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自然的小客厅”看《中国国家地理》转型

文摘   2024-09-20 09:33   江苏  




图文 | 未来编辑部 · 南京大学“深度报道”课程

2024春季课程同学 马思源 张镱可

指导老师 | 白 净

编辑 | 王一如




这个暑假,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在南京举办了一个展览《课本里的大自然》,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大学生李扬是这次展览的志愿者,她很开心能够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场兼具知识和趣味的科普之旅,和大朋友们一起回忆童年与课本里的小动物们“相处”的快乐时光 。


李扬为大家介绍动物眼中的世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为《地理知识》,由地理学家施雅风、吴传钧等人于1950年1月在南京创办,1959年随中科院地理所迁至北京,2000年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确立了“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办刊宗旨。

创刊以来,《中国国家地理》始终坚持用地理科学讲述中华天地之大美背后的自然魅力和人文内涵。杂志伴随了很多人成长。“我们家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忠实订户,从我记事时起,家里就有许多本杂志。”在南京上大学的小梦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实体版 图源网络

受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和德国地理杂志《GEO》启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孵化了《博物》杂志,遵循“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办刊宗旨。同时还与中华书局合作推出《中华遗产》,将历史与自然相融合,“叩击历史星空,梳理华夏文明”[i]。

在数字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地理》跳出常规业务,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建立三重用户体验,以“阅读体验”“互动体验”“应用体验”为主要支撑,提供“行”“知”“悟”的实践机会。

《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月26日成立融媒体中心,在B站上开设了官方账号并发布视频。截至目前,该账号的粉丝量已达到503.3万,获赞1192.8万。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忠实粉丝,小梦最近关注到红山动物园旁边开办了一个中国国家地理的体验空间,名字叫“大自然的小客厅”。

“大自然的小客厅”里的植物墙

《中国国家地理》不仅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转型,还开展了很多跨界的创新项目,大自然的小客厅便是众多实体项目之一。

依托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以“推开自然之门,重返天地万物”为理念,将纸上内容变成触手可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小动物,在南京,中国国家地理将自然万物请进“小客厅”,全维度、多感官呈现出自然万物的魅力,书本上的动植物仿佛被赋予了灵性,向大小观众介绍自己的生活。

“小客厅”坐落于南京红创PARK,毗邻红山动物园,由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而成,园区布满别致的红砖楼,将工业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


“小客厅”位于红创PARK的最深处,与红山动物园只有一墙之隔。步入“小客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生物缸,缸里养着蜘蛛、甲虫、青蛙、蜥蜴等动物,一个超级大的鱼缸,将“小客厅”一分为二,外间可以观赏动植物,里间可以组织各类活动,活动室外,有一整面的植物墙,每天中午十一点会自动喷一次水。屋后是一个大花园,占地面积约400平米,栽种有林下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等,还有一个天幕供访客乘凉。

客人可以在“小客厅”里歇歇脚,品尝一杯特调饮品。亦或做做手工,拼接各种各样的纸膜、创作出一个迷你生态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用3d打印昆虫。还可以与蜥蜴互动、观赏植物墙、邂逅艳丽的昆虫标本、给绣球花浇水……

创作一个迷你生态杯

 “我们平时有很多工作,照顾小动物和花花草草,我们自称是浇花养鱼的。” “小客厅“的工作人员陈康介绍道,“我们的理念是设计一个生态切片,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会根据每一种小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环境,给它们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缸。”

生态缸里的蜥蜴

周末和节假日“小客厅”里的客人比较多,经常有逛完红山动物园的人来这边喝杯咖啡或者气泡水,还有很多客人通过小红书等种草平台了解到“小客厅”过来打卡。

据陈康介绍,“小客厅”接待的亲子家庭比较多,也有自然爱好者,其中不少人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订阅者。他们过来看生态缸是怎么做的,因为这些缸都是有造景的。也有一些摄影爱好者来拍照,有人喜欢用微距拍小动物。

 “小客厅”也会组织一些科普教育活动,访客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报名参与生物缸奇妙夜活动,近距离观察蜘蛛、甲虫、蜥蜴等小动物是如何进食的。

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刘大彧是“小客厅”的负责人,她对“小客厅”的规划是“做展览、做活动、做课程、做体验”。刘大彧曾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做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位策展人,这个暑假,她主持策划了《课本里的大自然》展览。

“小客厅”环境很吸引人,但如何留住老客人、吸引新客人,让“小客厅”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中一个恒久的大自然会客厅,这是刘大彧面临的挑战。

注:文中李扬、小梦、陈康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i] 张力文.科学传媒的自我裂变——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J].传媒,2022,(15): 49-51

往 期 推 荐

人物 | 南大DDYP乐队的摇滚之旅

她从贵州山村走出,在南大对面闯出一片天!

一个北京英语导游的20年

新潮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实践作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