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编者按:大青针岛(Pedro Blanco)是广东惠东县东南部的一座孤立小岛,又叫做针头岩。在中国的古代航海史上,针头岩是远航必经的关键地标之一。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针头岩便是他的“针路”坐标。高耸入海、形似簪头的独特外形,使它成为古代南海航线的重要导航标记。对当时的航海家来说,针头岩不只是一块岩石,更是航路上可靠的指引,在《东西洋考》等文献中多次被记载,承载着中国古代航海的辉煌历史。
图源:广东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大青针岛的地理位置偏远、离岸较远,四周环绕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多样化的生物种群。该岛周围海域水深适中,季节性洋流带来大量浮游生物,吸引了包括鲸鲨在内的多种海洋生物,为鱼类洄游、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历史背景,王敏幹教授再次建议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提出的亟需保护30%的海洋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建议将大青针岛设立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对此,“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对王教授进行了访谈。(按/王昆山)
原创视频:大青针一带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注:在上个世纪80s末潜水所摄。当时在水下时,曾见有潜水员骑鲸鲨,负面教材勿模仿。)摄影:王敏幹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本文约3100字,阅读约5分钟
海湿小编:王教授,您在2005年就公开提出了,建议在设立大青针岛海洋保护区的建议。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到这一地区的生态状况?
王敏幹教授:位于广东海域的大青针岛,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一个丰富的海洋生物栖息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这里不仅是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还承载了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物种的繁殖和觅食需求。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经去大青针一带的海底潜水,持续多年观察到这片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之丰富是中国沿海少有的。因此,保护该海域的生态完整性,对于维持中国南海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鲸鲨。摄影:王敏幹教授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湿小编:您提到大青针岛的生态结构非常多样,能否具体讲讲这里有哪些典型的物种?
王敏幹教授:大青针岛周围的海域集中了多种鱼类和底栖生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大型顶级掠食者,形成了完整的海洋食物链。春夏季,暖流带来大量浮游生物,吸引了小型鱼类,如白腹小沙丁鱼、中华小公鱼,这些又吸引了八爪鱼、魷鱼等头足类生物和金枪鱼、鲸鲨、狐鲨(长尾鲨),双髻鲨,魟鱼(sting ray)、鯆鱼等大型掠食者。秋冬季节则有来自寒冷水域的鱼类洄游经过这里。这里同时还聚集了众多珊瑚、海绵、管虫等底栖生物,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海湿小编:设立保护区对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具体有哪些保护作用?
王敏幹教授:设立保护区首先可以避免非法捕鱼和过度捕捞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之前我们在这里看到大量鱼炮炸死的鱼类,这不仅直接减少了物种数量,还严重影响了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设立保护区后,能够有效防止破坏性捕捞,恢复这里的生态平衡。此外,保护区可以确保珍稀物种的栖息和繁殖环境不被破坏,有助于长期维持种群稳定,保障生态链的完整性。
软体珊瑚(Soft Coral)和Angel Fish。摄影:王敏幹教授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湿小编:大青针岛是否具备成为保护区的条件呢?
王敏幹教授:完全具备。大青针岛四周的海域由浅至深,水深在5~40米之间,岛屿周边的暗礁和巨石地形非常适合多种鱼类和底栖动物的繁殖与栖息。而且,该区域的水流季节性变化明显,不同季节带来的暖流和寒流交替,为多样化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在全球变暖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这样的区域非常稀缺,需要加以保护。
郑和七下西洋六经针头岩。图片来源: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海湿小编:您提议保护的原因之一是希望“未来世代能够享用这片资源”,那么对当地社区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敏幹教授:大青针岛是一个无人岛,比较小,但是周围海域的生态意义重大。如果设立海洋保护区,我们不仅能保护生物资源,也能为观鲸、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活动创造机会。周边社区可以在未来通过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项目,例如观鲸和潜水活动。这样一来,既能带动社区经济,也能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我们要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并非与发展相冲突,而是共同发展的基础。
海湿编辑:王教授,根据《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您如何看待2030年前沿海国家要保护至少30%专属经济区(EEZ)这一目标?
王敏幹教授: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但非常必要的目标。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如果各国不能在2030年前保护至少30%的EEZ,许多海洋生物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就会面临灭绝风险。
海湿编辑:这个目标对各国来说会不会太难达成?毕竟30% EEZ意味着庞大的海域。
王敏幹教授:没错,确实挑战不小,尤其是一些依赖海洋资源的国家会面临发展和保护的平衡压力。但通过科学规划、跨国合作以及在敏感生态时段内的保护,我们有希望让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同时,时空规划的概念可以帮助各国更有效地保护那些关键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另外,充分发挥好“蓝色经济”的引擎作用,往往会让保护得当的沿海国家和社区从保护中获得良好的增长收益。
大青针岛一带,海鸟云集。图片来源:广东省惠州市自然资源局
海湿编辑:王教授,关于海洋保护的概念,其实一个很常用的概念,叫做“海洋空间规划”。但我注意到,这里您采用了一个不同的词——您这里建议的是用“时空规划”来描述,请问,这背后有什么特别的考量吗?
王敏幹教授:是的,在大青针岛的这个案例中,用“时空规划”更准确。保护海洋,不仅是覆盖空间的问题;更重要的,其实是“时间”的因素。为什么?迁徙有“时”。许多海洋迁徙物种的活动具有季节性,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加强的保护。
海湿编辑:所以您是说“时空规划”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生态节奏的结合?
王敏幹教授:没错。当前的环境危机之下,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生态敏感时间内为这些物种提供安全的空间,这就是“时空规划”的核心——在适当的时间覆盖适当的空间。
海湿小编:我注意到,您还提到了另外一种创新思路,——将大青针岛与广东的海龟保护区及鲸鱼礁连片保护。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王敏幹教授:大青针岛离岸较远,生态相对封闭独立,但其周边的生态价值巨大。与海龟保护区及鲸鱼礁一并管理,可以扩大保护的覆盖面,保护整个区域内不同物种的生境。这样不仅保护大青针岛本身的生态系统,还能联动周边海域的生物多样性。
海湿小编:将大青针岛与惠东海龟保护区、鲸鱼礁综合管理,具体有什么优势呢?
王敏幹教授:综合管理,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惠东的海龟保护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项目;而鲸鱼礁海域也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栖息地,过去当地渔民曾在此发现座头鲸等鲸类活动。如果这些区域共同纳入保护,可以将不同栖息地的生态价值相连,形成更广泛的生态走廊,提升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海湿小编:“综合保护”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有什么具体影响呢?
王敏幹教授: 这样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体健康状态,促进鱼类、鲸类和海龟等不同种群的稳定生存。这种联动保护不仅能让多个物种的迁徙和繁殖环境得到保障,还能为海域提供更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基础,提升整个海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海湿小编:那么,这种综合保护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推广呢?
王敏幹教授:完全可以。这种联动的海洋保护模式是未来的趋势。对于具备多样性生境的海域,综合保护有助于实现更有效的生态管理和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关注和投入,推动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
海湿小编:最后,您对未来的大青针岛海洋保护区设立有什么期待?
王敏幹教授:我希望这个保护区能早日成为现实。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中国的海洋保护区也亟需发展。通过大青针岛的保护,我们不仅为珍稀物种提供了安全的家园,也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这个保护区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海洋保护标杆,带动更多地区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海湿小编:感谢您,王教授!希望大青针岛海洋保护区能够早日实现,为生态保护和当地社区发展开辟新的篇章。
王敏幹教授:谢谢!保护海洋,刻不容缓,一起努力吧。
【专家简介】王敏幹教授(Prof.John MK Wong),香港海洋生物学家,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极地科学委员会顾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顾问。曾任香港渔农处郊野及海岸公园委员会主席、香港海洋哺乳类动物保护委员会委员。现任卡塔尔海湾地区鲸鲨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并担任卡塔尔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副秘书长助理的海洋环境顾问。此外,他还代表卡塔尔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的代表。
王敏幹教授在海洋保护与生态研究领域发表了超过150篇学术论文,涵盖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海洋保护区管理、昆蒙框架保护政策等多个领域。他的学术成果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注:本文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受访人 | 王敏幹
整理 | 王昆山
编辑 | 绿茵
日期 | 2024年11月
排版 | 绿叶
【往期相关报道·海湿专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