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软硬之辨:稳定性才是关键
健康
2025-01-24 21:21
山东
在日常讨论中,人们常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是危险的,而硬斑块则相对安全,因为软斑块容易脱落,从而引发脑梗死,而硬斑块似乎不会。然而,这种观点是否完全准确呢?实际上,我们所讨论的软斑块与硬斑块,真正涉及的是斑块的稳定性。斑块的稳定性是判断其危险程度的关键指标,而软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唯一标准。判断斑块的危险性还需要综合考虑斑块的结构特征(如形态、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等)以及患者自身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情况。一些患者知道斑块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认为软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导致血栓,进而引发脑卒中。然而,这种分类并不完全准确。斑块的结构中通常包含炎性细胞、脂质、坏死组织等,不能仅以软、硬来区分。表面光滑、外形规则的斑块通常不易破裂;而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斑块,即使结构较硬,也容易在血流冲击下破裂。例如,表层纤维帽厚薄不均的斑块,在血压波动时很容易破裂。破裂后,斑块内的粥样物质释放出来,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动脉主干栓塞,从而引发大面积脑梗死,使患者病情加重。钙化斑块较硬,按常理来说应该较为稳定,但如果斑块形态不规则,也容易破裂。破裂后,细小斑块被冲到颅内血管,形成脑梗死。这种梗死比血栓造成的脑缺血更难通过溶栓等治疗手段清除。超声检查斑块内部回声特征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稳定性)的重要依据。通常,超声检查将斑块内部回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低回声:主要成分为脂质(胆固醇)、陈旧性出血、炎性细胞等。对于检查出此类斑块的患者,尤其是血脂异常者(高于正常水平),建议进行降脂治疗。对于陈旧性出血者,重点是控制血压的稳定性。低至无回声:通常为斑块内新鲜出血。此类患者多数与饮酒、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或不稳定有关,导致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表面纤维帽断裂。等回声:主要成分为纤维组织增生,此类斑块相对稳定。混合回声:上述各种类型的斑块特征可能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或不同斑块内。此外,斑块所处的位置也很重要。如果斑块位于血管分支部位,受到的血流冲击力不同,会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导致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因此,不能仅因检查出软斑块就过度紧张、思想负担过重,也不能因发现硬斑块就掉以轻心,疏于防范。生活中,许多人存在误区:在一家医院查出颈动脉有斑块后,便开始感到危险,担心会突然发生脑卒中,之后频繁辗转多家医院检查,整日提心吊胆。实际上,从出生开始,血管就像管道一样逐渐积累“垃圾”,管壁出现斑块,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厚变硬,导致血管狭窄。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有斑块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脑卒中。如果是稳定型斑块且血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定期复查即可。●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平均一到两年复查一次即可。●狭窄程度50%~69%: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并在内科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降脂、降压、调糖等)。●狭窄程度70%以上:3至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同时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应考虑接受外科手术(如斑块切除)或支架置入治疗。●已患有脑卒中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重度以下(<70%)者,可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斑块导致血管重度狭窄(70%~99%):特别是临床出现脑缺血症状者,建议尽快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斑块切除,尤其是伴有钙化的斑块)或支架介入治疗。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