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
守护健康
秋冬季气温逐渐转凉,且早晚温差较大,各种细菌、病毒容易滋生、传播,儿童抵抗力较弱,更是各类疾病的易感人群。根据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冬季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传染病为: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肠道传染病等。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与努力,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来、接触物品、上厕所后。
2.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戴口罩做好防护。必要时可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基本每隔三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而且以儿童感染居多。
主要症状:
早期呼吸道症状较轻但病程较长,多为2~3周,表现为低热、咽痛、头痛、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咳等症状,且咳嗽会逐渐加重,并以夜晚为主。恢复阶段患儿的病情会得到控制,但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有的甚至长达1~2个月,随着治疗和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消失。从症状上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流感病毒感染及感冒有些许细微差别,但仍很难辨别,而且不同感染源用药不同,因此必须经过病原学检测才可确诊用药,切忌直接用药。
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流通不良、人群密集的环境(如学校)传播速度极快。
预防措施:
1.饮食营养搭配,平时应该注意身体护理,并且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多吃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2.做好个人卫生:支原体肺炎可能会通过手接触黏膜感染,建议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做好消毒,有利于身体健康。
3.避开人群:密集的人群会增加感染支原体肺炎的风险,所以一般建议避开密集人群。
4.佩戴口罩:若感染人数较多,支原体肺炎通常通过飞沫、唾液等途径传播,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隔绝病原体。
5.开窗通风:在支原体肺炎流行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开窗通风,使得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的风险。
6.适量运动:免疫系统强大可以抵抗支原体肺炎侵袭机体,所以进行适量运动,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其是5~15岁居多。
猩红热潜伏期症状为2~5天,发病急,患病的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反胃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偶可经伤口产生污染而感染病原体。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多发生在春季,秋季节。
预防措施:
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主要依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来完成。
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隔离时间不得少于7天。
切断传播途径: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等。
3.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打喷嚏;
4.加强儿童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多去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主要症状:
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头晕、肌肉酸痛、寒战等全身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等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监督儿童勤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后食用。
3.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
4.患儿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5.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水痘
主要症状
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传播途径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幼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勤换。
4.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尽量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
2.如要外出,要佩戴口罩,防止鼻腔和口腔接触病毒而导致发病。
3.平时可以多喝水,屋内要保持15分钟到30分钟以上的空气流通。
肺结核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2周、痰中带血或咯血,少数患者伴有结节性红斑、角膜炎等。
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把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入空气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避免接触,尽早治疗,降低传染性。
2.切断传播途径:避让他人,不随地吐痰,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接种卡介苗:婴幼儿阶段积极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感染。
4.提高免疫力:注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肺结核。
家校配合
◐ 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班主任老师,孩子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 注意食品卫生,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加热要彻底。
◐ 保持居室环境清洁,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做好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家长帮助孩子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