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行上海”城市文旅再添新程——探访松江“云间文化”,此次“艺行”在陆军、陆春彪、徐迪旻三位嘉宾的带领下,走访了松江仓城历史风貌区的三处文化场馆。松江仓城历史风貌区建成于明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松江素有“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之称,松江早在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就已建县(华亭县),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元代升为松江府,下辖华亭县和上海县。仓城建于松江府外围区域,当年市河沿岸粮仓鳞次栉比,相传明代市河经常上演百舸争渡的图景。
此次“艺行上海·探访云间文化”的行程就在仓城历史风貌区,共设三站。第一站由松江区文联专职副主席、松江区融媒体中⼼副主任陆春彪担任导赏嘉宾,带领大家参观了松江非遗传习基地,介绍了松江非遗传习活动现状。明清时期松江城杜氏大家族聚居仓城地区。陆春彪介绍,从秀野桥到大仓桥之间,被列入松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杜家建筑有十余处,包括杜氏雕花楼、杜氏宗祠、杜氏佛堂等。松江非遗传习基地所在的杜氏雕花楼为杜岭梅宅邸,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现存四进:前楼、走马楼、后屋与厢房。宅院坐北朝南,为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风貌,有多组木结构二层楼房,为松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目前不定期地展示松江区的顾绣、草龙舞、十锦细锣鼓、皮影戏、余天成堂传统中药和江南丝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艺行”之旅,传习基地特安排了皮影戏表演和顾绣展示。虽然大家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戏码耳熟能详,但皮影艺术依然极具特殊魅力,质朴的造型、浓烈的色彩、亲切的唱腔、风趣的对白,令现场笑声迭起、喝彩不断。不过,据陆春彪透露,虽然皮影戏受欢迎程度一直很高,但却面临传习者后继乏人的现状,目前最年轻的传习者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中年人,当天为大家表演的几位老艺人中,年龄最长的已有86岁。上到雕花楼二层,这里有每月对公众开放的顾绣公益课堂。据介绍,顾绣因起源于明代松江地区的顾名世家而得名。顾绣从一开始就有别于苏、粤、湘、蜀四大名绣,它专绣书画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它把宋绣中传统的针法,与国画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增添了异彩。第二站由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松江区文联名誉主席陆军担任导赏嘉宾,带领大家参观了陆军戏剧教育馆,着重介绍了松江在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戏剧教育馆的概况和贡献,并介绍了他对松江的三种解读:“上海之根”、“戏剧之乡”和三个“字中字”。
据介绍,陆军戏剧教育馆成立于2021年,为广富林博物馆联盟首批成员。馆内展出了陆军近十年来关于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其中包括近200部著作,以及在戏剧和教育领域获得的近百个奖项等。该馆秉持公益原则,已与全国22所高校与21家文化机构成为合作单位,组织各类学术会议、教育教学及文化交流活动逾300场。陆军分享了他解读松江的三个视角:第一个解读是“上海之根”。1994年,松江县为筹备首届文化旅游节取“节名”时,陆军提出了“上海之根”的说法,游松江城、寻上海根,从此“上海之根”在松江逐渐成为一个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符号。
第二个解读是“戏剧之乡”。1980年陆军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在松江文化馆工作了13年,戏剧创作、人才培养都很有起色,当时曾有过命名松江为“小戏之乡”的提议,直到2020年陆军再次提出“戏剧之乡”这一概念,次年获得上海市文旅局正式命名。
第三个解读是三个“字中字”。首先是上海的“海”字里面的“母”,喻义松江是“上海之母”,体现了松江在上海的历史地位;其次是江南的“南”字里面的“¥”,喻义松江在江南的经济地位。唐宋时期华亭县青龙港是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窗口,明代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第三个字是中国的“国”字里面的“玉”,喻义松江在中国的文化地位。陆机的《文赋》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他的《平复帖》是故宫博物院书法宝库里编号为“001号”的国宝;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影响了近300年的绘画发展史。
最后一站,大家来到松江云间美术馆,由馆长徐迪旻担任导赏嘉宾。他介绍了美术馆成立的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导赏了“佳境・云间遗韵”摄影展、首届“自在生长”算法生成数字艺术特展,以及馆内重要藏品,包括陈佩秋书法作品、谢稚柳山水画作品等。据徐迪旻介绍,中国最高的美术馆是他创立的坐落于环球金融中心29层的云间美术馆,当时的想法是“云间人办云间艺术”,如果美术馆能开在高耸入云的大厦里,既喻示云间艺术人文之高度,本身又在云端,形神契合。作为土生土长的松江人,徐迪旻深感继承和弘扬松江文脉责任在肩。今年9月,第二家云间美术馆落户松江,徐迪旻的想法是艺术的参天大树一定要在“上海之根”松江这块沃土上扎根,于是两家云间美术馆一天一壤,一云一泥;一个身处现代摩天大楼,一个坐落古镇旧巷老宅,仿佛接通天地、融通古今,让云间艺术呈现出更丰富的语言和更多样的光彩。松江云间美术馆所在的仓城老街秀南街沈氏三宅是一座百年老宅。美术馆希望用崭新的艺术展陈方式让老宅焕发新生,弘扬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这里,来自英国、法国、日本、美国、荷兰等的75位算法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分三批在云间美术馆展览。所展作品都是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结合,人工智能背后有强大的智联网支撑,每幅画背后都有400万张图片构成的系统,最终构建出的作品是动态的、时刻变化的、多义性的。数字作品还可以随着观赏者的不同要求,便捷地在传统载体上打印成不同尺寸的延伸产品,既能大到填满一整面墙,也能小如一方邮票,这是传统绘画作品无法想象的。因而,文创产业也是数字绘画的一个新的创作方向。活动结束后,在回市区的路上,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自媒体上纷纷晒出此次“艺行上海”的收获和感想,除了在三小时的旅程中收获了关于松江历史、云间文化的大量知识,三位“松江之子”陆军、陆春彪、徐迪旻的全程精彩导赏,以及他们深爱故乡、反哺故里的赤子之心也令人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