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也称鼻衄,是指鼻腔内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从鼻孔流出的现象,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但儿童和老年人更为常见。冬季气候干燥,如果再加上其他损害因素,很容易造成鼻出血。发生鼻出血时,患者的鼻腔内可能会先有温热、湿润的感觉,随后发现血液顺着鼻孔滴落或喷出,往往会引起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因此,在冬季科学预防鼻出血非常重要。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较多,大致可分为鼻腔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两类。
鼻腔局部因素~
鼻腔干燥 鼻腔黏膜干燥是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鼻腔黏膜失去充足的水分时,会变得脆弱,容易受损,进而引发鼻出血。干燥的环境或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内都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干燥。
鼻腔损伤 鼻腔受到外力撞击、挖鼻等会造成鼻腔黏膜的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此外,高空飞行、潜水容易使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也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
鼻中隔偏曲 鼻腔结构异常使得鼻腔黏膜在气流冲击下变得干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此外,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糜烂,也可能反复出现鼻出血。
鼻腔异物 鼻腔异物是儿童单侧鼻出血的常见原因。由于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导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还可能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其他鼻部疾病 鼻部炎症,包括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都可能引发鼻出血。这些炎症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血管脆弱易于破裂。此外,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窦恶性肿瘤等,都可能引发鼻出血。这些肿瘤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血管受压、破裂,进而引发出血。
全身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急性心衰等是导致鼻出血的常见原因。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压力增加,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急性心衰患者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鼻腔黏膜血管压力增加而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友病患者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是鼻腔内的轻微损伤,也可能引发难以止住的鼻出血。
内分泌失调 女性在更年期可能容易出现鼻出血。更年期是女性从成熟到衰老的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会导致鼻腔干燥,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导致鼻出血。
传染病 如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等。高热导致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使得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血管破裂出血。
肝肾损伤 慢性肝肾疾病,如肝硬化、肾衰竭等,可能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肾脏排泄功能异常,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凝固。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以及血液中毒素积聚,进而引发鼻出血。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该病属于遗传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是一种以皮肤、黏膜多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性损害,引起鼻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管缺乏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受累的血管壁仅仅是一层内皮细胞,其周围由一层无肌肉、无弹性的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血管壁脆弱易破,不能收缩,呈血管瘤样扩张,故称为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引起出血。
其他因素 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血管脆性增加,易于受损。此外,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血管异常,从而引发鼻出血。
发生鼻出血时,不必过度紧张和焦虑,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助于减少鼻腔内的血液积聚。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三种。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鼻出血最常用的急救方法之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向中间挤压,持续压迫5~10分钟可有效止血。需要注意的是,压迫时不要松开手指查看止血情况,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冷敷止血法 降温也有助于止血。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梁、额头或颈部,以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冷敷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在鼻出血时,往往会伴随鼻部的疼痛,冷敷不仅能收缩血管,还可以减轻鼻部的肿胀和疼痛。同时,冷敷还能让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缓解鼻出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填塞止血法 如果指压止血法和冷敷止血法效果不佳,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填塞鼻腔进行止血。填塞物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呼吸困难或过松无法止血。
如果鼻出血持续不止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就医时,我们应向医生详细描述鼻出血的量、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等。这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鼻出血的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根据鼻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电凝止血等。我们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鼻出血反复发生,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为了避免鼻出血发生,可以从加强鼻腔护理、调整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预防。
加强鼻腔护理 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鼻出血的重要措施。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定期清洗鼻腔,或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长时间呆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空调房、暖气房等。
避免挖鼻和擤鼻过猛 挖鼻和擤鼻过猛都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出血。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些行为。如果鼻腔内有分泌物,可以用棉签轻轻清理,或采用正确的擤鼻方法,即轻轻按压一侧鼻翼,交替擤出鼻腔分泌物。
按时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缓解鼻腔干燥。我们应每天按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调整饮食 在平时,我们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加血管壁弹性,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同时,还应避免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这些都有助于避免鼻出血的发生。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受外伤。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高风险活动时,应做好防护,避免鼻部受伤。
定期体检 有鼻部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症状,遵医嘱正确使用鼻腔喷雾剂,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鼻腔喷雾剂,以免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好血压非常重要。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