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员工文萃欣赏 | 秋韵悠悠:立秋与诗词的深情对话

汽车   2024-08-27 08:13   湖南  



「 中联员工文萃 」

   摘录于《中联》报 



《桂林山水》

工程起重机分公司 肖运峰

NO.1


秋 夕

混凝土机械公司  杨烨


秋天的风,

穿过烟火人间,亲吻牵挂人的额头。

我伴着风,

给你一片梧桐叶,因为是秋天了。

它让我看到,

温暖的年华,甜蜜的向往,和你。


秋是第二个春,

晴空一鹤,诗情碧霄。

每一缕晨曦都是一份希望,

每一朵白云都是一声祝福。


我不会将秋沾染忧愁与感伤。

正如我看繁星落日,

看到的满是生命的璀璨和岁月的光芒。


AUTUMN


NO.2


《雨霖铃》:柳永笔下的

情感世界与生命哲思

工程起重机分公司  刘小成



柳永的《雨霖铃》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柳永卓越的文学才华,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在这首词中,柳永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艺术空间,通过对离别情境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爱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雨霖铃》全文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首先,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通篇无一“秋”字,却字字透着秋色、秋思、秋愁。“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杨柳”、“晓风残月”等,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也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柳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

其次,从情感表达上来看,《雨霖铃》充满了离愁别绪。词的上阕描述了离别的场景,词人与友人在长亭相别,骤雨初歇,兰舟催发,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朦胧,无语凝噎。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柳永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下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离愁,词人感叹自古以来多情之人总是伤于离别,而自己更是难以忍受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离别。词人用“今宵酒醒何处”来表达对未来孤独旅途的迷茫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在当代人文思想观念中,我们强调个体情感的真实表达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柳永的《雨霖铃》恰恰体现了这种对个体情感的尊重和对生命体验的深刻洞察。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离别,无论是因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的变迁,离别成为了现代人必须面对的情感课题。柳永的词作能够跨越时空,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对生活的反思。

此外,柳永在词中提出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问题,也触及了当代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孤独感和沟通障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即使有再多的情感和想法,也难以找到倾诉的对象。柳永的这一发问,不仅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现代人在精神层面寻求共鸣和理解的呼唤。

柳永的《雨霖铃》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NO.3


品精美诗词 悟如歌岁月

智能技术公司  杨胜前



现代社会,人们步履匆匆,疲于生活的奔波。有多少人能够停下来,看看蓝天白云的色彩,嗅嗅路边青草的芬芳,品品精美诗词的内涵呢?

从诗歌的风花雪月中,我们获取情感共鸣,寻找当代价值,追寻人生意义,体会生活的美好与充实。无论生活多么拥挤,心中都要留一块空地,才能安放美丽的诗意。无论是何种身份,只要我们有一颗真正的向阳之心,于生活中探寻诗意,于平凡中感知非凡,我们的心灵便能乘风而去,沐浴朝阳。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寻找诗意,一路朝阳。保持乐观的心态,善于发现美,读懂丰富的人生之书,使之成为驻守我们心灵的家园,品诗意人生。

感受诗词之美,需要我们用诗意奔赴平凡之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感受陶渊明的淡泊名利;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中感受苏轼的豁达。感受诗文之美,我们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与美好。都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林徽因也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在内心修篱种菊。”明月清风何处寻,吾心安处有湖山。

当今世界正临百年未有之变局,需要中国青年挺膺担当。从诗文中,我们能寻找奋进的力量,获取坚持的动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的乐观自信,豁达通透;“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辛弃疾的拳拳爱国之心、赤子之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忧国忧民。翻开历史的长卷,从诗人留下的一字一句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

从诗文的一字一句、一斟一酌中,我们感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历史的交替,感受自然的风花雪月、人间的悲欢离合。除去心灵的喧嚣,求得真正安宁,任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我自泰然处之。不惧世间风云,不因畏惧而停止脚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透过诗词,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他们“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自己小小的世界中找到幸福。

从古至今,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个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透过诗词的一字一句,寻找情感共鸣,在极致奋进中感悟如歌岁月。



NO.4


秋韵悠悠:

立秋与诗词的深情对话

混凝土机械公司  文盼



立秋,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节气,它不仅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更与古人的诗词、情感紧密相连。秋韵悠悠,让我们在一年一度的节气中一同感受与古人诗词、情感的深厚联系。

秋之始,岁月的轮回与情感的起点。

夏日如灼,但立秋悄然而至。汉武帝的《秋风辞》中“秋风起兮白云飞”,开启了对秋天的无限遐想。而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宁静与美丽。立秋,是岁月的轮回,也是情感的起点,它让我们在秋风中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思考。

秋之情,诗词中的深情厚意与乡愁。

随着秋意渐浓,文人骚客的笔下开始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秋夜的月光为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秋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诗词中的情感,如同秋水般绵长,与立秋时节的乡愁交织在一起。

秋之实,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丰收的喜悦。

立秋之后,是农耕文化中最为繁忙的秋收时节。白居易的《观刈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反映了古代农民对秋收的期待与喜悦。而《礼记·月令》对立秋时节农事活动的记载,体现了古代对农业的重视。秋收的喜悦,不仅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回报,也是对农耕文化传承的体现。立秋,让我们在收获的季节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秋之景,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古人的感悟。

秋天的景色,是大自然最丰富的调色板。《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萧瑟。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则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秋天的辽阔与深远。秋景如画,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赞美。

秋之味,美食与健康的生活哲学。

立秋时节,也是品尝美食的好时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指导我们在秋季如何调养身体。而秋日的时令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葡萄,都是秋天的美味。秋味鲜,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也滋养了我们的身体。立秋,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古人对健康生活哲学的思考。

秋之韵,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立秋,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诗词朗诵、书画展览,还是通过现代媒体的传播,立秋的文化韵味都在不断地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秋韵深,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同秋日的果实,成熟而丰富。立秋,让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思考如何将这份遗产传承下去。

立秋时节,放慢脚步,用心感受每一片树叶的轻盈,每一阵赤诚的暖风,每一次诗词的吟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节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感悟,让立秋的诗意与情怀,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风景。



文化中联
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中联重科文化专区,向您实时介绍中联重科的文化理念、发展历史、先进人物、企业风貌、员工心声、文化活动等资讯。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