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成一件事
促民生福祉,与人民心连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面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道必答题,7位宝山选调生厚植为民情怀,扶老携幼,从面到点,既搭建养老服务、医疗下沉、儿童友好的平面支撑,又实施精准帮扶的单点援助,书写出为民服务篇章。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办成了什么事。
养老服务广覆盖
吴怡娴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推进认知床位建设,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人口老龄化的当下,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在特殊病症的针对性照料上作用明显。当前,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呈现多发、加速增长态势,为提升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能力,宝山区计划本年度完成25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建,由区民政局指导养老机构开展建设工作。在领导支持下,我仔细挑选有能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通过实地勘察、做好每月任务分解、细化改建工作流程、完善改造内容来指导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既对标对表,又建立针对认知症老人的专业服务模式,确保认知症照护单元及时、定期、高质量地顺利竣工。目前,在区民政局支持指导下,月浦镇恬逸养老院已打造认知症障碍专区,共有47张认知症床位,可满足自理、半自理、护理认知症长者的持续照料。认知症床位的建设,为失智老人提供了专业性、高质量的照护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宝山区的养老服务供给。
吕雯婧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长护通村,织密农村养老“安全网”
相较于机构养老,当前我国养老的主体仍然为家庭,养老体系呈现“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经过走访抽样显示,我村大部分老龄村民对长护险不知晓、嫌麻烦,失能失智老人家庭背负较大照护负担。为织密养老“安全网”,我设计“长护通村”,通过“预防+递送”两手抓的行动策略,联系广告公司制作《一文读懂长期护理保险》宣传手册,准备不同失能程度和服务类型下自付金额案例,并抓住党员、村民代表等关键群体,在村民代表大会、党日活动上插入宣讲环节,发放宣传手册,跨前一步让老人和有赡养需求的年轻人了解长护险。活动已发放手册近80份,覆盖70余人次,并梳理出本村50余名高龄老人名单,挖掘到多户有居家照护需求和申请意愿的家庭。
医疗资源向下沉
周阳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医疗资源驻乡村,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民生福祉除走上门建设外,引进来也不可或缺,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乡村,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医疗服务。洋桥村老龄化较为明显,部分老年人需要跨越沪太公路、蕰川公路两条主干道去配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一站式解决配药不便、看专家难等问题,在村书记指导下,我作为牵头人和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商议在沈家宅老年活动室设立医疗咨询点,并邀请专家定期前来咨询点就诊,形成常态化机制。此外我也积极推进“乡村能人计划”,打造一支村干部带头、以党员为核心的乡贤志愿服务队,统筹规划配送方案,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并持续根据村民满意度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同时,积极推广互联网医院概念,向村民演示互联网医院相关功能,已累计指导 100余位村民亲身感受互联网医院的便捷。自2023年12月21号运营以来,医疗咨询点已接待村民超过500人次。
庄钰蕊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健康义诊进乡村,便利城区我先行
和洋桥村一样,联合村也存在中老年村民去大医院看病远、排队久的问题。为此,我积极组织医生护士下乡为村民提医疗服务,省去村民出行排队的时间,在村内就可以享受推拿、拔罐、艾灸、按摩等中医诊疗服务。初期面对医护资源有限的问题,为与罗店医院搭建沟通渠道,我主动联系镇带教老师请求帮助,遂与医院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并达成协作。针对老年人独自描述病情不准确的难题,我与村委老师将集中义诊与入户走访相结合,主动联系老年人子女,了解病情,并宣传医生签约政策,帮助老年人预约健康咨询和中医诊疗服务。在医疗设备与药品携带上则与罗店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合作,共享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资源,为义诊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咨询和检查服务,实现优质护理零距离,专业护理下乡村。
儿童友好正当时
潘若晴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童享阅读空间,共创友好未来
民生福祉的提升既要注重为老服务,也要关爱孩童成长。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少儿阅读需求日益增长,但目前布局的部分街镇图书馆已无法满足儿童阅读需求。作为上海市实事项目之一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应运而生,根据领导安排,我作为宝山区联络员牵头负责该项目,统筹协调推进。在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成立工作专班、依据市级相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全年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原则、建设要求和目标任务。此外,立足儿童需求与本地特色,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精心布局空间设计、汇萃多元阅读资源,在街镇社区精选家门口的优质阅读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积极与市文旅局、市少儿图书馆对接引入阅读资源。目前,我区已完成10家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点位的建设和升级,覆盖9个街镇,其中,有7个点位被认定为“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打造好的空间主动承担起社会教育职能,结合宝山“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儿童美育活动,切实提升基层公共空间少儿阅读服务能级。
杨阳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耆青护苗心育未来 举办远景村暑期班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不仅在于硬设施的建设,还在于软服务的在位。为填补本村中小学生假期的知识断层,我开展了远景村“绿荫护苗园”暑期班。面对授课内容确定难、授课场所确定难以及授课时间确定难的“三难”,与村书记讨论后,我明确本村可利用资源,依托本村老龄协会,邀请退休老师前来教学,并共同设计覆盖党政、安全、农业等方面的课程平台,通过电话联系与定向走访相结合确定参与名单。暑期班课程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情怀,有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困难帮扶精实施
袁雪倩
我办成的一件事是:
畅通渠道精准援助,暖心守护困难家庭
民生福祉既要宽覆盖,又要准触及,“一个都不能少”是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面对部分困难家庭常常由于消息闭塞,不主动寻求帮助,我决定畅通救助渠道、开展精准援助,建立帮助困难家庭的长效机制。面对困难家庭不易打开心扉,并且部分援助项目较难申请的困难,我首先加强与困难家庭沟通,鼓励他们积极生活,为他们详细解释医疗救助政策,建立起彼此信任。其次积极向村内负责民政工作的老师以及镇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请教,就可申报项目进行沟通,提供相应材料。此外在村委会的帮助支持下,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形成长效机制,在全面摸排困难家庭的基础之上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主动帮助他们寻找政策、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目前已建立多个“一户一档”和“一户一策”,并成功帮助一户低保家庭申请到新援助项目,实现了从“政策等人”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征程上,宝山选调生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不忽视每一个弱势群体,不抛下每一个困难家庭,始终抓住好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气,不负民望,不负韶华。
文字:邱逸竹
编辑:邱逸竹
审核:选调生编辑小组
宝山选调生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