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未来编辑部 · 新潮学生
蔡翌希 曲怡菲 王一如
指导老师 | 白 净
编辑 | 王一如
如何平衡爱好与学术研究?
对于这个困扰着许多高校学生的问题,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硕士“边际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3年春天,即将升入研二的边际人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在升学与找工作之间难以抉择。南大社工硕士学制只有两年,留给他权衡的时间并不多。
打开手机,“黑匣子剧场”的推送映入眼帘,即将在“黑匣子”表演的团队叫做“巴适即兴”。这是边际人从未接触过的喜剧形式,出于好奇,他观看了人生中第一场即兴喜剧表演。
这个为了“短暂逃避现实”而做出的决定,深深影响了边际人的人生选择。
与即兴喜剧结缘:既是表演者,也是研究者
“边际人”本身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又称“边缘人”或“过渡人”,是指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模式的群体、其行为被不同群体所同化。边际人将这一概念作为自己玩即兴喜剧时“行走江湖”的代号,与他在身份认同上的游离有关。
边际人来自内蒙,从小生活在民族交融的环境中,受到汉族和蒙古族两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从内蒙来到南京学习生活六年,他深感两地的文化差异。“我感觉自己一直在两种文化或群体之间徘徊,但并不属于哪一种,只能把自己放在一个边缘的位置。”
这样的感受也蔓延到边际人的专业选择上。他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社会学与个人预期的差距。“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它并不能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社会学总是在提出问题,却又无法回答。”
带着困惑,他修读了许多跨专业的课程。本科毕业后,他选择跨专业保研到社会工作专业,“以为社工能解决(社会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随着对社工专业的进一步接触,边际人似乎仍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在两个学科的“边际”徘徊,他更加迷茫。
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边际人焦虑万分,正是这时,用不确定性来搞笑的即兴喜剧走入了边际人的生活。
即兴喜剧是一种没有剧本的表演形式,起源于意大利,流行于美国。观众现场给出题目或关键词,演员据此进行表演。即兴喜剧于2008年左右进入中国,如今全国已经有超过120个即兴厂牌或团体。
在黑匣子剧场,边际人观看了人生中第一场即兴喜剧表演。表演结束后,他参与了巴适即兴持续一个多小时的体验工作坊。
“她设计游戏的理念和带领活动的方式非常像社工做小组工作的那种感觉。”主理人龚龚让边际人倍感亲切。龚龚原本是一名高校英语教师,2016年第一次接触即兴喜剧后便被深深吸引。2019年3月,龚龚创立了自己的即兴厂牌,即巴适即兴。
边际人也给龚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在火星诗人这个环节中的表现。”在火星诗人游戏中,一位同学说“火星语”,另一位同学需要将对方的“火星语”翻译成一首诗。“因为双方并没有预先商量,也不清楚这个诗的走向,他们需要通过对彼此的观察和感知,去共创一首诗。”这一过程实际上并不简单,但边际人的表现给了龚龚很大惊喜。“很多人做这个练习都会变成讲故事,很少有人会像他这样,能够用诗意的语言即兴创作。”之后的基础班里,有其他成员将边际人描述为“冰岛的诗人”“生活在北欧国度的人”。
边际人博士期间在深圳即兴表演 |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