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领航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24》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为中欧记上一笔。
—— 吴敬琏
吴敬琏教授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从1984年开始担任中欧管理中心(China-Europe Management Institute, CEMI)的授课教授,之后又担任CEMI学术委员会成员。1994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办后,他即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时任访问教授与核心教授,2002年起受聘担任长期教授,同时出任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在中欧,大家亲切地尊称他为“吴老”。2018年,88岁的吴老被授予“终身荣誉教授”称号。40年来,吴老对CEMI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经济的积极改革者,吴老将中国经济最前沿的知识精髓传播给中欧学子。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了中欧学术标准的制定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为中欧记上一笔”。
中国经济学泰斗
吴敬琏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翌年,吴敬琏的父亲,《新民报》创始人之一吴竹似患肺病去世,母亲邓季惺对吴老影响颇深。他曾在纪念母亲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母亲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求实态度和顽强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的性格特征,是值得作为子女的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如果在这方面能够效仿她的行为典范,报效国家于万一,就是对她的最好纪念。”
在1950年,吴敬琏进入金陵大学经济系。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1954年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吴敬琏陷入对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的深深思索之中,并在干校劳改队中和首先提出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先生结成忘年之交,开始了与顾准先生一起读书、探寻真理的思想之旅。
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经济学家弗·布鲁斯(Wlodzimierz Brus,亦称W·布鲁斯)和捷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Ota Sik,亦称欧·锡克)先后来中国讲学,带来了东欧改革经济学的新鲜思想和经验教训。
1983年1月,吴敬琏前往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ISPS)从事访问研究,在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研究东欧国家改革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从此,吴敬琏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放到了更为坚实的理论经济学基础之上。他逐渐树立了这样的理念:中国经济体制应该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1990年,在一次高层会议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激烈辩论之后,吴老因坚持市场经济,而被坚持计划经济的人们意在贬抑地加上了“吴市场”的绰号。而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吴市场”却成了对吴老的美誉。1984-1992年,吴老连续5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并连续2年被评选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40年中欧情
20世纪80年代CEMI时期,吴老即开始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教授,成为学术委员会中唯一的中方成员。80年代末,由于某些特殊原因,CEMI的办学受到了一些影响,有些中方教授因顾虑而退缩,吴敬琏教授却依然坚持为CEMI上课。
吴老还促成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浦东金桥落户。1993年,吴敬琏教授来上海拜访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和时任副市长徐匡迪期间,抽空前往浦东访问。时任金桥开发公司总经理的朱晓明抱病接待吴老,谈话中吴老提及合作办学之事,朱晓明总经理听者有意,不日即决定拿出备用地块作中欧建校之用,使得学院选址问题迎刃而解。吴老在谈到浦东开发30年时曾自豪地说:“中欧算得上是浦东吸引中外企业的一块吸铁石!”
吴老受命在中欧开设一门名叫“中国经济”的必修课。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之后,政府推动了各层面的多项改革,包括企业改革,在此过程中也面临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
吴老认为,中欧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密切地结合中国的实际。为了准备这堂课,吴老对中国整个改革的过程和改革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数十年来,这门课程备受瞩目,其程度远超想象,不仅中外的学生蜂拥而至,来自国外的教授也来课上旁听,其教学内容也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丰富。
如今大家可以在书店里买到多次重版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这本书就是吴老在中欧讲课的时候,在讲义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写出来的。当吴老在课堂上谈及中国到底是要继续改革开放还是走回头路的问题时,有学生问他:作为一个学者,你能怎么做?这时,吴老以一种坚定的语气告诉大家:“我要站在这个讲台上,继续让更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能改变多少人是多少人。”正是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愚公移山的执着精神,支撑着他年逾80却不弃教鞭。
在中欧成立后,吴老不顾年迈,奔波于京沪两地。EMBA课程对体力的挑战最大,连续4天、每天8个小时的讲课,对一位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而言绝非轻松。但吴敬琏教授风雨无阻,坚守自己的“阵地”。
“一个国家要振兴,就必须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为大量优秀企业家的成长奠定基础,这就是中欧在做的事。”吴老认为,古代讲“士农工商”,“商”是末位,但市场经济不是这样,市场活动的主要角色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的最大职能就是寻找、判断商机,而且根据判断冒风险去组织资源。
1995年5月8日,吴敬琏教授(左二)
出席学院第一届MBA、EMBA 开学典礼
在市场经济里,人与人的关系是高度社会化的,它的运转主要依靠契约精神,而契约精神又依靠法律来保障,于是就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观念、制度安排,而商学院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企业家提供基础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安排等知识。
课堂之外,即便是在食堂用餐,吴老也时常被学生包围求教或索要签名,到了夜晚,吴老依然会在办公室工作。学院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曾几次与他商量减少授课工作量,但他一直没有答应,直到2009年才做了一些变动。
2017年,87岁高龄的吴老给中欧MBA2018届同学上完最后一堂“中国经济”课程。至此,他在CEMI和中欧的讲台上足足站了33年。在“中国经济”课堂上,吴老会先用比较制度的方法分析中国改革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分析中国经济的框架。在为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吴老总会先讲解为什么要重视经济理论。他指出,企业家也应学会使用现代经济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商业实践。
在中欧的课堂上,吴老时常讲到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他反复对同学们说:“‘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正在过去,而且应该促使它赶快过去,只有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群有创新精神的、敢作敢为的企业家。”
吴老1998年出版的专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即来自他多年课堂使用的讲义。2002年,吴老又将此书从内容到体例进行了修订,更名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后再版,随后出版了此书的英文译本、日文译本和中文繁体字版,成为人们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吴老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抄袭和作弊行为绝不留情。曾有一位级别很高的学生抄袭作业被吴敬琏教授发现,受到了严厉的处分。2007年,为了支持学院办学,吴老捐资设立“吴敬琏学术基金”,并于2008年6月正式启动,截至2023年,已累计超过1600万元,共支持了39名MBA学生。从中受益的MBA同学曾表示:“吴老的大爱远远超越经济资助本身,如同人生中的灯塔,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而努力。”
此后在2015年,吴老又捐赠1000万元设立教席。现为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的许斌教授,2013年曾和吴老一起做客央视财经论坛,事后他感叹道:“让我惊奇的是83岁的吴老师对所有提问的回答都能举重若轻、字字珠玑、游刃有余,切中要害却毫不张扬,实乃中国经济学界第一高人也!”
2018年,吴老被学院授予“终身荣誉教授”称号,以表彰其在教师队伍中发挥的表率作用,以及退休后继续为学院知识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在受聘终身荣誉教授后,吴老将多年来学院给予的授课报酬全部捐出,无私地支持学院的发展。
如今,年事已高的吴老已不再站在讲台上授课,但他还是会在论坛活动上发表演讲或撰文,阐述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改革去向的深刻思考,对企业家的殷切期望,激励和感召更多中欧人和企业家,为推动商业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心力。
2019年,中欧25周年院庆之际,吴老受邀出席院庆启动仪式,动情地讲述了和中欧结缘30余载的故事,他说:“我与中欧的故事,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故事。”
在中欧25周年院庆启动仪式上,
吴敬琏教授讲述“我与中欧”的故事
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
吴老每次出席重要的论坛,休息时总会遭遇记者的围追堵截。有些年轻的记者往往会问一些稍显幼稚的问题,他就会微笑着劝记者先去中欧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吴老认为,在推动历史发展的两个轮子——技术和制度中,制度重于技术。很多企业家热衷于“寻租”,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制度存在问题。因此,建立小政府、大社会,消除企业寻租的空间,是改革的主要任务。
吴老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为此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除了早些年《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等力作外,近年来吴敬琏教授又出版了《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等著作。
其中,吴敬琏教授与马国川先生合著的《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一书于2013年4月获得第八届文津图书奖,在社科类图书中排名第一。
2018年,吴敬琏教授又一重磅力作《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出版,吴老历时4年,从中国经济政策变迁的历史维度,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化路径。
2003年12月22日,《华尔街日报》一篇讨论中国经济的文章称吴敬琏教授是“经济问题诊断大师”。而更早之前的2000—2001年,在围绕股市的一系列争论中,吴敬琏教授也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和勇于戳穿“皇帝新衣”的斗士。
2004年6月13日,国际管理学会向吴老授予杰出成就奖,表彰他在管理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他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2018年,吴敬琏教授被中欧聘为终身荣誉教授
2005年3月24日,吴老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他在答词中说:“中国走向法治市场经济的道路还很长,中国经济学的成长和完善更无有穷期。愿经济学界同仁在今后的岁月中相互帮助,砥砺切磋,使我们的学科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1年7月4日,国际经济学会授予吴老“国际经济学会荣誉会长”(the Honorary President)称号,以感谢他对于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及中外学术交流的杰出贡献。
2019年,吴老入选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归70年70人”名单,入选理由为:他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提出了关键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汪泓院长等学院领导和中欧北京校区同事都曾前往探访吴老,他总是关切地问起学院和校友的近况,详细了解学院在师资建设、教学体系等方面的规划。谈及对中欧未来办学的期望,吴老表示:希望学院继续加强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法治化的教育,继续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在中欧迎来30周年院庆之际,吴老接受了中欧的采访,他殷切地勉励道:“我们中欧在短短30年里,就从一个干部培训的小班,进入了世界工商学院的前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对它的期许就是:和我们国家一起成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吴老对学院的殷殷关切,以及年过鲐背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是全体中欧人的楷模。他的思想和智慧之光照亮前路,激励中欧人继续奋力前行。
本文内容摘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24》第六章“中欧领航人”,本书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点击咨询中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