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渠道旧秩序的瓦解与崩溃中成为胜利者

创业   2025-01-22 18:07   山东  

作者丨刘春雄

校审丨张雨薇 排版丨汪海
焦虑,还是兴奋?

目前快消品行业的现状,既是行业低谷期,也是行业转型期。

在行业低谷期,经营比较困难。在行业转型期,大家恐惧、焦虑。

有什么值得恐惧和焦虑的呢?因为每一轮低谷期和转型期过后,都将迎来新兴力量的快速增长,诞生一批新领袖企业。

关键在于你是转型的受害者,还是转型的受益者。

那些失败者的市场份额转移到胜利者身上。过去,这个过程叫行业集中。

这是周期和转型的规律。

我从事营销30多年,经历了四轮渠道转型。每次转型,都能看到一批领先者没落,也有一批新兴企业崛起。

应该感到害怕的是——巨头,因为巨头是传统模式的受益。除了巨头,其它企业在转型中都有成为新巨头的机会。关键是,你是否有这个意愿和能力。

比如,现在都在说零售商的生意不好做,并且近10年零售业TOP100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0%。经过这一次的零售商变革,新的头部零售商将比现在更大,关键是谁成为新头部。

再比如,现在中国经销商总体是小型化的,经过渠道变革,将会出现跨品类,跨区域的B2b订单平台、物流平台。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

还比如,快消品行业寡头化已经多年,长尾难撼动巨头。但是,现在进入了分众、小众高增长时代,长尾进入高端,大众巨头反而无所适从。

只有变革的时代,才会重新洗牌,有更多的可能。

在变革时代,有位置的可能失去位置,没有位置的可能找到位置。

旧王朝的瓦解,才有新王朝的机会。

统治渠道20多年的深度分销体系即将瓦解,传统渠道体系将崩溃,与其担心旧秩序的瓦解,不如参与到新秩序的建设中。

在转型期,不要太关注增长,而要关注在新秩序的框架内,未来是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低谷过去,转型成功,一定有一批企业为这个时代欢呼,庆幸有这个时代。

渠道旧秩序:品牌主宰渠道

快消品传统渠道有三方参与者,品牌商、经销商和零售商,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渠道结构。这个渠道结构的特点是:

1. 品牌商采取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的双驱动模式

快消品销售部门有两大机构,一是品牌部(市场部),负责2C的传播认知职能;二是销售部,负责深度分销职能,与经销商一起完成对终端的触达和管理。

2. 经销商是“四流合一”的商贸流通模式

四流合一,即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

四流合一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外部协同,单个经销商的单个业务员,同步完成了上述四项职能。靠生意起家,管理能力较弱的小型经销商,不需要协同就能完成四大渠道职能,其实是比较好的制度设计。

品牌商的深度分销,与经销商的“四流合一”,在模式上是配称的。

3. 零售商是简单的地段流量经营者和货架租赁者

零售店的流量,主要由地段决定。零售商的利润来源,主要靠出租货架,即广受诟病的后台利润模式。

传统渠道模式,我用下面一张图表示。并且用了一个概念:品牌商主宰渠道。

在上述渠道结构中,品牌商的营销力量,通过深度分销,嵌入了零售商。经销商,特别是行业龙头的经销商是品牌商角色在渠道的延伸,站位品牌商,往往不是独立的代理商角色。同时,厂商共同通过对终端货架的“租赁”(陈列费、堆头费,导购费等形式),在终端完成集中式陈列、品牌展示和推广服务。

在上述结构中,零售商作为用户代言人的角色是虚位的,品牌商的用户导向是空头的。在增量时代,大家都在增长,没有多少人会在乎这些。

2024年三季度之前,快消品行业头部企业的压货这么厉害,可见品牌商在渠道的主宰力有多强。2024年三季度之后,品牌商的渠道主宰力将渐渐消退。

上述渠道模式,低效、高成本,竟然持续20年!这样的渠道模式即使瓦解,被新的更高效的模式替代,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渠道新秩序ing

我用新秩序ing这种表述方式,想传达一个概念:新秩序已来,但未完成全覆盖;旧秩序在瓦解,但暂时还在勉力支撑。

这是一个混乱的过渡阶段,最难熬的阶段。

在2025年「新经销」的跨年直播中,我用了一张图表明渠道新秩序的框架。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未来的渠道参与者不是简单的三个角色,而是众多参与者形成的一组生态不再是三组参与者简单的递进关系,而是复杂的交叉组合。

渠道新秩序与旧秩序最大的不同,就是原来站位品牌商的经销商们,现在更多地站位了零售商——其实,站位零售商就是站位消费者——这将是中国营销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

因此,如果说讲渠道旧秩序,要从品牌商的深度分销讲起的话,那么,新秩序就要从零售商讲起了。因为以胖东来为代表的本土零售,以及COSTCO和山姆为代表的跨国零售,他们真正的承担起了消费者代言人的角色。

也就是说,过去的渠道是推拉结合,品牌驱动形成渠道拉力,深度分销形成渠道推力。
渠道新秩序中,所有的渠道力量都加载在C端,多数渠道生态参与者都站位终端和消费者,渠道推力将几近消失——除了bC一体化推广外,这是几乎所有渠道参与者都要正视的现实。

新零售商:真正代言用户

与传统零售不同,转型中的新零售商大致要承担三大职能。

第一、承担品牌商的角色,推广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在KA的占比将大大增加,并且成为决定零售商竞争力的关键,那么,作为一个零售商怎么承担品牌商的角色?

零售商要做自有品牌,不是贴个自己的标签就行,要承担品牌传播和认知的角色。即使与胖东来贴牌同一个厂家,胖东来有对消费者品牌认知能力,你可能就没有。

第二、承担供应链的角色

传统渠道中,零售商充其量充当“不负责”的选品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末位淘汰制度下,即使零售商选品错误,还是要由供货商(品牌商或经销商)承担损失。过去甚至屡屡发生供货商销售额还不够支付费用,最后倒贴的现象。

现在,在新供应链体系之下,选品错误,损失自己承担。大型零售商的供应链,不再经过经销商,实现厂店直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些品类,如胖东来的烘焙品类,还要在门店现场生产。

原盒马CEO直言,世界大型零售商都有5到10家采购服务公司,负责从全世界采购商品。

更有甚者,CVS将建立重度垂直的供应链系统,研发、生产、批发、零售,所有环节集中在一个系统,重度垂直,吃尽全渠道利润。

第三、承担零售商的角色

把零售商角色放在第三位,是因为这个角色大大弱化了,特别是品牌商的商品,未来将大大缩减SKU。比如,胖东来调改永辉店,就下架了原永辉店80%的商品。

我在永辉店调研时看到,知名品牌商的商品,首先没有了集中陈列和集中推广,都是按照品类陈列,与自有品牌夹杂在一起;二是只有大单品,新品和小单品几乎没有机会上货架。

其实,零售商最大的角色转变,就是要研究消费者,代言消费者。除了一些国民品牌和国民大单品,零售商必须销售外,大量的产品要么是定制化的,要么贴上了自有品牌的标签。如果不研究消费者,不站在消费者立场,零售商的损失就大了。

渠道生态:平台化

前面讲过,商贸型经销商是“四流合一”。未来,商贸型经销商将逐步消失,平台型渠道商将崛起,“四流合一”将变成四大平台,具体是:

1. 商流B2b平台,即订单平台。商流B2b是典型的站位终端,终端需要什么,就进什么货,没有商量的余地。目前中国的B2b基本上都是订单平台。

上海B2b平台快来掌柜CEO杨启明说,传统经销商是关系型的,B2b平台是技术型的。关系型的经销商有一种本事,就是通过强化关系,让终端过量进货,或者勉强同意进货意愿并不强烈的产品。B2b平台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关系型的经销商,建立关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适合大型平台商。所以,关系型经销商是没有资本价值的,或者说没有退出机制。B2b平台是有资本价值的,只要有资本价值,就会通过资本并购扩张,或者形成区域寡头,或者成为跨区域性大平台,甚至全国性大平台。因此,订单B2b平台未来将是寡头化的。

2. 物流F2B2b平台。过去,物流分为干线物流F2B和城配物流b2C,干线物流早已第三方化。城配物流现在还是与订单B2b“二流合一”,未来将与干线物流融合,形成F2B2b,即“仓干配”一体,比如美的集团的安得智联,在家电行业已经做到“送装一体”,即F2B2b2C。物流F2B2b的规模更大,典型的规模效应。

3. 资金平台。只要有规模,就有规模信用。只要有交易数据,就有数据信用。在商流B2b和物流F2B2b形成规模后,资金平台将应运而生。

4. 供应链联盟平台。大型商超和连锁商超有规模优势,将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和自有品牌,那么,中小型商超和街边小店怎么办?位于郑州的蚂蚁商联,就是服务于中小商超的自有品牌联盟。目前,也有机构在深度建立服务于小店的供应商联盟。

可以看出,上述四大平台都是站位终端(或消费者),成为消费者拉动的渠道生态的一部分。于是,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谁是品牌商在渠道的同盟军?品牌商怎么建立渠道拉力?

品牌商:寻找渠道同盟军

在中国讲营销,一定离不开4P。其实,欧美早已经是1P营销。1P即产品(品牌)。

在4P中,欧美的渠道早已第三方化。美国有1000万从事2C的人员,中国在高峰时期,据说有8000万2B和2b的业务员。差别在于,欧美的渠道第三方化,中国需要品牌商掌控渠道。实际上,中国的经销商平台化,也是奔着渠道第三方的路走的。

产品和价格不是2P,而是1P。价格是附属于产品的,没有独立性。

至于推广,欧美没有那么多的渠道促销,即使是2C的打折,也是零售商行为。

因此,欧美的营销,只剩下1P,即研发产品,通过媒介2C推广。

这么说的话,中国的渠道新秩序就变成了欧美渠道模式的翻版。但有一点差别,就是品牌商一定会在渠道发展自己的同盟军。

欧美建立现有渠道模式时,大众媒体在2C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寡头媒体与寡头行业巨头之间,形成了一组生态。

中国渠道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大众媒体这个2C推广战场弱化了,无论是大众媒体之后的微信传播战场,还是目前的抖音传播战场,都是品牌商无法控制的,无法与行业巨头形成协同。因此,品牌商在传统商贸型经销商的深度分销模式被四大平台替代后,将面临失去同盟军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许现在还不强烈,但只要目前的趋势持续,终将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深度分销经销商面临的选择,要么是走平台化之路,要么选择退出。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特别是关系型的经销商,可以选择成为品牌商在渠道的运营商。

渠道运营商是干什么的?既不是像深度分销一样做2b,也无法深入终端做2C导购(胖东来等已经没有品牌商导购)。但是,经销商深度分销形成的2b关系资源,其实在中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经销商的2b资源,与零售商的b2C资源结合,就形成了bC一体化运营模式。在总结李渡的沉浸式体验时,我更详细地称为“基于场景的bC一体化用户体验”。场景是(体验的)基础,bC一体化是(关系的)前提,体验是手段,用户运营是目的。

前面讲过,关系型经销商可能难做B2b平台,但恰恰可以做bC一体化用户运营。因此,建立渠道运营商,形成品牌商的同盟军,最终形成渠道2C拉力。

没有渠道运营商,渠道力量是不均衡的,品牌商在渠道也没有抓手。在失去大众媒体传播主战场,同时品牌商对抖音的掌控力又比较弱的情况下,这是必须做出的选择。

品牌商:重塑渠道驱动力

过去,品牌商有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两大驱动力。

品牌驱动靠品牌部,主要靠大众媒体投放或电子媒体投放,战略管理专家施炜老师称为“大喇叭,使劲喊”,打的是“钱海战术”。形成的是C端认知,以及渠道拉力。

渠道靠销售部,主要靠深度分销触达b端,铺货、压货,促销是主要手段,打的是“人海战术”,形成的是渠道推力。

两股驱动力的结合,形成了比较均衡的渠道推力和拉力。快消行业巨头,都是在品牌拉力和渠道推力中强大的。

渠道的平台化,消减了渠道推力。未来,虽然深度分销弱化了,但分销仍在。我们强调深度分销的消亡,不是分销的消亡,而是分销交给了第三方平台。订单平台和物流平台共同构成了第三方分销平台。

对品牌巨头而言,对媒体掌握力的下降是更严重的问题。现在行业巨头面临的问题是,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花出去有效。

我们看到,没有投钱的IP化品牌,频频创造奇迹,而靠ROI投入的企业,却在传播上不尽人意。

企业总要找到确定性的抓手。我们的建议是:重建营销机构,重塑渠道驱动力。

销售部转型用户运营:把分销交给第三方平台时,用户运营就成为最重要的职能。因此,需要销售部转型用户运营,通过基于场景的bC一体化用户体验,承担起用户运营的职能。

品牌部(市场部)转型品牌场景部,或品牌IP部,承担起建立品牌和IP的职能。品牌和IP,未来都需要,品牌是有长期价值观的,IP是有情绪价值的,两者都需要。

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IP。现在打造IP的主战场是抖音,花钱模式的PGC、PUGC、OGC都很难有效,反而是素人UGC非常有用。

素人UGC从何而来?如何获得相对确定性的UGC海量来源?我们的建议是:场景情绪是素人UGC的确定性来源。

到底是用场景部,还是IP部的概念?我认为都合适,场景是IP的源泉,IP是场景的结果。

渠道新秩序:共生

通过前面的分析,渠道重构一定是大趋势。现有的渠道各方,参与重构,将获得新生,拒绝重构,将被淘汰。

渠道重构,既是威胁,也是机会。要看对待渠道重构的态度。渠道重构的脉络,大致有三个。

第一,零售商将成为主导方,渠道平台成为终端的同盟军。供应链短链化,厂店通是必然。

第二,专业平台是效率平台,不可能成为某个终端或品牌商的工具。

第三,品牌商利用平台提升效率,重构营销组织,承担起运营用户的责任,承担起运营抖音传播主战场的责任。场景,bC一体化,体验,用户运营,将是营销的四大关键词。
渠道新秩序的生态是复杂的,渠道参与者众多,大量第三方平台形成共生局面。品牌商一定要在新秩序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同盟军。


【新秩序·共生】

第十届中国快消品创新大会

时间:2025年3月17日-19日

地点:中国·成都

扫码咨询票务详情

庄女士:19910792075


向下滑动查看

【大会亮点】+【大会议程】

向下滑动查看【大会议题】

大会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微信同号)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新经销
专注于中国消费品领域新媒体,对通路营销、渠道数字化及新零售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及媒体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