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 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如何认识南京大屠杀

文摘   2024-12-13 10:02   江苏  




图文 | 未来编辑部 · 新潮学生

税杨寒 唐志谦 吴祺淇

俞汶希 刘珈宜 吴依纯

唐琳萱 李韫琪 陈秋韵

指导老师 | 白 净

编辑 | 王一如 史羽梵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每年这一天的上午10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10∶01—10∶02防空警报鸣响,默哀1分钟。


在南京大学留学的泰国学生苗晶晶,是通过防空警报第一次知道这里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外国留学生,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新潮为此采访了2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了解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



走进遇难同胞纪念馆


“看到遇难者们的照片和名字......太残忍了。”谈及参观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的感受,韩国留学生朴佑振有些语无伦次,近乎落下泪来。


越南留学生梅青玄回忆说,在纪念馆门口看到雕像的痛苦表情,顿时沉浸在悲伤的氛围里,“感到很残忍”“觉得非常痛苦”。


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是留学生走进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要途径。澳大利亚留学生曹同学2019年在参加中学交换项目时参观了纪念馆,“如果不参加交换学习,可能就不会去纪念馆参观。”她曾听家人提起过南京大屠杀,在每年的纪念日也会看到国内网站的宣传。她承认,自己对这件事的了解,在她的外国朋友里算比较深入的。


“外国人其实不太提这件事情。”曹同学说,和中国铭记历史的语境不同,澳洲的人文教育不会介绍大屠杀事件,特别是私立高中,他们尽量给学生呈现比较美好的世界。


在本国接受教育时缺乏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是留学生们对事件所知甚少的主要原因。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春丽表示,她在本国读书时,所学的教材并未提及南京大屠杀。即便学过中国历史,对这件事仍一无所知。来到南京留学后,她才从朋友那里听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然而,前往参观纪念馆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留学生们,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群。


在新潮采访的留学生中,如果是华裔,由于家庭或教育等原因,他们多少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其他一些留学生,在来南京之前,多数没有听说过。一些留学生来到南京,更愿意去游览山川美景,对于大屠杀这样沉重的事件,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回避的心理。“这件事太悲伤了,如果我先去纪念馆,我可能会伤心好久,所以我打算在准备回国前再去。”法国留学生Léna说。


东南亚一些华裔家庭笃信风水,当听说自己的孩子或亲戚要去南京留学,会自然联想到历史 。马来西亚留学生林同学表示,得知她要到南京留学,有亲戚问“是发生南京大屠杀的那个南京吗?”隐约觉得去这样的地方留学“风水不太好”。


缅甸留学生王美康说:“我本来是想去纪念馆的,但是身边的朋友比较害怕,所以没去。可能那段历史比较悲惨,去那种地方会比较害怕。”


越南留学生武映说,之前看到一部纪录片提到遇难同胞纪念馆,但太难预约了,还没能去成。新潮告诉她,外国人去纪念馆不需要预约,凭护照可以直接入馆,她感到很惊讶。“这个政策没有对外宣传,留学生不知道。”


阿根廷留学生郑淇回忆参观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的感受,用“沉重、压抑、悲惨”来形容。在YouTube和TikTok等社交媒体上,他鲜少主动搜索这段历史。“很多外国人确实不太会主动关注这段历史。”


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历史


2022年,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推特和脸书两个平台设立了官方账号“南京祭忆”(Nanjing Memorial),用于向国际宣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这两个账号主要发布与大屠杀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简要介绍。


在脸书上,“南京祭忆”有8.9万粉丝,推特账号只有264人关注。每篇推文的互动量并不高,只有相对曝光较多的短视频类内容偶尔会有一两条评论。


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脸书账号
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推特账号
 
受访的留学生表示,相比脸书推特,YouTube等视频网站是他们接触到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主要途径。日本留学生松原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会在YouTube上搜索视频。“我会在网络上看历史,YouTube上的一些博主会讲他们对这件事的见解。”

美国留学生艾筱华也在YouTube上看到过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他认为,外网相关视频的制作水平偏低。韩国留学生朴佑振说,有韩国YouTube博主做了10分钟以内的视频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中文了解历史

法国留学生Léna说,她读预科时选修中文,通过老师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我家人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听说过”。

缅甸留学生王美康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来自初中课本,“南京大屠杀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史实在课本中出现”。来自马来西亚的杨骏涛、林同学也有类似的学习经历。

越南留学生梅青玄说,大一时老师给学生看《金陵十三钗》,这是她第一次知道南京大屠杀。“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很有意义,我们应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她说。

澳大利亚留学生曹同学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只在海外华人圈子内传播,非华裔的外国人了解有限,无法做到深刻的共情。

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杀?

今年11月初,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南京高校举办了“国际和平徒步”活动。近年来,为了让南京大屠杀被更多的海外人士知晓,纪念馆进行了许多尝试。

当前,纪念馆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国际传播:外译、外展、外刊、外宣。2023年外展资讯在25个国家以4种语言发布,纪念馆的官方杂志近两年推出了英、日、法等多种语言版本,向45个国家、1200多个大学图书馆发行,基本涵盖了国外主流高校;纪念馆的社交账号十分活跃,还向500多位日本友人和1000多位国际人士发送定期邮件。

对于如何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留学生们给出一些建议。

法国留学生Léna对新潮表示,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开始阅读和中国相关的书籍。她认为,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让外国人了解这段历史。

澳大利亚留学生曹同学说,2019年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参观纪念馆的记忆,让她至今难忘,“当时有些外国学生还哭了”。她建议,南京高校在对外合作的交换项目中,可以加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双语历史教育。越南留学生梅青玄认为,南京的大学可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留学生回国以后可以跟身边的人讲,让这件事被更多人知道。”

在新兴社交媒体传播方面,阿根廷留学生郑淇表示,在YouTube、TikTok等大量海外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可适当增加南京大屠杀相关影像;美国留学生艾筱华认为,关于大屠杀的相关视频作品质量有提升空间。

大部分接受采访的留学生表示,相比起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在海外的知名度明显更高,在互联网上被传播、讨论的范围也更广。“在YouTube、Instagram、Google上,搜犹太人大屠杀,会发现很多人发视频讲这件事。”葡萄牙留学生陈梦瑶说,“只有很少的历史博主讲南京大屠杀”。缅甸留学生王美康认为,如果能有类似《辛德勒名单》那样的影片,外国人或许会更感兴趣。

亚美尼亚留学生安晓娜说:“当我的家人朋友知道南京大屠杀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想不到今天强大的中国,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希望这样的事件以后不要再发生,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情

往 期 推 荐

调查 | 人工智能如何讲述南京大屠杀?

历史伤痛如何被永志?比较南京大屠杀和犹太人大屠杀

数据 | 南大5年1060条转专业数据分析


新潮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实践作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