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一位在美国的客户申请EB-1A,140顺利通过了,真是替他高兴!
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次申请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尤其是关于推荐信的部分,希望能给正在准备申请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客户的背景:EE射频方向,30多篇文章,其中10篇是一作,400+引用,50+审稿,还有3个专利。2022年底博士毕业后入职湾区一家公司,H1B也抽中了。
整个申请过程中,最费劲儿的应该就是准备推荐信了。律师会给你一些模板,但具体内容还是要自己写。
网上的模板资源也很多,很多套话可以直接抄,但要写出5封以上风格不同的推荐信,真的不容易。
每天下班回家就对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憋,比写GRE作文还痛苦。
律师还会要求你写个人科研陈述,最后的petition letter其实就是律师从你写的这些内容里组织出来的。所以,自己一定要好好写,别敷衍了事。
先说说非独立推荐信,这种推荐信,越少越好。
博士导师的推荐信是必须的,因为导师最了解你的科研工作,可以展开细节,各种歌功颂德。一般来说,老板都会很乐意签字。
然后就是你现公司上级的推荐信,主要陈述你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如果你是技术大牛,那就更好写了。
再来说说独立推荐信。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
这些信里一定要有类似这样的语句:“It is my pleasure to write this letter as an independent expert”、“Although I do not personally know XX”、“Although I have never worked or interacted with XX”。
这些出现在第一页的句子,就是为了告诉移民官,这是一封独立推荐信。
很多人问我,到底什么才算独立推荐人?开会见过面算不算?实验室合作过算不算?其他人脉关联算不算?
我的经验是,移民局根本没时间去查这些模糊的人际关系。只要你在信里明确声明了“independent”,那就是独立推荐信。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你的导师给他认识的科研人员打个招呼,或者抄送个邮件,请他们帮忙写推荐信。
当然,也可以从引用你文章的教授里找。这样推荐信里可以写“我引用了XX的研究,并进行了展开……”。但这种方式成功率很低,费时费力。
我之前帮客户找了40个人,最后只拿到两封回复。而且,即使教授回复了,也不一定愿意写推荐信。个人感觉,年轻的faculty回复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最后,重点来了!我要分享一个高效寻找独立推荐人的方法:通过LinkedIn找同行!
我就锁定大公司,比如韩国三星、日本索尼,找senior/principal级别的工程师(最好有博士头衔,因为推荐人的简历也要附上)。
加好友的时候,我会写一段类似这样的话:“Dr. XX, I hope this message finds you well. I'm XX, a XXX engineer working at XXX. I'm applying for a US green card and need an evalua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like you. I can send you a draft letter to review and sign.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我让他一晚上发了20个好友申请,3天就拿到了10封推荐信!我从中选了两个最牛的用了。
推荐信的内容可以这样展开:你的研究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业界很重要;或者读了你的某篇文章很受启发,准备在近期项目中使用你的设计等等。
这些话其实都很虚,主要是为了突出你的贡献和影响力。只要推荐人愿意签字,怎么写都行。
所以,一篇文章就能highlight一封推荐信。大部分推荐信都是PDF版,也有人会发word版。一定要拿到带公司logo抬头的正式信纸,不要用白纸打印的推荐信。
推荐人真的不需要找诺贝尔奖级别的,移民官早就审美疲劳了,而且很难关注到细节。
找个30来岁的博后级别的科研人员推荐都没问题。一个带Air Force logo的推荐信,可能更impressive。
最后再分享一个小技巧:合理放大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