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全套中国人的套派团队,甲板机舱两个部门之间,团结的总是个例,而混派船上却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文摘   2024-12-23 23:24   河北  

在船舶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一条船就是一个团队,一定要搞好团结”,这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复杂的问题。



每次船员上船前公司领导的反复交代,恰恰反映出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团队团结并非易事。特别是在中国船员组成的套派团队里,甲板机舱两个部门的关系总是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团结似乎只是偶然现象,不团结反而成为常态。即便有团结的情况,也是依赖于四大头的为人处世方式,一旦换人,这种团结就可能瞬间瓦解,这背后的根源值得深入探究。


有人认为既然是普遍现象,那就应该从制度层面去寻找答案。航海和船舶管理体系最初是由西方国家建立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近几十年,大量中国船员带着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涌入这个行业,矛盾差异在制度上逐渐凸显。这就像两种不同的水流交汇,必然产生碰撞。


中国人讲究人情大于规矩,凡事习惯商量着来。这种文化传统在船舶管理上展现出独特的一面。例如,在很多情况下,船员们会习惯于通过协商来处理事务,这使得规矩的界限变得模糊。而西方人则是先讲规矩,再论人情。在阶层和等级概念上,双方也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一边默认特权的存在,一边模糊阶层等级概念。而西方国家民间虽然倡导民主,但在航海领域对阶层和等级有着清晰的分界。


这一文化差异还与历史背景有关。对于很多沿海国家来说,航海是兴国之路,海员在社会中有着较高的地位,他们对船舶管理制度和职务等级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比如在八国联军的混派船上,船员们因为职业荣誉感,对上级命令较为顺从,部门之间扯皮现象较少。然而在中国,由于历史上海疆曾是被侵略的对象,海员职业在社会上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至今很多人还停留在出海即捕鱼的狭隘认知里,即使是船长、轮机长下了船也缺乏社会地位。


这一文化差异在实际的船舶管理中带来了不少问题。在船员之间,特色文化带来的弊端或许能被上级压制,但到了部门之间,船长的权力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就像曾经有一位大副,由于性格执拗,与机舱部门关系僵化到机舱拒绝供气供水,致使甲板保养工作停滞。公司让大副下船后,机舱又有了时间配合甲板工作,设备很快正常运转且保养工作顺利开展。这件事表明,当矛盾激化时,再谈规矩已经毫无意义。


综上所述,在中国船舶管理中,想要减少部门间互相扯皮的现象,不能一味地死守规矩、机械地执行体系,而是要充分考虑中国船员的文化特色,学会扬长避短、灵活变通地进行管理。管理者需要深入理解文化差异在船舶管理中的影响,探索出适合中国船员团队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团结的船舶团队。


你对这种跨文化差异在船舶管理中的体现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航运综合信息网
航运综合信息网是集航运资讯,船舶管理,海事机构,船员招聘,船员培训,海员发证换证,船员外派,船员求职,船员体检,远洋海员派遣,船员职务晋升,船东招聘,海务管理,业务申办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专为中国170余万注册船员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