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未来编辑部·新潮学生
史羽梵 卢璇 王万阳
指导老师 | 白 净
编辑 | 卢 璇
新潮澎拜,常怀期待。
十年印记,依旧新潮。
今年,是新潮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为此,我们筹备了一场聚会,策划了一份纪念特刊,在10月13日这一天,与新老成员在新闻传播学院未来编辑部举行了十周年纪念聚会。
从实验楼到编辑部
白净老师回顾了从2017年底开始和新潮结缘的七年时光。从在基础实验楼开选题会,到带着新潮学生一点一点搭起新传院106编辑部,新潮从学生自主经营的公众号,到今天成为了国家一流课程的一部分,新潮不仅是一门课、一个校园媒体,还是一个给予学生和老师温暖的集体,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白老师希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能够锻炼新闻专业能力的实践平台,一个离开大学还会怀念的集体空间,一份终身受益的大学生活体验。
十周年纪念特刊
十周年之际,我们筹划了一本十周年纪念特刊,由新潮第九届主编伍甜甜负责统筹编辑,第十、十一届编委成员陈静、邵镕、周吴越、宁沙、王一如、卢璇、史羽梵撰写内容,辜云剑排版设计,从筹划到制作,历时近3个月。
特刊的封面由每一年的招新口号组成,内容板块分为创刊故事、指导老师的话、历任编委寄语、媒体连线、往年范例作品、获奖情况和编辑部的小角落,是新潮这十年来发展历程的浓缩。
伍甜甜在介绍时引用嘉豪学长的话,“十年是一个漫长的跨度,回顾它只需要一瞬,企及它却需要数人”。新潮的发展是校园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起步时,校园媒体风靡,新旧媒体更新迭代。如今,10岁的新潮走过2014的发刊、走过2020的疫情时期,现在又步入校园媒体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一浪推一浪
此次聚会还邀请到新潮往届主编、编委作为嘉宾,分享了他们在新潮收获的成长。
第七届主编李嘉豪在本科毕业后就选择了就业,现在是新华日报全媒体编辑出版中心的编辑。他回忆了在新潮做稿件的故事,这些经历不仅帮助他认识了社会的复杂性,也成为了他求职时作品集的重要来源。在新潮写稿的几年里,他通过采访身边好玩的事情,看到了社会更多复杂性。而在复杂之下,新潮让大家聚在一起,建立人与人的联系,给予了大家畅谈理想的理由。
“在新潮,我慢慢找到了自信”,第七届编委龙盼这样总结自己在新潮的时光。探索学习时期,有时来自老师的一句肯定,就可以温暖他许久,激励他继续将自己的想法落实。
苏子涵在研究生阶段加入新潮并成为编委,同样在这里收获了难忘的经历。在《11位平均年龄68岁的癌症康复者决定去演<哈姆雷特>》这篇报道发出后,随着戏中演员的去世,她意识到这出戏剧也许不会再演,但至少她写的报道记录了这一切曾经发生过。
之后,在老师的提议下,大家一起朗读了特刊封面上理念的招新口号。
“2014:我们期待,一个时代”
“2015:新潮招新英雄帖,够胆你就来”
“2016: We want you”
“2017:弄时代之潮,掌明日之舵”
“2018:发现新潮”
“2019:如果你也相信新闻的力量”
“2020:我们不是后浪,我们是新潮”
“2021:我们期待,一个新潮的时代”
“2022:追赶新闻的浪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2023:与我们一起,手持新闻探照灯,探索宇宙”
“2024:加入我们,掀起属于你的浪潮!”
新潮澎湃,常怀期待
最后,成员们和老师一起吹灭了新潮的10岁蜡烛,在“新潮澎湃,常怀期待”的口号声中,期待着新潮的下一个十年。
前浪不会走远,
后浪依然向前,
心潮澎湃,
十年又十年。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