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镇发:用音乐反映时代精神、传达人民心声 | 我与共和国同龄

文化   2024-09-29 22:40   上海  




我与共和国同龄




生逢1949,他们与共和国同龄,与时代同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微信平台特推出“我与共和国同龄”专辑,聆听部分与共和国同龄的上海文艺工作者讲述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故事。他们既是新中国巨变的亲历者,又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一起跟随他们的回忆,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





本期受访者 



翁镇发

1949年2月生,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



01

当年是什么契机让您走上了与艺术相关的道路?

我自八岁开始跟随江南丝竹名家顾文强老师学习笙这一古老民族乐器,从小听着江南丝竹长大,对江南丝竹音乐产生了极大兴趣。十岁时,我考入上海市少年宫乐队,成为一名乐队队员。

1960 年,上海各个文艺团体招收文艺人才,借此契机,我以随团学员的身份考入上海市红霞歌舞团。在此期间,我获得了许多学习机会,跟随上海电影乐团杨树基老师、上海民族乐团张信民老师、天津音乐学院蔣朗蟾老师学习,笙专业演奏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也曾得到笙大家阎海登、胡天泉先生的指导。这些培养实际上都是国家给予我的,对此我深感幸福,也因此勤奋努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1971 年初,我调入上海电影乐团。经过乐团的影视电影配乐、大型民族器乐排练以及独奏等活动,我得到了成长,也受到了团里的重点培养,这些积累都让我日后的演奏大大获益。我深感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以及领导的关怀培养,他们对我艺术道路的成长给予了极大帮助。



02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回想与新中国一同诞生、成长的历程,有什么特别难忘、印象特别深刻,或者对您影响特别大的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展之路,历经风雨,却更奋发强大。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实现了突破性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力还是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想我们小时候,国家还比较贫穷,刚起步时什么都要凭票购买,而现如今,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物质条件充足,人民生活实现了飞跃性的提高。我深知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也见证了如今的发展,深感祖国的强大和个人生活的质变来之不易。身为共和国同龄人,我一同感受着国家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与繁荣复兴,如今已走过 75 年,而我也在国家的培养下,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03

请谈谈时代变迁中您所处行业的发展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民族音乐艺术面临着重建和发展的双重任务。我在笙专业的发展道路上也不断探索如何将艺术与人文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多聚焦于表现劳动人民的努力奋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的艺术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创新。

从笙专业教学上看,我在音乐院校专业教学的这些年里,每一届学生的专业水平都越来越高,这在几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从专业基础、基本功到技术等方面,他们已经胜过我们这一代。时代变迁,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发强大,文化实力也一代更比一代强,让人欣喜。


2019年,在第八届华乐论坛会场



04

几十年来,贯穿您艺术道路的初心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几十年来,我一贯坚持的是:民族音乐要遵循自然,要从生活中来,要回到生活中去。

自改革开放后,民族音乐艺术领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乐器改革上,20世纪80年代,我提出了在保留传统笙演奏技法和音色的基础上进行平均律改革,并与牟善平先生共同研制了37簧传统改良笙。这项成果解决了一人多笙的难题,且可以无障碍演奏东西方音乐,被誉为“中国第一笙”,并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自2005年始至今,我又研发了中音笙、次中音笙和低音笙等37簧改良系列笙,目前已在各大音乐院校及专业团体广泛应用。



05

您如何看待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与个人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作为艺术从业者,我们肩负着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的责任。我们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继承传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以及优秀的新生艺术,推动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创新,只有这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态度才有助于文化的持续发展。







06

对于文艺事业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期望?

对于文艺事业未来的发展,我认为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要传承好传统曲目,又要积极开展新课题、创作新作品。此外,文艺作品创作还应坚持立足民族根本,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和音乐,避免过度西化而抛弃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


与学生合影

实现文艺事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从培养角度来看,传承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在这方面也承担着重要责任。希望相关部门共同深入探讨,为文艺事业的人才发展出谋划策。






翁镇发



中国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乐器改革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现飞云民族管弦乐团副团长。2015年成立翁镇发笙乐团。荣获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第八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教育家称号等。


文编 | Lina
美编 | Yep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