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的价值愈发凸显,而同时面临着优化资源、迭代方法、降本提效等多重挑战。
对于2025年以及未来5至10年,要想做好审计工作,一定要谨记:看准趋势、贴近组织目标,才可能达成真正的审计目标,找准审计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才可能充分外化内审价值。
有价值,才可持续!
2025年,早做打算
——聚焦最出成果的9类审计项目
2025年已经到来,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组织降本提效、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合规要求以及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审计重点、更加合理的分配审计资源,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综合研判各方面新、旧信息,分享未来最可能取得成果的9类审计项目,供大家参考。
一、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安全审计:守护企业的数字资产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业务运营、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乃至产品创新都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然而,数字化转型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因此,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安全审计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任务。
在数字化转型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实施进展以及成效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明确性、实施路径的合理性、技术选型的前瞻性以及数据治理的有效性。通过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揭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在信息安全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保护的有效性以及网络安全防护的完备性。这包括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访问控制、加密技术、漏洞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审查。同时,还需要对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脱敏与加密等关键数据保护措施进行评估。通过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揭示信息安全隐患,提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确保企业的数字资产安全。
为提升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安全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人员亦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检测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建立持续审计机制,跟踪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改进情况。
二、供应链与采购审计:聚焦成本优化,提升组织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与采购管理成为组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供应链与采购审计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在供应链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供应链的透明度、响应速度、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通过对供应链的全面审查,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揭示供应链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建议。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加强供应商管理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在采购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采购活动的合规性、效率性以及成本控制。这包括审查采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以及采购款项的支付与结算等方面。通过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揭示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浪费现象以及成本超支等问题,提出加强采购管理的建议。以推动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优化采购流程、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提高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率性。
三、内部控制审计:强化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是组织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保障组织稳健运营的关键。因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的核心工作任务之一。
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执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情况。这包括对组织各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以及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审查。通过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揭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以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优化风险管理措施等,提升组织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为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与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沟通合作,了解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管理措施。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关注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结果。通过参与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工作,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四、合规审计:确保企业合规运营,降低法律风险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合规运营成为内部审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合规审计旨在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降低法律风险。
在合规审计方面,内部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组织的合规管理体系、合规政策与程序、合规培训与宣传等方面。通过对组织合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内部审计可以揭示合规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合规管理的建议,以完善合规政策与程序、加强合规培训与宣传、建立合规风险预警机制等,提升组织的合规管理水平。
为了提升合规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通过与法务部门、合规管理部门等沟通合作,了解组织的合规管理体系和实际情况。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关注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参与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活动,了解企业的合规意识和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建议,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合规环境,降低法律风险。
五、经济效益审计:评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盈利能力
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
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成本控制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数据以及市场调研报告等进行审查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同时,还需要揭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成本控制不力、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充分收集行业以及企业上下游合作对象服务及产品市场信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数据的深入分析、对比,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提出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一定不要忽视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的关注,通过适当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以更高效的开展审计工作。
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监督“关键少数”廉洁从业、履职尽责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对象、内容、程序等,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审计的内容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等。由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已经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全面“体检”,审计成果运用也体现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方方面面。
审计人员要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部署、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个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加强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沟通,做好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的各项工作,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七、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反映政策施行成效,揭露问题,推动完善治理
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目标,持续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着力揭示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资金拨付不及时、项目建设运营和资金管理使用违法违规等问题,促进整改落实,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助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具有持续性、时效性、宏观性等特点。持续性是指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对某一重大政策、某一重大改革举措在不同时间、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落实情况持续进行审计,直到该政策、该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时效性是指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要及时反映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推动及时整改落实。宏观性是指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对某一重大政策、某一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的内容往往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审计的结果对宏观经济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内部监督者,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对本单位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推动本单位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在本单位落地生根、发挥实效。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的优势,将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与常规审计项目相结合,将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融入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确保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取得实效。
八、工程项目审计项目:保障质量、监督进度、控制成本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从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等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以及由此反映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和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审查、监督和评价。工程项目审计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施监督的有效手段。
业内一致认为,工程项目审计通常具有关注度广泛、涉及金额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关注度高是指工程项目往往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审计结果往往能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涉及金额高是指工程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巨大,动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对工程项目的审计就是对巨额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专业性强是指工程项目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等多个专业领域,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各领域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对工程项目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优势,对本单位、本系统的工程项目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结算、竣工验收等环节,揭示反映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促进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加强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沟通协作,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九、内部控制审计项目:长久的审计高产田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的审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部门主动获取全方位审计线索的重要途径,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长期重点领域。
内部控制审计具有全面性、预防性的典型特点。全面性是指内部控制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的全方位审查和评价,不仅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还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预防性则是指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揭示反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更着眼于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预防风险、减少问题。
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的优势,不放过了解组织业务的任何机会,多聊天、多观察、多翻阅、多查证。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加强与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的日常协作,推动内部控制审计与业务工作的事中深度融合,促进内部控制审计价值最大化。
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的价值愈发凸显,而同时也面临着优化资源、迭代方法、降本提效的多重挑战。对于2025年以及未来5至10年,要想做好审计工作,一定要谨记:看准趋势、贴近组织目标,才可能达成真正的审计目标,聚焦审计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才可能充分外化内审价值。
有价值,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