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风险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2006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全面风险管理在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发现,全面风险管理距离真正有效落地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全面风险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风险管理与业务脱节,存在“两张皮”
现代大型企业普遍设置有风险归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企业日常的风险管控工作,包括组织开展风险识别、更新风险台账、编制风险报告等。
但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道防线”往往把风险信息的报送当成一项额外的、附加的工作,随意反馈给风险管理部门以便尽快完成任务,造成风险信息不准确。风险管理部门由于不能对企业各项业务都能深入了解,客观上也不能对“第一道防线”报送的信息质量做有效把关,造成最终的风险管理与实际业务相脱节。
2
风险管理更多体现在“点”,未形成管理体系
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现代企业的中高层往往更为重视风险管理,也会将个人认为的某个或某些风险点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重点关注,但普遍未能将单个的风险串联成线,合力构建一个管理体系加以管控。
3
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主观性很强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对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都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包括分析风险的来源、成因,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但实际中风险的识别更多依靠个人主观的判断,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对识别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缺乏科学性。
4
重大风险的形成更多依靠少数人的认识和判断
在风险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下一年的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对来年的重大风险进行整体研判,这项工作基本是由风险归口部门负责。
重大风险的确定需要在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但因有了前述的问题,造成呈现在风险归口部门面前的全面风险,并不能完整的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然而由于年度重大风险需要上报最高决策机构,风险归口部门为了保证风险报告能够获得最高决策机构的通过,就更多需要依靠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来研判重大风险,这本身就存在风险。
三、探索与实践
基于上述全面风险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风险管理有效落地的方法和路径,并通过以下的措施进行探索和尝试。
1
风险归口部门发挥“领头雁”作用
风险归口部门不能只是组织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多的应该引领和引导各部门如何开展。比如可以通过加强日常风险信息的收集,先形成自己的一套风险信息库,在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识别和跟踪过程中,将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引导其进行识别和判断。
2
利用“数智化”平台,建立风险指标监控体系
中央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利用大数据、AI等“数智化”手段,建立风险管控平台,科学设置风险监测指标及预警体系,对全面风险及重大风险进行智能化动态跟踪及预警。
3
探索风险、审计、内控、合规管理贯通融合的方法和路径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工作在理论基础、底层逻辑、实施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基层企业基本归于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人员负责,如何能把相似的工作贯通融合,避免内耗,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提升效率创造价值上,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四、结语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如何积极拥抱风险管理,将其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智慧,正如《荀子·修身》中写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