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明:勇立创新潮头的领跑者

教育   2024-10-22 06:45   上海  


中欧领航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24》

创新是中国商学院的根本出路。

—— 朱晓明


朱晓明与中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欧筹备之初,正是他在1994年将中欧引入了那时他任总经理的浦东金桥开发区。但彼时的他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与中欧的缘分日后竟会如此深厚——2006年6月5日,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朱晓明,被任命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从企业家到官员,再到教育家,朱晓明的脚步始终踏在创新的潮头。企业家、学者、官员的复合型背景,更赋予了他作为商学院院长的独特视野。在他的持续推动下,“创新”的基因深深融入了中欧的血液。卸任中欧院长后,他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学术研究,探索在科创前沿领域,取得了诸多首创性、突破性学术成果,为商学院创新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和良好垂范。与他共事的人都说他“思想开放,想法多元,又愿意沉下心去实干”。汪泓院长则赞扬他,“既能脚踏实地,又能看到诗与远方”。


朱晓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荣誉退休院长




1

引凤金桥,热心推动中欧办学




如何选址,是中欧最早的重大决策之一。上海市政府曾提供了3个方案:漕河泾开发区、张江开发区、金桥开发区。


1993年,吴敬琏教授和雷诺教授专程来上海考察,朱晓明总经理患重感冒抱病从医院出来,边打吊针边接待了吴老。当了解到中欧双方准备在上海创办一所国际化的商学院时,朱晓明意识到,这所定位为国际化的商学院,将开辟中国管理教育的新天地,为浦东、上海乃至中国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他于是主动提出提供土地的意向。


在浦东开发初期,时任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曾率108所高校校长专门开会讨论如何支持,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但金桥开发区不在考察范围内。朱晓明闻讯后决定不请自来,争发言、抢话筒。朱开轩深为感动,破例让他发言。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翁史烈院士目睹了这一切,深信浦东金桥真可以成为高等院校项目的首选之地。一个星期后,金桥开发公司与CEMI签订了土地使用的协议。


得益于朱晓明的创新意识,如今的金桥已成为上海最国际化的社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标杆。1994年,《亚洲周刊》根据上市公司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审,评选出了首届亚洲最杰出的5位华人企业家,朱晓明是中国大陆唯一得主。


中欧成立初期面临诸多挑战,不仅设施紧缺、经费紧张,而且缺乏社会知名度。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在招生中遇到了不少困难。1995年,首任院长李家镐、副院长张国华亲自担任“推销员”,到上海各系统去招收EMBA学生。


时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外经贸委、外资委主任朱晓明召集所有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开会,要求各企业加快培养一批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并让外经贸委干部处布置推荐企业中青年领导干部报名去中欧学习。当时大多数总经理对MBA和EMBA尚无耳闻,对朱晓明召集的这次会议不明就里。会议要求公司一把手必须出席,更让他们心生疑窦。就是在外经贸系统的这次会议上,李家镐、张国华得以动员总经理们到中欧学习。


在朱晓明的热心动员和会后积极落实下,多年来,外经贸系统输送了一大批中青年干部到中欧参加EMBA和MBA课程的学习。当时李家镐院长感慨地说:“朱晓明是真心帮助中欧!”




2

踵事增华,校园扩建




2000年起,朱晓明开始担任中欧的中方董事。之后,2006年,经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会任命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朱晓明兼任中欧院长。据中欧名誉院长刘吉回忆,在2006年决定中方院长人选时,曾考虑过5条标准:①鉴于学院是中国政府与欧盟的合作项目,院长应为省部级干部;②要有很好的学术背景;③富有领导能力和开拓能力;④热爱中欧和管理教育事业;⑤有中外合作的工作经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晓明博士完全符合上述标准。


就任伊始,校园扩建是朱晓明院长面对的首要任务。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教学设施逐渐成为瓶颈。他曾先后3次去浦东新区政府汇报上海校区扩建项目(金科路校园)土地需求方面的情况,并很快得到了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2006年8月3日,中欧与金桥开发公司签署了土地转让协议,转让的土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这使上海校园面积扩展了近1倍。


校园不仅是办学的物理场所,更传承着一个学校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金科路校园仍由红枫路校园设计单位贝聿铭大师领衔创办的P.C.F.建筑师事务所承担。2008年,朱晓明院长、张维炯副院长和P.C.F.建筑师事务所就新校园设计理念与任务进行洽谈,面对面地交换意见让中欧新校园的设计稿留下了双方设计理念中共同的元素。


朱晓明院长希望P.C.F.建筑师事务所在原有校园设计成功的基础上,让建筑文化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他认为,金科路校园的建筑文化应有新的高度、新的想象、新的艺术诠释,凝结为一个理念,那就是“踵事增华”——“踵事即传承,增华即创新”,表达了中欧人追求学院昨天、今天与明天的融合。至于金科路校园建筑文化的特点,他则用5个词概括:简约书卷、上善若水、点睛之笔、典藏瑰宝和情愫育人。


每一处关键设计细节,朱晓明院长都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和P.C.F.的设计师深入沟通。他的专业和匠心,让P.C.F.的设计师印象深刻并深感钦佩。在朱晓明院长的构想里,玻璃金字塔和中欧会堂是点睛之笔,中欧会堂是一个集艺术人文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殿堂。白墙黛瓦、富有江南风韵的金科路校园建筑完工后,获得了诸多好评,并荣获白玉兰奖、LEED金奖等专业奖项。




3

更高起点的创新




在企业、政府、商学院的领导岗位上,朱晓明始终坚持用创新和知识引领未来。在他看来,商业世界的不确定性是常态,商学院应对这样的不确定性也是常态。时刻洞悉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做好市场分析和应对之策,是中欧的立院基本功。


他深谙,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对商业人才的要求将更高、更精细,能否提供一流的、富有特色、具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对所有的商学院都将是一个挑战,而创新是根本的出路。


他指出,中欧的学子应该是“文理双通、学贯中西、工贸两全、技艺兼修”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应该是“EM+STREAM+……”。在这方面,他一直身体力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引入跨界思维,形成复合型商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虚心向有创新之举的商学院学习。


他同时提出,要把学院建成培育经济全球化领军人才的摇篮、政府重大经济管理决策的智库、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沟通的平台,以及中国管理教育的世界级品牌。在他的倡议和直接推动下,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并邀请金融界权威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女士出任研究院院长。朱晓明院长不仅亲自担任研究院理事长,更亲自推动研究院的筹资工作。


2008年研究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分别致函祝贺。目前研究院已经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化智库。朱晓明院长也是陆家嘴论坛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从2007年陆家嘴论坛的概念设计阶段起,他就热情参与,担任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并连续7届应邀出席陆家嘴论坛并发表演讲,获得了观众的高度好评。


作为一名教授,朱晓明院长也从学术上积极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他敏锐地预见到“大、云、平、移”(即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网)对金融业和商学院的深刻影响,早在2012年就在中欧率先开设“数字金融”“科技创新”等课程,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学科建设,并发起设立“上海数字化金融研究中心”,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为研究中心揭牌。他对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关注,在国内是引领和开创性的。


另外,朱晓明教授从2011—2023年连续12届担任“沪上金融家”评委主席,鉴于他对上海金融家评选活动的杰出成就,2023年他获得了“沪上金融家评选·卓越贡献奖”。


朱晓明教授不仅频繁地出席各大论坛发表演讲,鼓励企业以数字化为核心、通过转型与创新迎接第三次产业革命,还亲自操刀推动中欧的课程创新,开设了“商业趋势与科技创新”等课程,还出版了《数字化时代的十大商业趋势》等图书,成为推动数字化的重要学者。


除了重视对前沿技术的研究,朱晓明教授更将其应用到教学方法创新中。在中欧,他第一个用无线投影、无线视频、无线音频技术,使师生互动达到极致效果。他率先引入最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他还专门为中欧教授们开课传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来改善教学体验,向中欧师生推出了《十年磨一剑2009—2019》七分半钟的视频,并在浦东金桥集团的资助下,在段永平教学中心103室建立了第一个数字化智能化教室。


自2011年1月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的职位上退休后,在全职担任中欧院长的同时,朱晓明教授将大量精力投入研究教学工作,几乎全年无休。


2013年,他在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的关心与支持下,成功推动“上海MBA课程案例库开发共享平台”在中欧落户,助力本土管理知识的创造及传播。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项目在案例质量控制、中国主题案例库运营以及案例方法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为全国110多所院校的8500多位教师提供了案例下载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累计惠及学生100万人次;同时,与海内外多家知名机构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与哈佛案例库、毅伟案例库、欧洲案例交流中心等深入合作,案例服务开始辐射全国并走向世界。


2014年11月,殷一璀主任与翁铁慧副市长

为“上海MBA课程案例平台”初始库开通揭牌


朱晓明院长虽是理工科出身,但他兴趣广泛,在书法、音乐、设计等艺术人文领域均有较深造诣。他认为,艺术人文的熏陶在商业领袖的培养中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此,他曾创立“中欧艺术人文研究中心”,他还曾为高层经理培训课程部(后更名为“高管教育课程部”)开发的“中欧—佳士得艺术合作课程”授课并担任课程主任,也曾为中欧后EMBA课程讲授艺术人文课程,题为“底力的砥砺”。另外,他还开创性地将人文艺术理念引入MBA、EMBA学生的考题之中,让学员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人文情怀。


朱晓明院长不遗余力地提升中欧的文化影响力。2008年,中欧参与北京奥运会活动,他亲自担任奥运会火炬手,传递奥运精神,也让中欧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他还积极推动“大师课堂”系列活动,邀请诸多如雷贯耳的国际、国内顶尖专家、企业家齐聚中欧。他还曾推动中欧与上海芭蕾舞团合作,在中欧校园内演绎了别具一格的中欧水上芭蕾舞,让中欧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另外,朱晓明院长非常重视培养和构建中欧的捐赠文化,并率先垂范。他曾认捐中欧石化礼堂、中欧大会场的座椅,捐赠1000万元设立“朱晓明教席”,并将多件珍贵艺术品转赠学院。


4

全力促成新20年

办学展期协议的成功签署



2012年12月2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办学展期20年(2015-2034年)的协议在国家领导人、上海市有关领导与欧盟大使的共同见证下,由中、欧双方办学单位负责人在上海签署。这一协议的签署,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来之不易。在前后长达近9年的时间里,朱晓明院长在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下,紧紧依靠学院董事会和管理层,坚持改革、解放思想、集思广益,以积极可行的方案、审时度势的智慧、胸怀天下的包容、细致到位的沟通,团结各方力量,跨越重重障碍,终于使有关各方就中欧办学展期(2015-2034年)的各项事宜达成了共识并最终签署了协议。


朱晓明院长在中欧20周年院庆大会上致辞




5

潜心治学,守正创新




2015年,朱晓明院长结束了9年院长生涯。卸任之际,他表示,“只要对中欧有利的事,我都愿尽犬马之劳”,彰显了一贯的高风亮节和对学院的赤诚之心。之后,他全身心扑到教学研究之中,不断探索前沿科技的应用以及商学院的创新之路。


朱晓明教授潜心探索科技与管理交汇之处最奇妙的“化学反应”,始终对世界科技前沿的最新动向抱有浓厚兴趣,对其发展趋势持续跟踪。他不但在中欧倡导凸显科技创新趋势的多元化课程设置,将“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反思”“创新管理”“企业创新与转型”等课程引入讲堂,还亲自研究相关课题,撰写教材,利用课堂教学和讲座研讨为学生们授业解惑。他先后为MBA、EMBA、FMBA、高管教育(EE)、市委组织部培训班等开设了“商业趋势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趋势与创新”等专题课程。


2016年,在他的推动下,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成功落地,中欧最早推出医疗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医疗创业课程,开讲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视觉智能、语言语音智能、ChatGPT、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LMs)、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等前沿课题,开国内外经管学院与商学院之先河。


朱晓明荣誉退休院长在中欧智慧医疗课堂上授课


同时,朱教授还为创业营及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升级迭代了“创意策划”课程,这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教授主张博雅教育的理念异曲同工。作为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的创始学术主任,自2016年以来,朱晓明教授为该课程投入了巨大心力,对课程设计和运营亲力亲为,并持续邀请诸多院士级大师授课,通过教授授课、行业领袖分享与学员分享有机结合的形式,帮助医疗健康行业创业者全方位开阔视野,有效掌握精益创业方法,并通过搭建医学界社群,整合全球医疗资源,共同分享、相互促进。


2023年,中欧智慧医疗创业课程五期学员联合八期学员荣获“2023数字医学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DiMTAIC2023)二等奖第一名,系国内首次获奖的经管学院、商学院。


2021年9月,在课程连续开展6年后,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朱晓明教授和汪泓院长领衔,汇聚了医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几十位院士、院长,致力于依托智慧医疗创业课程的校友企业资源,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贯穿产、学、研,总结、提升、引领行业前沿实践。


研究院围绕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开发了4篇公立医院案例(同步收录于中欧案例库与哈佛案例库),详解了从智慧医院到未来医院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执行、数字医院的战略先行与持续创新、组织数字化转型的道与术、数字科技与医者使命等权衡与发展问题,成为研究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案例。


如今,朱晓明教授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智慧医疗相关的前沿课题。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智慧医疗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福祉,更重要的是,这是中欧作为一所顶尖商学院的应有之义。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唯变不变”,这是朱晓明教授在很多场合都一直强调的前瞻意识。正是因为这份前瞻意识,他在中欧创立之初即抛出橄榄枝,使中欧“落户”金桥,并在中欧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份前瞻意识,他在担任中欧院长期间提出了诸多非常富有远见的举措,使学院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中欧要始终站在创新的潮头浪尖,创新是我们根本的出路。”这是朱晓明院长一以贯之的坚定理念,亦是中欧人未来不断奋斗的方向。有人问:“什么是中欧价值观的动力?”朱晓明认为,动力源自我院的Logo——一个艺术化了的中文字“合”。中国古语中“合”即“和”:和气生财、和为贵,和则两利,合作共赢。


朱晓明认为,当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处一隅,执教于中欧学院、汇交于同一个年代时,“合”的理念提供了一种相互解读的美好机会,一种构筑多元文化创新管理教育的美妙通道,一种实现“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美好探索,一种培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学生群体的美好尝试。让中欧人放飞“和合之心”,放飞中欧梦想!





本文内容摘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24》第六章“中欧领航人”,本书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内心呼唤知识的人,正在被时代呼唤。欢迎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一学习社群,这里有2000+篇商业思想精选文章,每周打卡阅读,与40万+读者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