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人本审计课题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新书《陌生人效应》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人本审计审的是人。这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除了血缘和宗族关系,绝大部分「社交关系」都是与陌生人建立起来的。
今天的我们处在一种「浅层社交」的环境中。如我们加入一个群,参加一个联盟会议,甚至参加一个幼儿园家长会,接触的关系都是陌生的,但这「浅层社交」的弱联系恰恰会帮助我们得到意外的机会,更好地取得成功。
内审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我们成为到处走动的人,怎样与陌生人去联网,怎样聪明地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是我们一生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陌生人效应》这本书,有人说是「12个社交法则」,有人说是「12个真相与教训」,我只能说,它是让我们内审人在人际关系联网中的12条启示:
12
01 专家漏洞
我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往往都表现得太过自信。我们都觉得自己阅人无数,自己就是识人的内行和专家,但研究表明,这种印象并不准确,甚至是危险的。
同时,专家漏洞还表现在我们对专家标签的盲目崇拜。
几年前,我们集团请到了被誉为华人顶尖管理导师、中国数字管理模式之父的XXX为我们高管培训,我第一个买下他数千元一套的光碟。但万万想不到,他数据分析的开讲让我们学员面面相觑。被誉为中国数字管理模式之父的他,却对统计分析中绝对数和相对数相辅相成的分析关系一无所知,提出相对数比绝对数重要的无知逻辑。这件事带给我们内审人的教训是:识人之术切莫只看那些虚无缥缈的光环,必须直盯实质内容,尤其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内容,教育需要交付内容。
12
02 洞察偏见
我们在对陌生人的审计访谈中,关注到一个明显的现象,人们都愿意随大流。这是合群的人性使然。原始时代,一个原始人一旦不合群被踢出群,必死无疑。今天的合群体现在我们愿意轻信人云亦云的东西。难怪信息爆炸的时代,产品营销却回到口口相传的古老模式。
审计中,大多被审者对于我们是陌生的,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是我们潜意识里如获至宝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中间有人说认识受访者并能评价其印象时,先入为主的看法很快就会在团队中形成。
职称评审也是一样,评委对众多的申报人都不认识,全凭看资料。如果哪一位评委认识申报人,他便拥有了一项权利——发言权,他的介绍往往会成为一种共识。我们错误地认为通过细节就能了解对方。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即使同陌生人见面,也无助于认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在遇见陌生人时,切勿仅凭一面之交定结论。
12
03 触发器
我们通常默认陌生人是可信的,直到情况变得非常可疑,这就是人际沟通的第一大误区——默认真实。
最近我们快乐审计微信群交流的几个真实案例非常有说服力。XX审计部在有限时间内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该单位高管在债权债务管理中的重大舞弊问题,而该单位一直是集团债权债务管理的标杆,这在集团高层引起极大反响。
另一起仍然是舞弊审计的发现,打破了董事长对身边高管原有的认知。于是两个企业的董事长对审计刮目相看。第二个企业甚至召开专门会议对审计进行表彰。
你会发现,当审计能突破「默认真实」模式时,当事件明确地变得和我们最初的假设相反时,其审计业绩的影响力也会得到叠加式的提升。 但是,我们内审人实在不愿意将我们的业绩建立在既成事实的企业管理失误的痛苦上。
12
04 社交成本
对他人的信任有时会以他人的背叛而告终。人类之所以不具备敏锐识别欺骗行为的能力,是因为仔细检查别人的言行的时间成本远大于能获得的好处,假设陌生人是诚实的反而会对人类有利,这是人们在权衡「默认真实」和「被欺骗」后 ,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的认知。
在审计中,我们需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了解陌生人是有限度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全部真相,我们必须满足于了解部分真相。谨慎、谦逊地与陌生人交谈才是正确的方式。
12
05 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意味着我们逐渐接受「默认真实」是一种更理性的选择,那些因「默认真实」而成为受害者的人应该得到我们的同情,而不是谴责。
那么,我们内部审计在执笔审计报告中如何处理各方人际关系呢?审计报告要分析问题和教训,不摆问题的审计报告给人「做老好人」的反感,但问题怎么提,很有技巧,既要提出问题,还要勇于担当分析问题,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审计报告签发前与审计对象客观真诚的沟通很重要,「讲进步不要忘了上级,讲本领不要忘了员工,讲成绩不要忘了配合部门,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这是铁人王进喜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哪里的内审人学了用了,那里的审计就是快乐审计的践行者。
12
06 情绪标签
科学家思考问题从怀疑开始,普通人思考问题从相信开始。人际沟通的第二大误区是透明假设。人们相信可以通过陌生人的行为举止来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但这并不可靠。
内部审计期望通过沟通,做部门和管理者的伙伴,帮助他们成功。但人们的内心感受并不都是流露于外在的行为举止之上,每个人的心智模型都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不可随意贴上情绪标签,尤其对于陌生人,我们很难以己度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法则是白金法则,即对方想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帮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12
07 错误匹配
我们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他人的判断。
我们曾经相信《联邦调查局教你识别身体语言》的秘密。后来有人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文献来证明其基本无效。因为不同地区和文化之下的表情解读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面部表情很夸张,有人喜怒哀乐从不流露于色。
每一个审计项目对我们都是一个谜团,每一个陌生人也是如此,我们判断的标准应该是现实的证据,而不是他人的表情。
12
08 短视状态
审计在问卷调查中应格外关注人的「短视状态」。短视状态指的是某一件事情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引起短期行为和情感,从而改变原本理性的初心。
比如,我们曾经接到不少投诉,某高校的学生对食堂伙食怨声载道。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审计调查。在调查的当天中午,食堂免费赠送每位学生2枚咸鸭蛋,结果,下午的问卷打分出人意外,学生们对食堂伙食很满意。就这2枚咸鸭蛋,能让一群投诉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个感恩的孩子。
再如,喝酒能助兴,但饮酒过多会导致大脑丧失部分正常功能,甚至酒桌上决定的事情「点头不算摇头算」。
这让我们记住:审计调查的结果一定要关注调查的场景及环境氛围的变化。
12
09 压力反应
人在高度压力下出现的结果,往往不是真实的意愿表达。如查办案件中的刑讯逼供,剥夺睡眠给人带来幻觉及捏造事实的「屈打成招」。
在审计的访谈中,我们会发现你越努力让陌生人表达自己,他们就越变得难以捉摸。如在人员面试时,我们用得最多的提问是「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我们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反而我们幼稚的提问技术打造了造假的现场。应聘者带着寻找生计的压力而来,其反应能力体现在找缺点一定找最小的,无关紧要的;找优点一定把小优点包装成大优点,甚至把优点包装成缺点。
所以,你的陌生人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你的提问一定要站在陌生人的角度去体验。
12
10 普遍真理
人际沟通的第三大误区是耦合效应。
人的行为与发生事件的天时地利人和具有耦合性。我们对陌生人识别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往往不重视陌生人所处的环境,这使得我们对陌生人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如自杀的人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自杀必须符合耦合效应,而不是替代效应。一次自杀不成的人,再次自杀的可能性很小。
经济犯罪也是如此。经济犯罪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活动」,有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贪腐分子之所以实施犯罪,源自他预期犯罪的收益大于成本,犯罪是他在权衡各种利弊 、论证犯罪的天时地利人和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破案率越高,犯罪率就越小。打击贪腐的最强势利器就是让贪腐分子的犯罪成本最大化。
一个查案高手是怎样历练而成?一定是重构犯罪场景,用犯罪分子的思维考虑问题,从而成功破案。
12
11 集中定律
耦合效应理论在社区治安方面的主要应用是执法部门不必扩大执法规模,而应集中执法力量。
集中定律运用在审计项目的选择及资源的配备上,则是选择共性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取得成果以点带面。
12
12 归咎对方
人们对于陌生的东西,总是感到不安。
人们因为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谈,在了解陌生人的过程中如果出了错,往往会归咎于陌生人,以攻为守;如果对方强势,则会规避风险。
在当前的反腐大战中,我们看到那些不懂内控和审计的企业家面临的不安,审计来了、巡视来了,就像狼来了一样, 如临大敌,他们因为对内审内控的陌生而感到不安。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态环境。
「送金送银不如送健康」,是我们内审人聪明地处理与陌生人关系的至尊法宝。无论是在亲密关系、工作关系、商务关系、谈判关系,还是在政治关系中,拥有利他心态的内审人,就是清醒决策的聪明人。
完
精华荟萃
你「在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