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子王旗笔架山:自然与文化的奇妙交融 文/松杉

文摘   2024-11-21 10:32   内蒙古  

《笔架山文苑》微信公众号

四子王旗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主办




《笔架山文苑》编辑部



探秘四子王旗笔架山:自然与文化的奇妙交融

文/松杉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隐藏着无数令人向往的自然奇观。其中,位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往东15公里处的活福滩村,有一座因其独特形状而得名的山——笔架山。这座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象征。

      笔架山,顾名思义,其名字由来与其形状紧密相连。远远望去,山的顶部耸立着三个小山尖,宛如古时文人墨客放置毛笔所用的笔架,因此得名。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赋予了这座山以文化气息,也让人们在欣赏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笔架山不仅以其形状独特而闻名,更因其自然风光秀丽而备受瞩目。山脚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蒙古族牧民们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山峦之上,整个笔架山便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显得格外神秘而庄严。

      在蒙古族人的心中,笔架山还有着另一个名字——北苏门哈达。这个名字在蒙古语中意为“三个山峰的山岭”,与汉语中的“笔架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命名方式不仅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蒙汉人民在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笔架山的形成,是地质作用与自然力量的共同结果。据地质学家研究,笔架山属于典型的构造地貌,其形成与地壳运动、岩层抬升以及风化侵蚀等自然过程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笔架山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巨变,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壮丽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外,笔架山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蒙古族人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之一。他们在这里放牧、狩猎、祭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

      随着时代的变迁,笔架山也逐渐成为了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座神秘而美丽的山峦,他们来到这里,或徒步攀登,或摄影留念,或静静地坐在山脚下,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笔架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其奥秘。

     笔架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神奇山峦。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座自然奇观,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为笔架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片:杨向东摄


松杉


松杉。公务员退休,文学爱好者。内蒙古托县人。

文学顾问:崔世国、更生

主 编:荆文明

副主编:方荣 宿兆平  谢青海

编 辑:李润和   温连根  赵瑞清  董连智  乔珍    陈明海  谢巴特尔  王春庆 王鹏

图文总监:方荣

策 划:晓岚


征稿要求:

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均可,须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不涉及政治和宗教问题。诗歌(组诗):不超过50行,其中,古体诗词须注意格律平仄,不合要求者不 予刊发;散文、小说一般不超过5000字。但所有作品最少不可少于800字方可发表,必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凡投稿作品,《笔架山文苑》均有权酌情进行局部修改。

投稿方式: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 ,并附作者简介和照片。稿件如果留用,七日内回复,七日内不回复,请另投。请加主编微信,方便联系用稿和其他事宜                       

关于用稿:   

     平台会继续以《笔架山文苑》作者的名义,把发表在平台的优秀文章推荐给纸刊或官方媒体,比如《乌兰察布日报》、《敕勒川》、《草原》等。

投稿邮箱FR13694735776@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笔架山文苑》



笔架山文苑
以发表本土文学作品,促进文化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