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年会 | 宋晓东:文化时代的城市文旅路径

学术   2024-10-25 20:21   广东  

导读



9月8日,作为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学术研讨会“智慧文旅赋能美丽县镇村”平行分会场成功举办。本场学术论坛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共同承办。广东省文旅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副主任、文化产业特派员,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东应邀作了题为《文化时代的城市文旅路径》的报告。





文化时代的城市文旅路径


宋晓东

广东省文旅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文化产业特派员、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晓东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要靠文化去发力。而不同地区的城市要怎么因地制宜、挖掘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通过城市更新、数字文旅、艺术文旅和IP文旅4个方面案例的精彩分享,我们可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作为2017年数字展示行业A股唯一主板上市企业、上海的文化企业十强,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承接各类数字化主题展馆1400多个,如迪拜世博会的中国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世界技能博物馆、杭州亚运会博物馆等展馆建设,在国内外都享有良好声誉。

宋晓东认为,文旅和旅游有着不同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可能将成为下一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的基础经济得到满足,但人民对于要获得更多的文化空间、文化生活,文化消费的诉求越来越高,这就是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这个时代的机遇。

创新与美学的融合


在当前城市发展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宋晓东提出了“4+1”战略,旨在通过创新与美学的结合,推动城市更新和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老瓶装新酒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旧有空间的改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将工业园区、工业片区以及工业遗址等传统空间,转化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文创街区。这一过程中,其实有3个关键路径:第一是首店经济,即挖掘出吸引游客,吸引年轻人的关键点,除了网红打卡点之外,要探索更多元的手段。第二是数字化,国家一直在强调文旅需要结合数字化,这不仅是因为数字化能很好地保存我们景区的文化资源、能以一种更崭新的方式进行文化的展示,还是因文旅的数字化可以激活周边的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阳泉记忆1947”,就是首个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园区,实现了从老水泵厂到城市客厅的转变。它的前身是于1946年建厂的阳泉市水泵厂,在2020年停业重组。案例是围绕阳泉的城市记忆展开,来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宋晓东认为发展文旅产业,比起设计和运营,找准发展的模式最为重要,要能讲政治、讲文化、讲商业逻辑,并落实到具体项目里面。今天的城市文旅项目,要提高哪些功能,他总结了对文旅项目进行功能提升的四大关键:


一、文化核心:文旅项目应有鲜明的文化核心,而非单纯的旅游。以阳泉1947为例,项目围绕城市记忆和技术体育馆构建文化核心,所有内容都与阳泉的城市记忆紧密相连,为百姓提供这些记载了传承记忆的场所。


二、公共服务配套:城市游客中心、城市书房、城市美术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是文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公共职能属性,也是政府投资的重要方向。


三、商业逻辑:文旅项目需要有清晰的商业逻辑,确保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这包括吸引B端企业参与,如婚庆酒楼、青少年研学中心和酒店等,通过提供会议、论坛、发布等活动场地,满足不同需求。


四、烟火气:文旅项目应具备生活气息,如餐饮、购物和文创产品等,以满足游客的日常消费需求,同时增强项目的吸引力。

数字文旅:提升视觉美学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视觉审美的高标准。“一苇渡”石窟光影艺术馆的改造项目,就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以幕府山生态修复的百态达摩石洞为天然载体,创新性通过光影技术讲述故事,实现交互体验,从而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于长江边、幕府山中,沉浸式讲述达摩“一苇渡江”的传奇故事。而这个改造项目的关键,就是打造区域的核心引爆点,通过吸引游客和提升区域活力,实现整个区域的引流和赋能。如这个改造后的达摩洞,从一个鲜有人问津的山洞,转变为每天平均接待3000-5000人的热门景点。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文旅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文化享受。

艺术文旅:提升城乡美学


在乡村发展振兴的过程中,审美的提升至关重要。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应将更多的美学和艺术元素融入城乡规划中,以提升居民的审美水平。我们反对简单的视觉冲击和所谓的“光污染”,主张在数字化和城乡规划发展中,注重美学的提升,避免给后代留下文化垃圾。在艺术文旅领域,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文化的深度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龙游瀫泮8090青年创造季项目,就是一个结合了艺术、文化和经济的创新案例。


艺术文旅项目往往面临投资与回报的挑战。之前随着城市的扩张,龙游地区面临着城市生活带与产业带之间的连接问题。通过将中间的江河区域转变为城市中央的艺术公园,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带并命名为“龙游瀫泮8090青年创造季”。


不同于一些大型艺术节庆活动,“龙游瀫泮”注重艺术装置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所有艺术装置和建筑改造都强调可停留性和功能性,以解决游玩市场的实际需求。同时,项目邀请了艺术、设计、建筑领域等专业人士领衔,确保项目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也鼓励青年艺术家参与创作,让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艺术创作。


项目最后,27组青年艺术家围绕江边创作了27组作品,深入到村子里进行产业孵化;这些作品为游客带去了深度体验,这个区域的游玩浏览需要至少5个小时,这为当地带来了住宿和餐饮的经济收益。同时,项目的无门票政策降低了游客的参观门槛,同时推广了当地的美食文化。

IP文旅:打造文化认同感


在文旅产业中,IP(知识产权)的运用已成为提升项目吸引力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地方文化和传统转化为线下体验和消费,是文旅IP打造的关键。宋晓东认为,文化认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而应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浙江湖州的潞村,当地一直在努力打造以书院文化为核心的文旅项目。然而,面对周边地区书院文化的普遍性,潞村的书院文旅面临着缺乏独特吸引力的挑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潞村采取了借力IP的策略。通过与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合作,潞村建立了线下体验中心,将书院文化与现代媒体IP相结合,打造了体验研学项目,成功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以“在湖州,沉浸中国,大阅典籍”为主题设计,利用原有的三进院落,通过文化陈列、数字影像、沉浸科技、互动体验等多元化展示手段,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典籍文化时空,让古籍里的文字和这座古城一同“活”起来、“火”起来。

由此可见,合适的IP选择对于文旅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IP的引入,可以:①提升知名度:借助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项目的知名度。②增强体验:通过线下体验中心等形式,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③促进研学:将文化体验与教育研学相结合,增加项目的深度和教育价值。


宋晓东还提到其他IP文旅案例,如非遗里的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中国科幻馆,用科幻引领科技发展。以及消失的圆明园:利用VR技术,重现圆明园的辉煌,提供游客与历史人物互动的机会,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圆明园的鼎盛时期。项目里打造了九大场景,游客可以与乾隆、公主、和绅等历史人物对话,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综上,在探索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上,宋晓东分享了城市更新、数字文旅、艺术文旅以及IP文旅等多元化模式的实践与突破。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文化与科技、艺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进步,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新的模式和项目涌现,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言整理 | 周卓雅
审核 | 蔡克光
审定 | 宋晓东



南粤规划
我们在践行科学、专业、高效的服务标准之上,为客户提供涵盖“策划-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