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文艺会堂文艺大厅举行。研讨会上,7位嘉宾做了精彩的发言,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对白玉兰戏剧奖的深刻感受和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
白玉兰戏剧奖飘香35年
荣广润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原副主任,
第1届至第30届评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原院长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办至今已经35年了,从1989年到2000年颁奖为止,我个人连续担任了30届评委,是所有评委中参与评奖时间最长的一员,我对白玉兰戏剧奖有很深的感情也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我想从一个老评委的角度来说一说。
白玉兰戏剧奖影响越来越大,能够飘香35年,而且如此有活力,原因何在?最核心的来自于公信力。一,白玉兰戏剧奖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从第一届开始,黄佐临评委会主任就拟定了5条标准:基本功、演员的创造能力、演员的塑造人物能力、演员舞台整体感以及演员崇德尚艺的标准。二,坚持公正的作风,这是“白玉兰”的基本原则,第二任主任袁雪芬老师的名言“请吃不到,送礼不要”广为流传。她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用这个准则来要求全体评委。三,评奖委员会内部工作的时候非常民主,评委们就艺术问题,就一个演员的评价问题,就一个戏的艺术分析问题,展开非常认真的讨论。
白玉兰戏剧奖能够成为全国戏剧演员们认可的重要奖项,跟三位主任很有关系。第一位主任黄佐临先生所定的整个评奖标准,袁雪芬主任所倡导坚持的作风,尚长荣主任鼓励我们民主讨论,进行认真、严肃、热烈的剖析,都使得评审工作顺利展开。同时组委会审时度势,出台了很多新的举措以及指导意见,使得白玉兰戏剧奖评审能够顺利进行。现在白玉兰戏剧奖在现任主任奚美娟主持下开始新的工作,我相信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白玉兰让我树立起未来努力的方向
黄豆豆
中国舞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新艺联主席、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
今天参加研讨会,我的脑海中一下子就闪回到上世纪。1998年,上海歌舞团排了舞剧《苏武》,我凭借这个剧获得了白玉兰戏剧奖。作为一个舞蹈演员,获得“白玉兰”,让我感知到戏剧艺术的精深,同时也认识到自身技艺的不足。舞蹈演员的表演,从小更多受到的是肢体上的训练,在人物塑造上,舞蹈艺术更多是通过一种瞬间爆发来进行人物的刻画,所以在细节掌控上会相对欠缺这方面的训练。第一次获奖,我感到更多的是对年轻人的培养和鼓励,也是对舞蹈艺术的保护,那个时候一个团能推出一部舞剧太难了,歌舞团沉寂很多年之后终于推出《苏武》。第二次获得白玉兰戏剧奖凭借的是《闪闪的红星》,这部剧中的人物形象很适合我,歌舞团也通过《苏武》这部戏的创作打磨好了团队。
获得白玉兰戏剧奖,让我树立起未来努力的方向。因为白玉兰戏剧奖评选是跨艺术门类的,让我们舞蹈演员得以有机会与各个艺术门类的演员和艺术家们一起交流,相互吸收彼此在戏剧表演上、在人物塑造上的优点,得以跳出自己舞蹈领域某种定向思维和定向的表演模式,站在更高、更宽、更准的角度,更加用心去思考舞剧人物的塑造。我和今天到会的舞蹈界同行们一起交流了一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上海各大舞蹈团体里面,有上海芭蕾舞团的季萍萍、吴虎生、范晓枫、戚冰雪,上海歌舞团的我、朱洁静、王佳俊,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谭一梅,都是获得过白玉兰戏剧奖的舞蹈演员。其实,在我们舞蹈演员的心中能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更加要求自己能够跳出自身舞种局限,站在戏剧表演的高度要求自己,未来能够更好地为老百姓演出更多更优秀的舞剧作品。
坚持对艺术的热爱
计镇华
昆剧表演艺术家,白玉兰戏剧奖3次获得者
今年是我从艺第71个年头了,回顾从艺至今,我和白玉兰戏剧奖有着很深的情缘。从1991年到2008年的三部戏,三次获得“白玉兰”榜首,真是荣幸至极。跨域这18年,是我和白玉兰戏剧奖相互成长、相互鼓励、相互成就的美好见证。
经常有晚辈问,你在舞台上保持青春的秘诀是什么?对我而言,要坚持对艺术的热爱,守正创新。我曾凭《邯郸梦》(后改名《邯郸记》)获得过白玉兰戏剧奖,记得2020年剧团领导要把这部戏拍成电影,并把重任交给我,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当时已经80岁了,跟我一起配演的一些演员,跟我相差五十几岁。但是,上海昆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和领导鼓励我,让我克服年龄和体能方面的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
白玉兰戏剧奖,今年已经35年了,如何保持它的活力和生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好在“白玉兰”不仅秉承自己一贯的风格,做到专业、权威的评判标准和公正、公平的良好口碑,吸引海内外戏剧家携佳作亮相,成为戏剧家交流和切磋的重要平台,这一点相当难得。我联想起戏剧界的一句话,“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白玉兰戏剧奖做到了。
愿白玉兰戏剧奖在未来能够始终坚守公正客观与时俱进,更新评判理念,不断拓宽视野,挖掘更多的类型,更具深度的优秀作品,持续引领戏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年轻人来说,白玉兰戏剧奖是前行的灯塔,希望大家视为标杆,秉持对戏剧的热爱,勤学苦练,不断加强基本功训练,在塑造人物角色时,用心揣摩,精雕细琢,让角色更加鲜活立体。让年轻一代凭借扎实功底,在戏剧行业发光发热,未来一定能在“白玉兰”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百姓舞台,人民盛宴
贾云晞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观剧团成员、上海大学原社科学院副教授
白玉兰戏剧奖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民观剧团,这一举措在全国的各项奖项中间都是首创,充分反映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可以说这是一张亮丽的名片。
我们观剧团成员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文教委员会,曹鹏文化公益中心志愿队,上海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总队,武警上海某支队部分官兵,上海部分街道里弄社会团体志愿者,还有我们上海大学校友会各行各业的部分校友和退休教授,等等。观剧团遵循白玉兰戏剧奖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我们把专家评委拜为良师益友,在剧场我们相邻而座,专业评委德艺双馨、平易近人,在这种榜样的示范下,提高了我们市民观剧团的层次品位和欣赏能力,彰显了市民观剧团有组织纪律、风雨无阻、全程参与的特质。十几年来,我们观剧团写出了观剧评论3千多篇,制作视频500多个,反馈意见建议1万多条,组织参加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观众达1万2千多人次。每年的颁奖晚会开得热烈有序,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大家深感白玉兰戏剧奖是百姓的大舞台,人民的精神盛宴。
激励戏剧人追逐梦想、创造传奇
柳萍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
中国剧协副主席、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
35年来白玉兰戏剧奖见证了中国戏剧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无数演员的成长和蜕变,白玉兰戏剧奖真的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梦想起点,激励着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从业者,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我是来自西部边远地区的秦腔演员,在我的演艺生涯中,白玉兰戏剧奖真的离我好远好远,是无法触及的一份荣誉。但是作为一个戏剧演员,无时无刻不被白玉兰戏剧奖吸引和激励。我与白玉兰戏剧奖结缘是2016年,当时带着80多人的团队,第一次踏上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带着我的现代戏《花儿生生》和传统戏《庄妃与多尔衮》,当时心怀忐忑、战战兢兢。后来我有幸获得了第26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成为宁夏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演员。之后,在我获奖的激励下,我们又一次带着《狗儿爷涅磐》来到上海,男主有幸获得那一届白玉兰戏剧奖榜首。所以,我要对白玉兰戏剧奖及多年来对这个奖项付出的单位和艺术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白玉兰戏剧奖可以继续着眼未来,凝聚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成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白玉兰戏剧奖可以继续引导开放的创作态度和多元的内容呈现,让戏剧年轻化、现代化、时尚化,从而为更多人喜爱。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白玉兰戏剧奖35周年生日快乐,愿它如同盛开的白玉兰纯洁高雅、坚韧不拔,继续绽放在中国戏剧的舞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戏剧人追逐梦想、创造传奇。
白玉兰,一款芬芳天下的上海香
赵忱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辑、中国文化报原副总编辑
白玉兰戏剧奖,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已经成为另一种上海中心,至少在中国文化艺术界,每当人们想起上海,就会想起白玉兰戏剧奖。我特别想说的是白玉兰戏剧奖若干评审制度中的“现场观摩”,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现场观摩的国家级艺术奖项评审制可谓凤毛麟角。看舞台艺术,看现场才是真的欣赏。“现场观摩”是对舞台艺术最大的尊重,谢谢每一年每一届不管多么日理万机都坚持奔赴每一个“白玉兰”现场的“白玉兰”评审们。
如果把梅花奖与白玉兰戏剧奖比作两座灯盏,我以为,梅花奖发出的是白光,白玉兰戏剧奖放出的是暖光。人们提到梅花奖,总是要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而白玉兰戏剧奖,生来是暖的,与土壤有关,与海洋有关,而且很明显,越来越暖。 上海是中国排头兵,上海不会甘于让“白玉兰”停留在“上海”一座城面上。在近十几年间,人们清晰地看见一个全新的上海姿态,就是上海绝不拘泥于上海,上海的“白玉兰”是全中国的“白玉兰”。于是有了“南兰北梅”说,客观而可观。
白玉兰戏剧奖,是一种融合了海派戏剧大源头、全国戏剧大码头两种气质于一身的“齐头并进”独一无二的上海香。这款香,陶冶了中国舞台艺术,陶冶了中国观众,因而也可以说陶冶了中国。
守正与创新的上海文化品牌
郑逸文
文汇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作为一位媒体工作者、评论工作者,非常荣幸与大家分享这份玉兰的清香。白玉兰戏剧奖是一块值得所有人呵护培育并为之骄傲的上海文化品牌,也是全国的文化品牌。35年来,白玉兰戏剧奖的品牌擦得越来越亮,名气越来越响,参与并见证中国戏剧从传统走向当代的历程,鼓励并感召戏剧艺术者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勇气,成为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交流的平台。总之,这是一个守正与创新、包容与突破的上海文化品牌,也是一块服务与联合、繁荣与发展的中国文化品牌,更有望成为交流与沟通、共享与互鉴的世界文化品牌。
这些年,白玉兰戏剧奖已经在各媒体平台形成多元传播力、学术话题的聚焦力、舞台创新的极大关注力。一个文化品牌要擦得亮和打得响,品质是第一位的,传播也非常重要,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和跨界融合的当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弘扬白玉兰戏剧奖的戏剧专业性和学术权威性,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意手段,在传播上发扬和延展白玉兰戏剧奖的戏剧综合性和文化亲和力。在戏剧圈内形成专门的焦点话题,在戏剧圈外也要构造热门燃点话题,用全媒体推动白玉兰戏剧奖走进人民、走向世界。当下白玉兰戏剧奖正处于新时代的上升期和再出发的关键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艰巨的。将白玉兰戏剧奖作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的主平台之一,是新时代戏剧发展的需求,是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