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领航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24》
享有声名实乃立身之本,受人尊敬可为传世之基。
—— 迪帕克·杰恩(Dipak Jain)
迪帕克·杰恩教授于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作为久负盛名的教育工作者、企业和政府的咨询顾问以及资深的商学院管理者,杰恩教授拥有在亚、欧、美三大洲顶尖商学院供职的丰富知识和经历。他把先进的国际商学院管理经验和国际关系网络带到中欧,在提高中欧的全球声誉、培养中欧的“合”文化和提升校友参与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泓院长曾称赞他是“一位和善、睿智、充满爱心和包容的长者,既是市场营销学的学术大家,也是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的战略家”。
三大洲顶级商学院院长
杰恩教授1957年出生于印度阿萨姆邦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姐妹5人,一度家庭经济困难到连学费都难以负担,只能上条件较差的学校。因为买不起课本,老师们会在课后将课本借给他,他晚上读完,第二天早上再把课本归还。
虽然环境艰苦,但他始终刻苦学习,最终在古瓦哈提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学习之余,他也在当地的一所学院教书,讲授商业统计课程,那时他22岁。之后,他到美国继续求学,进入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攻读博士,并于1986年获营销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高科技产品营销、市场细分和竞争结构分析、全球产品扩散的跨文化研究、新产品创新和预测模型等。多年来,他在全球知名学术刊物上累计发表了77篇学术论文,并荣获极富声望的约翰·利特尔(John Little)最佳论文奖。为表彰他身为海外印度人的杰出贡献,印度总理曾为他颁发海外印度侨民贡献奖。
2001年9月11日,他成为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院长。为表彰他杰出的学术成就和教学成果,凯洛格管理学院任命他为桑迪和莫顿戈德曼(Sandy and Morton Goldman)创业研究学教授和市场营销学教授。之后,在2011-2013年间,他担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院长,并于2014年被任命为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萨辛商学院院长。至此,他在三大洲知名商学院均担任过院长。
在INSEAD工作期间,他与中欧结下了缘分。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欧董事严隽琪教授,时任中欧院长朱晓明教授和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带领中欧代表团参访INSEAD位于法国巴黎的枫丹白露校区。作为INSEAD时任院长,杰恩教授热情接待了代表团。
2018年9月11日,杰恩教授正式出任中欧欧方院长,这天恰好是他接任凯洛格管理学院院长的纪念日。在交接仪式上,他回顾了投身管理教育事业的历程,坚定地说:“全世界当前共有16536所商学院,彼此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将中欧带向新高度。”
2011年,杰恩教授(前排左四)在INSEAD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校区接待中欧代表团,前排左五为严隽琪副委员长,前排右三为朱晓明院长
与INSEAD这样历史悠久的老牌商学院相比,供职相对年轻的中欧对他来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也意味着人生旅程从“成功”迈向了“有意义”。
全力拓展“全球广度”
在三大洲商学院工作的丰富经历,在管理教育行业的多年深耕,让他对商学院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中欧拥有“中国深度 全球广度”这一独特的定位,其中“中国深度”是中欧的内核,然而在“全球广度”上,中欧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提升中欧的国际知名度,成为他上任之后的工作重点。
通过对全球商学院竞争格局进行框架分析,他指出,中欧在“聚焦中国”的同时,也要致力于“贡献世界”。在这样的理念下,他于2018年提出了中欧全球计划倡议(CEIBS Global Initiative, CGI),清晰阐述了中欧在未来国际化道路上的工作重点:提高学院的全球声誉,构建全球竞争优势,增强校友关系,提升中欧品牌。他还提出,要把中欧建成“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
CGI倡议很快落地,海外模块开始多地开花。在杰恩教授的积极对接下,2019年,EMBA第一门北美海外选修课在其任职长达25年之久的美国西北大学开课。与此同时,中欧欧洲校区的运营基础不断夯实,苏黎世教研基地也开启扩建。而在管理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非洲,学院则加强了加纳阿克拉教研基地的女性创业与领导力课程(WELA)、总经理课程等的运营。
除了“走出去”外,他还强调“引进来”。鉴于很多国外商学院有意在中国发展却苦于无从落地,杰恩教授认为,中欧可以和它们结成美好“姻缘”,让它们在中欧“安家”,带来专业知识,也丰富国内学生的课堂体验。在他的引荐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伦敦商学院等国外顶尖学校的全球知名教授和思想领袖纷纷到访中欧参观及授课。
2019年学院创办25周年之际,中欧在全球举办了多场论坛。其中,在美国论坛中,杰恩教授利用自己丰富的资源和关系网络,邀请多位国际顶尖学者参加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升了中欧在美国的影响力。在CGI倡议的指导下,杰恩教授还提出,中欧要开展以“3E”,即教育(Education)、经济(Economy)和环境(Environment)为重点话题的全球品牌传播活动。
他还极力推崇将学术卓越性(Academic excellence)、商业相关性(Business relevance)和社会影响力(Social significance)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纳入中欧的课程体系。他尤其重视让管理教育扎根商业发展的土壤中,很多中欧人都曾听他讲过一个故事:2004年圣诞节,杰恩教授与家人在度假时遇到突如其来的印度洋海啸,很多人在海啸中丧生,但海滩上的爬行动物却全部幸存;究其原因,动物们的脚一直紧贴大地,能够感受到大地深处的变化,在海啸来临之前就安全离开了海滩。所以,商学院保持与商业社会的紧密联系至关重要。他也将“eyes on the horizon, feet on the ground, and an alert mind to steer you in the right direction”(译:高瞻远瞩,足履实地;心存敏毅,逐光而行)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提高校友参与度
提升中欧校友的参与度是杰恩教授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他认为,商学院要通过“3R”来成就“卓越”,分别是声誉(Reputation)、关系(Relationship)和资源(Resources),其中“关系”维度包括学院和校友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中欧的声誉是校友的财富,而校友是中欧的品牌大使,他们的成就能提升中欧的声誉。
在具体措施上,他强调,要建立校友的归属感,帮助他们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培养校友的回馈文化。在他的倡导下,中欧实行了很多旨在增强校友关系的新举措,开辟了很多和校友沟通连接的新渠道。
校友晚餐会是一项别具特色的活动。在任期间,杰恩院长主持举办了近50场校友晚餐会,与近500名校友面对面交谈,共同探讨学院ESG、跨学科课程等话题。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国际差旅限制,与校友的面对面交流受到影响,杰恩院长因此开创了在线校友关怀活动(Alumni Wellbeing Series),面向全球校友开展了50余场在线“送温暖”活动。每场活动中,他都坐镇主持并和校友互动,回答大家的提问,询问企业面临的挑战,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些活动在最艰难的时刻增强了校友的归属感,获得了广泛好评。
此外,他还倡导中欧持续举办不同的行业论坛,邀请校友到课堂做分享,以及为校友企业撰写案例等,以增强学院与校友的连接。
迪帕克·杰恩院长荣获2022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杰恩院长还竭力提倡“终身学习即服务”(Lifelong Learning as Alumni Service, LLAAS)的理念,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和加强校友和学院的终身伙伴关系。他指出,虽然数字化浪潮带来了高度科技化的环境(High tech),但学院更需要高度人文关怀(High touch),在学生、校友以及各方之间塑造高度信任的文化(High trust)。
杰恩院长认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帮助应届毕业生就业,是学院管理者的应尽之责。担任凯洛格管理学院院长期间,面对“9·11”事件对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带来的巨大挑战,他亲自写信给校友公司并与职业发展中心的同事一起拜访企业雇主,为应届毕业生找到很多工作机会。在中欧,他继续践行这种作风,每年帮助MBA课程的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除校友外,增强与地方政府和商业社会的关系,也是他关注的重点。杰恩院长认为,中欧应积极利用自身多地办学的区位优势,服务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
推动“合”文化建设
在任期间,杰恩院长为推动中欧“合”文化建设付出了诸多努力。
就任欧方院长后,他先后与李铭俊院长和汪泓院长紧密合作,在深化学院的欧洲特色和国际化水平、提升中欧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共同参与和编制了学院最新的5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赋能校友、终身服务校友等重要理念。
提起杰恩院长,很多中欧人都会想到他标志性的笑容,轻快地踱步在校园中的画面。他会经常到不同课程部、办公室“串门”,走到中欧员工身边,询问他们的工作进展——他用切实的行动,来践行中欧的“合”文化,在他看来,这是中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凝聚所有中欧人的情感纽带。
他还尤其重视并通过持续行动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例如,新员工在报到日会收到两位院长署名的欢迎信;老员工在任职满10年、15年和20年的节点,都会收到来自学院的感谢信……杰恩院长认为,要形成“合”文化,首先需要每个人内心的统一,尤其是在当前局势变动不居的VUCA时代。就如何达到内心的“合”,他总结出了“CALM”(冷静)框架,代表同理心(Compassion)、纳新文化(Acceptance culture)、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和心态(Mindset),这4个词可以概括为“常怀感恩”。他强调,我们要重塑积极心态,深刻认识到困难是“鞭策”而非“鞭笞”。
此外,他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特质和优势,紧跟现代工作趋势,商业领导者需要具备若干重要的素质—他称之为“DIET”法则,即数字化思维(Digital thinking)、创新性思维(Innovative mindset)、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和团队文化(Team culture)。
针对中欧的“合”文化建设,他还提出了“同一中欧”的口号,希望把中欧5个校区整合起来,创造出“同一中欧”的文化,构建统一的团队、统一的使命,让校友实现跨校区、跨课程的高效交流。
任何时候都在
新冠疫情期间,杰恩院长虽然身在美国,而学院的管理委员会会议、院长办公室会议、主任会议和员工大会等大多在北京时间下午召开,但他从未因时差而缺席,常常在美国时间凌晨参加会议。另外,在整个疫情期间,他为学院全球教职员工举办了80场线上线下讲座,传递温暖和鼓励。
2022年9月,杰恩院长从欧方院长职位上卸任。学院管委会研究后决定授予他“荣誉退休院长”称号,继续聘任他为中欧特聘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担任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重点研究国际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
2022年12月,在汪泓院长的推荐下,杰恩教授获得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成为学院第7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
在印度语里,“Dipak”寓意“光芒”,在他看来,这就是教育的意义:照亮别人,让更多的人看到光亮,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教育是一项照亮别人的事业,也是一条回馈社会之路”。
回首过往人生,他认为一路遇到的良师益友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应当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因此,他从没把教学当成一个职业,而是当成一种信仰,走进教室就仿佛走进庄严的殿堂。在杰恩院长看来,当前,管理教育市场已高度饱和,但全球商学院之间也由此前的竞争关系逐步转向竞合关系。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智慧校园以及旨在增强校友忠诚度和参与度的校友智慧化项目建设是大势所趋;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商学院也正越来越多地增设相关课程。
在此背景下,杰恩院长认为,中欧未来须不断提升国际声誉,打造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品牌价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前瞻性以及应对不确定性和适应多样性的能力。
回首中欧岁月,杰恩院长尤为感念学院给予他温暖的家的归属感。他尤为感动的是中欧人的奉献精神、创新热情以及携手前行的“合”力量,这让他对中欧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中欧前途光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永远都是中欧人,不管什么时候需要我,我随时都在。
本文内容摘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24》第六章“中欧领航人”,本书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