入口。
但是,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调肝”“理脾”。
在中医经典书籍《金匮要略》中有这样一句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意思是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果肝脏出现问题,
可能会导致气机不畅,影响到脾脏的运化功能。
现代人的生活有两大特点,
一是生活节奏快,二是生活压力大。
肝气郁结的也不少,进而影响到脾胃,更是雪上加霜。
而香橼兼具养护肝脾这两种功效,刚好能解决现代人群的亚健康问题。
理气宽中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讲香橼可下气、开胸膈,清代汪绂《医林纂要》也说香橼可治胃脘痛、宽中顺气、开郁。
临床中香橼常用于治疗胸闷、腹胀等不适症状。
疏肝解郁
清代医书《本草再新》有记载香橼能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
临床研究发现,香橼可调节肝脏功能,进而缓解因情志不畅导致的抑郁、胸闷等症状,
对于肝郁气滞所致的失眠、焦虑等情况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和胃止呕
香橼有养胃健脾、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呕吐、恶心等症状。
若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可用香橼配伍陈皮、枳实等药材以增强疗效。
化痰止咳
香橼性温,归肺经,能祛肺部寒邪,具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
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就已经指出,香橼可下气,除心头痰水。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也说,香橼可治咳嗽气壅。
香橼怎么吃?
两款茶饮送给您
佛手香橼茶
做法:佛手5克,香橼5克,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疏肝胆,调脾胃。适合胃口不佳、心绪不畅的人饮用。
佛手和香橼有一股芳香之气,这种香不同于花香,更为低调而内敛,但又沁人心脾。
可以把被水湿困住的脾胃叫醒,脾胃功能恢复了就能把身体里囤积的湿啊痰啊清理干净。
香橼糖水
做法:
取鲜香橼1个,麦芽糖适量。将香橼洗净,切片,与麦芽糖同放碗内,加盖后隔水炖3~4小时,至香橼熟烂。每服10~20毫升,日2次。
功效:
理气宽胸,养心宁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胸中窒塞,时而作痛等症。
重要提示
推荐阅读:
1、还书格格儿童食疗培训听课链接——给孩子一个不必吃药的童年(内附海量学员反馈和食疗效果图)
2、每个月生病3次,咳嗽25天的孩子,是怎么做到几年不吃药,过敏性咳嗽、哮喘、特异性皮炎都痊愈的?
3、这个河北的宝妈是如何调理好孩子的抽动症的?鼻后滴漏综合征、气道高反应真的那么可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