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保障房30年:安居之梦如何照进现实?
文摘
2025-01-20 09:01
马来西亚
![]()
图文 | 未来编辑部 · 南京大学“数据新闻”课程2025年1月10日,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专项债项目。政府明确,卖不掉的存量商品房,可由地方通过专项债方式,将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进而消化积压商品房,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化解房地产风险。近年来,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完善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支持类政策予以推进。以南京市区为例,新潮发现,总体房价呈下降趋势,但经济适用房上市指导价保持稳定,波动小于平均房价。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房的一种。经济适用房的土地通过划拨等方式取得,费用相对较低,在建筑成本与开发过程中享受一系列税费优惠,因此价格低于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由政府定价,重点是要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为了保障买卖双方利益,稳定经济适用房市场价格,政府提供了经济适用房上市指导价。以玄武区为例,近三年的第四季度,平均房价由每平米39520元,下降到31007元,下降幅度21.54%,而同期经济适用房价格,由17288元,下降为17086元,只微降了1.1%,几乎保持稳定。再以市中心鼓楼区为例,近三年的第四季度,平均房价由每平米53209元,下降到41374元,下降幅度22.24%,而同期经济适用房价格,由20800元,微升到21075元,升幅1.3%,保持稳定。
从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地方的具体实践,保障性住房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革,涵盖多种类型,关联着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梦想。背后的政策演变、资金流向以及地方实施细节,都深刻反映着对“居者有其屋”的不懈追求。保障性住房指的是政府给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住房,此类住房具有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在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分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按住房的供应方式,即配售型和配租型;二是按具体的住房类型,主要有五大类,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房、定向安置房,前三类是保障性住房主体,他们的户型面积、供应对象、房屋产权等各不相同。
保障性住房是社会保障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根据各地方“十三五”期间住房保障支出统计,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96%来自于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住房保障支出从2021年的646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592亿元,逐年增加。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新时期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因不符合中低收入家庭标准而无法申请公租房,同时又无力购买共有产权房或商品房的特定人群(主要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2021年后,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每年稳定达到了200万套以上。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经历了多个时期:1994-2006年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廉租房为辅;2007-2012年以“租赁型保障房”和“购置型保障房”为主体的“租购并举”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形成;2013-2020年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制度;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概念,同时明确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2021年至2023年“两租一售”保障房体系正式确立,保障房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在原有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基础上,拓展配售型保障房的发展路径,旨在最终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南京从2007年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提供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保障性共有产权住房的办理地点、申请材料与申请条件。根据《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试行)》(宁政规字〔2015〕10号),具有南京江南六区(秦淮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建邺区、玄武区)户籍的居民可以申请保障性共有产权住房,并在人均月收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均财产、家庭车辆标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申请人准备好申请材料,提交书面申请后,还需要经过一次公示与三次审核,全部通过后方可入住政府提供的保障性共有产权住房。为洞悉民间对保障房的讨论焦点,新潮以“保障房”为关键词,爬取了2024年全年个人用户微博帖子正文内容,经过数据筛选与清洗后获得1726条有效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民众最为关注的还是房子本身。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房”、“新房”还是“二手房”、“租房”还是“买房”,“住房”始终是民众心系的一大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进一步来看,“市场”“房价”“经济”等词的高频出现,反映了保障房关涉的不仅是社会议题,也同样深嵌于经济领域。民众对房价的波动极为关注,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也会影响民众关于保障房的认知。另一层面,保障房与“政府”“政策”紧密相连,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调控和政策支持,民众期待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扮演关键决策,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来解决住房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些关键词集中反映了民众对当前住房保障体系的关注,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期待,以及对政府保障民生的政策支持和责任履行的期望。住房保障政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调适,地方实践也在积极落实与探索。保障性住房,承载着民生之重,发展虽面临重重挑战,却也步履不停。在政策的持续优化与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它将为更多人筑起温暖的家,让安居之梦照进现实。![]()
往 期 推 荐
![]()
数据 | 脱口秀选手中的“她”含量
![]()
数据 | 一票否决!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否决票分析
![]()
纪实|在被贴上“普通”的标签之后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