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下合理监测卵泡

健康   2025-01-11 21:21   山东  
在超声波监测下,对于月经周期为28至30天的女性,优势卵泡的发育通常始于月经周期的第6至第8天。初次监测建议安排在月经周期的第11至第12天,之后根据优势卵泡的大小来确定下一次监测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个周期需进行3至4次超声波监测,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当最大卵泡直径小于10毫米时,建议下次监测间隔为6至7天;
若优势卵泡直径在10至12毫米之间,下次监测的间隔应为3至4天;
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3至15毫米时,下次监测的间隔应缩短至2至3天;
一旦优势卵泡直径超过16毫米,下次监测的间隔应进一步缩短至1至2天。
在自然周期中,基础体温上升后,若超声波监测显示卵泡消失或塌陷,这通常意味着排卵已经发生。当卵泡直径超过18至20毫米时,可认为卵泡已成熟。
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则的患者,初次监测的时间应根据月经周期的长度进行适当调整:周期较长的患者可适当延后监测时间,而周期较短的患者则应适当提前。此外,根据患者以往卵泡发育的速度,本次监测的时间间隔也应相应调整。对于那些以往优势卵泡提前排卵的患者,当卵泡发育至14毫米以上时,应增加监测频次。当优势卵泡发育成熟至直径18至23毫米时,在自然周期中可通过自我监测基础体温来辅助判断排卵情况,体温升高超过0.5°C(大约36.7°C以上)后,应复查超声波以确认是否已排卵。

如果在周期的第20至25天左右仍未观察到优势卵泡,可初步判断为无排卵周期,此时应咨询医生以明确后续的处理方案。

超声
超声医学 临床医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