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践悟】扎根向下,蓄力向上,砺行致远

文摘   2024-11-11 17:02   上海  

作者:陈昱如

市住建委2023级选调生

现于杨行镇大黄村锻炼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已在大黄村度过十月有余时光。

记得刚来大黄村,它便以“小而美”的独特魅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脑海中刻板的农村形象截然不同。这份初见的美好,无疑让我对驻村锻炼增添了几分期待。随着对工作的日渐熟悉,我慢慢了解到大黄村也曾有过一段脏乱差的过往,但近几年凭借着优越的城郊地理区位和“先筑巢后引凤”的发展策略,大黄村因地制宜将生态振兴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融合,主动融入上海外环大生态,把握政策落子科创建设,通过提升村域生态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而于我个人而言,这段经历更是让我认识到,唯有沉得下心、向下扎根,才能汲积蓄力量、向上生长,不断坚定信念、砺行致远。


1



 俯身躬行,脚步丈量民情

基层是了解乡土民情的第一线,也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驻村锻炼要摒弃“过客”心理,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做到“人到心到”,方能以最好的状态融入其中,以最快的速度收获成长。

一枝一叶总关情,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服务工作是收获群众信任的敲门砖。新春之际,我跟着村支书入户走访看望了我村困难群众和老党员,了解情况、倾听诉求,并带去慰问品和诚挚祝福。我看到,走访慰问并非简单的送物质、送温暖,更重要的是看到每户家庭背后的动人故事,用同理心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心用情去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美丽城区“五清十美”专项行动中,我同村委老师多次积极参与到常态化清理整治志愿活动,清扫路面落叶、垃圾,保障村域人居环境优美整洁。我也看到,基层治理往往就是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瞄准群众需求,在微末之处积尺寸之功,工作的成效、群众的信任便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中逐渐显现。

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基层才能触摸到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我作为普查员多次深入企业商户、走访大街小巷,摸清经济底数,确保村域191家企业经济数据高质量上报。在电动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中,我参与排摸并上报389辆村域电动自行车信息,并进行夜间突击巡查;为了从根源改变村民安全习惯并提高村民防范隐患能力,我们村搭建了集中充电桩,并为全域84户村民免费发放干粉灭火器。通过一次次的亲身走访和实地调研,我从一个对村域情况知之甚少的新人,逐渐变得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道路都了如指掌。我体会到每一项政策落地、每一条信息收集的背后,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的努力付出;也体会到基层工作空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要走出办公室,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才能掌握最贴近民生的第一手资料。


2



 守正创新,青春赋能乡村

作为驻村选调生,同时也是村委会最年轻一员,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找准自己在村里最适合的位置,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价值。随着工作推进,我逐渐明晰自己在队伍中的定位,愈发认识到既要做到戒骄戒躁,扎扎实实把守正的本职工作干好,要做到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帮助基层“生肌活血”。

身为村支书助理的我,立足岗位,全力协助村干部做好支部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开展和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我参与拟定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纪、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理论,并围绕廉政教育、志愿服务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20余场。我还主动承担起部分村内书面材料的撰写任务,共撰写二十余篇通讯稿、发言稿以及各项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也因此加深了对基层各条线工作的认识。

同时,我更希望能将青年的蓬勃朝气和创新思维方式融入到乡村工作中去。在党纪学习教育和清廉农村建设的契机下,我们村计划打造一面清廉文化墙,但由于艺术专业能力欠缺,最初的几版设计过于乏味生硬,工作一直难以推进。正当一筹莫展时,我提出可以尝试村校合作,利用自己学校资源对接清华大学本科生们来助力设计,这个建议立马收到村委老师们的支持。在同学们的鲜活创意和开阔思路下,一面兼具思想教育性和观赏艺术性的清廉农村文化墙就此诞生。为进一步推进村校合作,同时也是表达感谢,我还邀请同学们来大黄村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的暑期社会调研,亲身体验上海新农村乡村振兴建设的无限动能。

除了将“新创意”融入工作,我还积极投身于乡村治理“积分制”这项工作“新方法”。我参与制定了《大黄村优化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物兑换线下活动,以“鼓励为主、奖罚结合”的管理办法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氛围。此外,我还担任我们村党性教育红色路线讲解员,共接待区内各街镇参观学习人员达600余人次,期望用青年“新声音”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3



 行远自迩,方能笃行不怠

回顾过去一年,我秉承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严谨的工作态度,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拾遗补缺,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清晰了工作方向,收获了宝贵经验。

行远自弥,驻村锻炼是我选调和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帮助我掌握了工作中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带教老师朱敦超常指导我说:“刚迈入社会开展工作,首先要学会多看、多听、多想,多虚心向前辈同事请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勤学善思。基层工作复杂而特殊,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指引,更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思考中锤炼本领,从所见所闻中归纳总结出基层工作的有效路径和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二是坚持脚踏实地、主动担当。面对实践经验的不足,要做到沉下心、俯下身,以谦逊的姿态、端正的态度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在田间地头吸取宝贵经验、锻炼能力素质,踏踏实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笃行不怠,驻村锻炼的工作内容虽然难以全盘应用于未来工作,但其中收获的能力素质和多元视角却能够对我影响深远。在作为政策传递末梢和工作落实终端的基层锻炼的这一年,我深刻体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对于每一项工作的重要性。这要求着我,对待工作要平衡好“自上而下”行政治理和“自下而上”基层治理两者间的协调,既要有全局观念,正确认识政策的宏观导向和战略价值,也要紧密结合基层一线磨砺出的实战经验和能力,注重实际可操作性,让政策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需求,为成为一名接地气、解民意的人民公仆而不断努力。


“脚步丈量”是向下扎根的工作态度,“青春赋能”是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而“笃行不怠”代表着对为民宗旨走深走远的坚定信心。虽然在大黄村的工作与生活即将结束,但此间所获必然潜移默化融入未来工作中,成为我砥砺前行的动力和坚实力量。


文字丨陈昱如

编辑丨陈昱如

审核 | 选调生编辑小组


宝山选调生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宝山选调生
记录上海市宝山区选调生们的工作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