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践悟】沃野流金,我亦“丰收”

文摘   2024-10-23 17:03   上海  


作者:赖钰

市委统战部2023级选调生

现于月浦镇聚源桥村锻炼



历尽四时景,放眼天地宽。入村十月有余,冬春夏秋皆已领略,我也有幸在此间长了见闻、勤了手脚、深了体悟,渐渐从初时的“外来客”转变为亲近的“村里人”。恰逢沃野流金时,田头农忙,我亦“丰收”。


入村见闻

一排平房,一线兵

一排平房,坐落村口,这是聚源桥村干部日常办公的空间;与之一条马路相隔,建有一栋集健身房、影音厅、卫生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这栋宽敞明亮的三层大楼原本是聚源桥村委会的办公场所,为了让服务群众的空间最大化,村干部们主动将自身办公面积最小化,腾出空间、集体下楼,搬进了如今这排占地0.1亩的低矮平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干部们的办公空间虽然紧凑了,但村里百姓上门办事的便利程度却大大提高了。

年初我刚一进村,就有村干部及时叮嘱道:“我们这间办公室冬天很冷,你自己要格外注意防寒。”我听时并未深想,一度猜想是楼体结构因素所致,直到在村里工作几日后,才知话中未尽之意。为了更加便捷地服务群众,聚源桥村两委贯彻开放式办公原则,村里老百姓都能带着大事小情敲开办公室的门,每张办公桌底均配有一套圆凳,以备来访群众坐下“话事”。入村之际正逢深冬,我所在的这间小办公室另有三位村委干部共用,往往一天下来,人常来往、门总开合,屋里温度难免“冰冷”,但大家工作的节奏却很是“火热”。

钻着迎来送往的缝隙,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兵蛋子”有疑即问,从户籍人口、地块分布到产业效益,各条线老师都倾囊相授,解惑应答速度之快,几度令我瞠目,我心下暗生敬意:“示范村”果然名不虚传,这支训练有素的“一线兵”就是最好的佐证。又想起此前收到的叮嘱,看着“一线兵”,更要成为“一线兵”。



置身事内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百姓身边无小事。基层干部身处直面群众的最前线,对群众的安危冷暖往往有着最灵敏的嗅觉,这般“近距离”的工作视角格外难得,因而倍显珍贵,更应好好把握。入村之初,要想尽快明确抓手、打开局面,我认为有两项“当务之急”:一是融入队伍,二是融入群众。

为融入队伍,我立足自身相对长板,主动承担起村内各类书面材料的撰写工作。例如,通过梳理本村17项“创全”指标年度台账并撰写2万字自评材料,我借机增进了对村“两委”干部及其各自分管条线的了解,同时大体掌握了村内产业、生态、治理、文明等多个维度的基础情况,从而得以更加自如地与村干部们同频交流,也为日后并肩奋斗铺垫了一份默契。

以服务党支部建设为工作抓手,我在一场“动真碰硬”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中观察发现,村支部党员结构多元,涉及“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等不同人群,角色差异带来视角错位,其中村民小组长作为连接党组织与村民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桥梁,在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方面作用突出,对于矛盾如何滋生、工作为何淤堵掌握清楚。受此启发,在开展乡村民心项目工作时,为更好切准百姓所需,我事前面向各村民小组长征集意见、酝酿一批备选项目清单,最终经村民公开票选,形成了道路“白”改“黑”、组建便民维修队、老年人义诊等民心项目,目前均已推动落实。


一旦融入了队伍、融入了具体而微的工作,再想融入到群众中去,自然也就“丝滑”了许多。做群众工作时,“键对键”注定无法代替“面对面”,因此,除了平日在办公室接待服务上门办事的群众之外,我紧跟“两委”干部工作节奏,争取深入能与村民面对面的各类场合。只有多听真实的声音,才能真正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盼。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每逢佳节我便陪着村里阿伯阿嬷一同做团扇、包汤圆、演沪剧,领略浓郁乡土风韵;作为基层理论宣讲员,我定期面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我接待引导村民上门兑换积分奖品,把协助老年人操作“社区通”平台的服务时间转化为政策解释的有利空间,润物无声培育群众“主人翁”精神……

基层工作,的确千头万绪。若能循着一个个小线头,逐渐建立起对于乡村发展工作的全局性认知,做到心中有数,自然也就无惧干事。既已躬身入局、置身事内,我便从初时无人识得的外来“小妹”,慢慢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村委“小赖”。



再造乡村

一套范本,一盘棋

作为经济发达的超大城市,上海是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先行者”。而我所在的聚源桥村,是第二批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二字,意味着它的发展路径与基本样态,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逻辑与制度框架。因此,这片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的种种变迁,就是我来到基层学习的一本“活教材”。

随着本年度上海市乡村振兴固定观察点调研工作有序推进,身为村级调查员之一,我陆续完成了村内5家经营主体常规数据填报以及30户农户可支配收入调研任务。在此过程中,聚源桥村的“振兴往事”也逐渐浮现在我眼前。







十多年前,聚源桥村还只是一个负债550万的穷村,经济水平在月浦镇所有乡村里排名倒数,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分散。然而,自2017年以来,村“两委”班子顺势而为,汇聚多方力量,及时把握住了政策机遇,先后成功争创全国文明村镇、上海市级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由此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乡村宜居才宜业,夯基础、补短板成为首要前提。通过“四好公路”建设、农户生活污水纳管、河道生态修复、农村公厕提标等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切实帮助本村在产业转型、地块招商、房屋租赁等方面发挥出“乘法效应”。因地制宜造产业,重规划、亮底色成为发展重点。结合月浦花卉小镇规划,以智慧农业与“花卉”经济为切入口,积极挖掘乡村“互联网+”新业态,打造从种源培育、精品花卉养殖到线上平台销售的花卉全产业链,构建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筑巢引凤拓财源,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增收致富成为关键目标。通过牵手村内龙头企业成立聚新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企业下乡办公,开拓一体化租赁新模式,助力村民租金收入稳步提升;同时,持续导入新产业、新工种,让家门口就业成为更多村民的新选择。

现实表明,“示范创建”通过对我们党抓点带面推进工作这一历史经验的时代化运用,已然为我们讲述乡村振兴故事提供了一批鲜活生动、实实在在的好素材。一方面,示范样本的打造能够借助在地实践,不断摸索新时代乡村发展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示范效应的发挥也能进一步辐射更广泛的单元,服务于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盘棋”工程。

聚源桥村的“振兴往事”,正是这套经验模式的具象化诠释。近些年来,聚源桥村自身的发展思路正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而愈加明晰,月浦镇后续创成第三批、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月狮村、沈家桥村也与之合流,蕴蓄起“三村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新动能,这场“钢城变花谷”的美丽转型,先谋定而后动,一子落,满盘活。



END


在聚源桥村工作、生活的这段日子,我和村里人把事干在一起、将情融作一块,身从异乡来,心在此间安。如今关山初度路犹长,随着提笔行文至此,这段经历也将落成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一页,学而时习,常读常新。


文字|赖钰

编辑|赖钰

审核|选调生编辑小组



宝山选调生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宝山选调生
记录上海市宝山区选调生们的工作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