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的兰封会战估计很多军迷都知晓,国民党中央军6个军的兵力,都拿不下日军一个师(第14师团),甚至最后还让第14师团兵峰直逼武汉。这场会战的失利还导致一个灾难性的后果——为了避免武汉陷入被动之中,不得不炸开花园口导致黄河决堤水淹千里,国军在这场会战中的表现成了千古笑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兰封会战如此一败涂地呢?除了指挥上存在重大失误外,对敌我双方实际实力估计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天从双方主要武器装备上来分析一下客观原因,换一个视角。
黄泛区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会有兰封会战,其实在敌我双方正常的军事行动中本不该有这场会战,这要从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说起。原本抗战初期国军是节节败退,短短半年不到,丢了北平、天津、太原、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让国军内部士气大受打击。可是就在关键时刻,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会战打出了正面战场的信心,一举歼灭日军2万余人,还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师团(第5师团)和矶谷师团(第10师团)。
这就给了老蒋一种错觉,既然李宗仁指挥一堆装备落后的杂牌军都能打胜仗,那么他手下装备先进的中央军也可以。于是老蒋开始寻找合适作战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孤军冒进的日寇第14师团,当时该师团的师团长是大大有名的土肥原贤二(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其实第14师团本不该出现在兰封,是土肥原贤二野心勃勃、想立战功,违背了日军军部的命令。
日军重炮多
日本军部给土肥原第14师团的命令是务必占领河南东部的商丘,切断徐州方向国军60万大军的撤退路线。但第14师团并没有进攻商丘,而是在从山东省西部进入河南东部以后,转向去进攻黄河附近的兰封。土肥原将首要目标定为立即占领兰封附近的黄河渡口,尽一切力量打通和黄河以北日本控制区的联系。土肥原的这番操作属于典型的“下克上”,不过在日军中很常见,只要最后打了大胜仗就没事。
日军第14师团孤军深入后,觉得抓住战机的老蒋立即下令围歼土肥原师团。为了打一个大胜仗,老蒋以薛岳为总指挥,指挥6个王牌中央军:第1军、第8军、第27军、第64军、71军、第74军,当时中央军精锐全部集结到兰封会战之中,并且名将云集(薛岳、胡宗南、宋希濂、黄杰等)。按这个兵力部署,第14师团似乎是万劫不复了。可最后的结果却如此打脸,会战中20万中央军伤亡3万人,而14师团仅伤亡3500人,还让他跑了,还不得不炸开花园口抵挡日军的步伐。
抗日名将薛岳
为什么会这样呢?指挥上的问题,如老蒋瞎指挥的问题就不展开了,大家都知道。这里说说客观问题,敌我双方实际实力上的情况,特别是主要武器装备上。首先日军第14师团的兵力就不是开始判断的只有2万多人,而是接近4万人。日军华北方面军给第14师团加配了很多作战部队,具体有野战重炮第2旅团,独立野战重炮第8联队,独立工兵第2、4联队,迫击炮第5大队,近卫师团第1野战高射炮中队,第3师团第1野高射炮中队,独立气球第1中队,第4兵站汽车部队(5个中队),第2师团野战架桥部队(2个中队)等等。
其中野战重炮第2旅团下辖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野炮兵第24联队,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和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不过野战炮兵第24联队留在第12师团了,实际只有3个炮兵联队。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装备36门75毫米山炮和12门75毫米野战炮,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装备24门150毫米榴弹炮,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装备24门150毫米榴弹炮。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装备16门105毫米加农炮。
日军机动能力强多了
第14师团直接下辖的野战炮兵第20联队拥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6门75毫米野战炮。因此兰封会战中第14师团一共拥有5个炮兵联队,合计:48门150毫米榴弹炮,16门105毫米加农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48门75毫米野战炮,36门75毫米山炮。
这还不算完,第14师团拥有4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还有4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速射炮(反坦克炮)、6门70毫米步兵炮,合计56门炮。迫击炮第5大队拥有36门90毫米迫击炮。2个高射炮中队各拥有4门75毫米高射炮。所有火炮加起来有260门,其中身管火炮224门!
再看看国军的武器装备,别看国民党中央军有6个军,20万人,但重武器太少了。国军理论上1个步兵军拥有1个炮兵营,12门75毫米山/野炮,就算全满编也才72门75毫米山/野炮(实际根本达不到)。另有1个德制105毫米榴弹炮营参战,8门炮。火炮方面对比太悬殊了,无论数量、质量都远不如日军。防御方炮兵实力是进攻方的10倍以上,进攻方伤亡惨重其实很正常。
日军75毫米山炮
台儿庄战役,国军为什么能够取胜?首先国军是防守方,据险而守本身就能抵消日军的部分火力优势,再加上日军轻敌、分兵冒进了。进攻的日军也没有14师团这么多的炮兵,第5师团和第10师团之间配合又存在严重问题。国军这边,李宗仁指挥有方。参战部队虽大多是杂牌部队,但将士们齐心合力,与日寇拼死一战。诸多因素叠加这才有了台儿庄大捷!
以抗战初期国军和日军的战损比来说,国军处于进攻方时,5倍的兵力优势其实并不够,在严重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进攻拥有大量重装备的日军并不是明智之举。台儿庄战役后,当时一些人鼓吹“速胜论”,但兰封会战后都清醒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才是对付日寇的正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