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宏 | 谈“中华元典”

文化   2024-11-13 09:20   河南  


章开沅先生题签




守护大学精神




李振宏





谈“中华元典”









题记中华元典是春秋战国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社会历史在政治、经济上所经历的深刻变迁,给当时的思想家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使其著作具有其他时代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性;另一方面,传统社会坍塌的剧烈震撼,促使人们从历史的根本点上思考问题,从而使当时人们所提出的问题,多具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具有比较广泛的普遍性价值或意义。














中华元典创生于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自夏以来的中国早期文明社会,到周代的分封制度达到成熟阶段,这一社会形态的国家政体是贵族制。以中央王朝的国君即天子为一权力主体,以公卿士大夫即贵族为另一权力主体,世袭国君和世袭贵族通过宗亲和姻亲血缘纽带组成一个统治网络,代代相传、永恒不变地占据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的中心。这样一个贵族制社会从夏开始,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终于走向了它的衰落和蜕变。平王东迁作为一个象征性事件,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历史表面的混乱局面,掩盖着深层的历史潜流,人们往往用“春秋无义战”来描述这个时代;但历史一进入战国时期,其演变的本质便显示出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流揭示,从春秋开始的这场历史大动荡,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它是一场社会形态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


大凡历史剧烈动荡的岁月,给人们的启迪也往往更加丰富和深刻。历史的大动荡,亵渎了一切传统的神圣的东西。传统的政治体制逐渐坍塌,传统的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思想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何以会发生这样剧烈的变革和动荡,在动荡中崩溃的社会应该以怎样的模式重新塑造等等,一系列带有世界观、历史观、社会观性质的问题,逼迫着人们去思考,去回答。于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了一场长达三百年的百家争鸣。正是在这场反省历史、洞察现实、描绘未来的思想运动中,古圣先贤们为我们提供了一批支配后世民族文化发展的中华元典。这批中华元典,诸如《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礼记》《老子》《庄子》《论语》《墨子》《管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等,是夏商周以来古典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又是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启迪;它既积累了中华先民两千年文明史的卓越智慧,又是对一个新的历史进程的揭示和预见,充当了一个新时代的号角和先声。


中华元典是春秋战国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社会历史在政治、经济上所经历的深刻变迁,给当时的思想家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使其著作具有其他时代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性;另一方面,传统社会坍塌的剧烈震撼,促使人们从历史的根本点上思考问题,从而使当时人们所提出的问题,多具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具有比较广泛的普遍性价值或意义。


三十年前,冯天瑜先生在《元典文化丛书•序》中说:


历史的辩证法反复昭示:发展不是简单的生长和增进,它往往不一定呈直线式进步,而是通过一系列螺旋式圈层实现的。这样“回复”便不总是重复往昔,而可能是一种上升的形式,是“唤醒”事物在其开端时即已蕴蓄着的可能性的一种形式。作为由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类创造的文化,也生动地展现着螺旋式的发展轨迹,如欧洲“文艺复兴”的崇尚古希腊、“宗教改革”的服膺《圣经》,便是对“元典精神”的发扬和再造,而欧洲文化正是在这种“回复”中赢得历史性进步的。这种向“文化元典”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现象在中国也多次出现,著名的“古文运动”便是典型事例。考之以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这种“返本开新”“以复古为解放”,即回归元典精神以求新变的情形也俯拾即是。


冯天瑜先生所讲人类思想史上这种不断发生的“返本开新”现象,佐证了元典的不朽性。的确,中国先秦时代所产生的文化元典,就有其不朽性。大致说,元典的不朽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其一,它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是不同时代人们所关注的共同性问题,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都能从元典的阐述中汲取智慧,都能使自己的思考追溯到人类智慧的最初观照。譬如在元典中一再提出的如下问题:“天人之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性之辨”(关于人的本性善恶的思考)、“义利之辨”(社会道义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刑礼之辨”(刑法治理与礼制教化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来说,无疑都是不朽的课题,像“天人之辨”“人性之辨”“义利之辨”等,还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


其二,“中华元典”的不朽性,还在于它对以上基本问题的解决,给后人的思考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哲理性回答,从而使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受到它的启迪。在人类认识的早期时代,人们还不可能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解剖、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能被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从而得出混沌的整体性认识。这种认识,一方面有它不精确不完善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则使它有可能包含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联系性的不少天才猜测。例如《老子》中的“道”,《周易》中的运动观、发展观、变易观,《论语》中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等等,都是对自然变化之道,人的社会属性的整体性、哲理性把握;而这种把握,则是其后人们借以展开自己思想的重要基础。“中华元典”在后世人们借以发挥自己思想创造的过程中,一再证明着自己的生命力和不朽性。


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中华元典”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历史局限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观点、学说体系具有超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都有它所适应的、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历史环境;一旦历史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它的作用就将丧失或者发生相应的改变。“中华元典”作为一种理论思维的历史成果,它的基本内容,它所提出的各种命题的具体内涵,都不能不具有这种历史性质。这个历史性,既是它在其后两千多年传统社会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也同时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解读和阐释文化元典,就是发扬或转换其不朽性,而正视其局限性,以确保在文化传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科学的态度。


解读元典文化精神,研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有了颇为丰硕的成果。然反省其研究状况,还是存在某些缺憾。


一是研究大多还集中在知识精英阶层,而把对元典思想的阐释变成广大社会公众的精神食粮,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是就社会大众的元典文化阅读来说,所做的工作多是集中在直接的普及方面,侧重对元典文献的注释或翻译,以为社会大众借助白话读本就可以进入元典精神的世界,就完成了元典文化的普及,而这是有认识上的误区的。


三是社会大众直接阅读元典译本,并不能对元典文化的历史作用有深刻的认识,而研究元典文化或者普及元典文化精神,其最终目的是帮助社会大众认识我们的文化国情,使人们知道民族精神的来龙去脉,知道今人的思想、思维、价值观念、心理观念之来源,清醒而理智地看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河南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其目的就在于弥补以上缺憾。这套丛书的特色是:读者一书在手,既可窥见一部元典的思想要旨,又可明了其全方位历史影响,进入元典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世界。这是真正地认识中华元典文化精神的导读丛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书。


既为社会大众提供适宜的元典导读,在著作的科学性、导向性上都下了功夫。书中力求用充分辩证的科学理性去阐释元典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元典著作积极的或消极的文化影响,都给予尽可能全面的历史评说,使普通读者懂得如何从积极的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和取舍。同时,丛书主要采用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散体笔法,无论是对元典内涵的揭示,还是对其历史价值或历史影响的阐述,都尽可能结合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例来展开,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END


#书讯#


“中华元典引读丛书”(第一辑)隆重推出!

中国人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怎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从哪里来的?

——让我们从中华元典中寻找答案——


近日,河南大学出版社精心筹备的“中华元典引读丛书”(第一辑)正式出版。本丛书邀请著名历史学家李振宏教授担任总主编,组织一批资深学者担任各分册作者,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中华元典对中国国民精神、民族性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影响,揭示民族精神的源流、民族文化的脉络,并用先人的智慧去观照当下的社会,帮助读者读懂元典的内容,理解元典的内涵,为读者打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户,使读者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与前进的力量。


此套丛书共十种,包括《论语引读》《孟子引读》《庄子引读》《淮南子引读》《老子引读》《孙子兵法引读》《文心雕龙引读》《战国策引读》《周礼引读》《孝经引读》,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的元典导读,力求用充分辩证的科学理性去阐释元典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元典著作中积极的或消极的方面,都给予尽可能客观全面的历史评说。因此,冷静的历史思辨色彩,成为这套丛书在著述风格上的重要特色。


#书目#


臧知非:《孝经引读

郝铁川:《周礼引读

龚留柱:《孙子兵法引读

何晓明:《孟子引读

李振宏:《论语引读

高秀昌:《老子引读

杨有礼:《淮南子引读

戚良德:《文心雕龙引读

白本松、王利锁:《庄子引读

张彦修:《战国策引读


#购书#

1.河南大学出版社微店

2. 河南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店



作者:李振宏,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原刊:《中华元典引读丛书》序言
编发:东方 / 席兵 / 


现代大学网


大道至简  学无止境

westudying.com

邮箱

iuniversity@qq.com


 版权说明 

本号为著作权人的作品提供网络推广服务,以提升其价值影响力。部分信息选录自相关书刊或网站,如有异议请发电邮洽商处理。▲ 

现代大学网
守护大学精神 | 现代大学网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