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大所长
版权声明:本文是麦克斯出国旗下“移民研究所”公众号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最近两天后台收到一条私信,对方来者不善:"所长,我看抖音和新闻都说美国民不聊生,人民水深火热,感觉美国撑不了多久了,你们移民生意要完蛋了吧?"
看着手机屏幕,我对着办公室窗外的晚霞笑了笑。
这些年听过太多类似的话,从08年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从国会山骚乱到零元购遍地,每隔两年总有人预言"美利坚要完"。
2009年俄亥俄州米德尔敦的夏天热得发烫,还是毛头小伙的JD Vance攥着耶鲁法学院录取通知书站在铁皮厂房门口。
这个石家庄来的孩子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会成为在《自然》杂志封面上微笑的MIT教授,更不会想到他发明的基因剪刀会像iPhone改变通讯那样改变整个人类医学史。
当他在白宫接受国家科技创新勋章时,台下坐着的是当年和母亲一起在后厨刷盘子的华人阿婶们。
这种跨越阶层的跃迁故事,在人类历史的和平年代堪称奇迹。
不是说美国没有贫富分化,不是否认街头流浪汉的存在,但在这个被唱衰三十年的国度,一个底层装卸工仍有可能成为副总统,一个刷盘子的单亲母亲仍能培养出诺奖级别的科学家——这才是让全世界中产家庭辗转反侧的秘密。
有人总爱拿纽约地铁的尿骚味说事,却看不见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深夜不灭的灯光;
总盯着洛杉矶街头的帐篷区,却选择性忽略硅谷车库里正在改变世界的00后创业者。
美国像一台年久失修但仍在轰鸣的老式蒸汽机,仪表盘上红灯频闪,气缸漏气,但传动轴依然能迸发出惊人的动能。
它的大学还在批量生产前沿科技,它的资本市场还在喂养全球创新,它的法治体系仍在保护每个异乡人的专利文书——这些才是真正致命的吸引力。
美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它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阴暗丑陋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看到它光鲜的一面,就对其盲目崇拜;也不能只看到它阴暗的一面,就对其全盘否定。
我们需要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去分析它,去理解它。回到那位粉丝的问题,美国撑不了多久了吗?移民生意要完蛋了吗?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我相信,只要美国依然保持着这种独特的社会流动性,它就依然拥有无限的可能。
但只要还有人怀揣梦想,想要改变命运,它就永远不会完蛋。
正如我帮帮助了无数的普通人,通过EW3项目实现了美国梦一样,这种移民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极低。
如果你的年龄在18到45岁之间,身体健康,没有犯罪记录,就有机会申请,一旦成功获得绿卡,你需要到美国雇主那里工作一年。工作内容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体力劳动,例如在流水线上处理鸡肉、包装产品、搬运货物等等。
这些工作虽然对体力有一定要求,但技术含量不高,上手比较容易。
更吸引人的是,一年之后,你就彻底自由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发展规划选择换工作、创业,甚至回国探亲,都不受限制。
而你的孩子,凭借这张绿卡,可以享受与美国本地学生相同的教育待遇,无论是学费还是录取率,都比国际生更有优势。全家也能享受美国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医疗、教育都有保障。
而且,这份工作是有工资的。目前的时薪大约是15美元,未来还会根据美国政策进行调整。
如果夫妻双方都工作,一年下来,基本上能把办理费用挣回来,甚至还能有所盈余。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免费获得了一张绿卡,还额外赚了一笔钱。
听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先别急,我得给大家泼点冷水。
EW-3项目虽然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点,也是很多人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排期太长!
就像高速公路堵车一样,现在申请EW-3项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中国大陆出生的申请人来说,现在递交申请,可能需要等待八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有机会入境美国,开始后续的流程。
漫长的等待期,确实需要申请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规划。
当然,我知道各位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答,比如8年排期,中途雇主倒闭了怎么办?具体要怎么收费?为什么年龄定在45岁以下?有没有失败的风险?......
这些问题都是一篇文章说不完的,所以我们组建了一个EB3非技术的科普群,大家可以通过添加小助手的联系方式来进群。
我们会在群里分享文章和视频资料,集中为大家解答各种关于这个项目的疑问,帮您规避风险,少走弯路。
移民是一项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不同的移民方式适合不同的人群,你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移民道路。
如果你对EW-3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移民美国的信息,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