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共情”了,厌学叛逆的孩子还不买账?这篇文章里或许有你的影子
教育
教育
2024-10-13 12:20
河北
在大家学习妈心理“53321心里养育系统”的时候,会留意到“共情”这个高频词。不少家长学员也在有意地尝试变得更有同理心,去理解孩子背后的情绪和想法。家长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在共情了,但是孩子要么刚开始变化非常大,过一段时间又有反复;要么孩子叛逆的症状却更加明显了,和父母闹得更厉害了。于是父母就说,“原来我使劲管着,孩子还可以,现在我理解他了,他就蹬鼻子上脸了”。就在前几天,有位妈妈和我说到,前段时间暑假,自己也没怎么卡孩子学习,让他疯玩了20天后,商量列一个学习计划。商量完的第二天,孩子又开始没完没了的打游戏,之前的约定全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妈妈提醒了一句:“已经让你玩了这么久了,学习计划不是昨天已经说好了吗?”过后这位妈妈很困惑地问我:已经让他玩了这么久了,难道我共情还不够吗?一旦孩子有情绪,尽管家长很想理解孩子,可心中总会不自觉的记挂着“纠正”孩子的行为。一心两用的情况下,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说教、讲道理。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许多家长已经知道,打骂只是短期有效,长期使用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和情商的发展。讲道理,听上去比打骂好多了,可为什么还是难以和孩子建立连接呢?这首先是因为,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中时,大脑处于“神经系统一”的状态。自动开启防御机制后,会立刻关闭理性脑,其中负责思考的部分已经无法有效工作。这时,无论父母说什么道理,孩子都很难听进去,更别说心悦诚服地执行。你以为自己在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孩子听到的全是“变相的控制”,心里想的全是“你不理解我、你不能制服我”。打着共情的“名义”,进行说教,孩子会爆发更多的负面情绪,为了让自己好受点,还会关闭接收通道,变得习惯于隔离自己的感受。而对讲道理有许多逆反情绪的孩子,长大后会特别喜欢反驳别人。不管多么中肯的道理,他总能找出其中的漏洞和别人理论,已经不是为了真理而辩。因此,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一开始讲道理,无意中就已切断了与孩子连接的桥梁。共情既然不是同情,不是居高临下,那有些人说,我看到你很惨,我让你知道还有比你更惨的。有个小来访者说,自己每次跟妈妈说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妈妈便会回答:你这个不算什么,我小时候家里更穷,上学还要走几里路,高考的时候头发一把一把的掉,比你现在压力更大……孩子说,我能理解妈妈想让我心情好点,但我更多的感受是:我明明在说我的感受,不知道怎么回事又转移到妈妈的感受上了,好像我的感受不值一提,我并没有被真正的倾听。在这种情形下,沟通双方的地位仍然不对等,关注点依然不是在对方身上,很难帮助对方疏导情绪。有些家长认为,既然要共情,我需要理解孩子,而孩子的做法都是事出有因,因此我必须无条件的允许孩子的行为。“53321心里养育系统”中提到过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要允许所有的行为。如果孩子的行为伤害到自己或别人,仍然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共情是倾听孩子,去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去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也是“共情”这个概念的提出者,他指出:共情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而别人的情绪是进入其世界的钥匙。共情要求家长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情绪,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进入孩子的世界,去感受孩子的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设身处地”。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反应有所觉察,通过孩子的言语、表情、动作、表情等,觉察出孩子想要表达的信息。此外,还需要觉察孩子产生情绪的导火索,以及孩子想说的潜台词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孩子的需求或愿望。因此觉察是第一步。带着这样的觉察,家长接着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家长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稳定的容器,能够去抱持孩子情绪的涌动。在这样的抱持中,孩子明白自己是安全的,情绪是被接纳的,而不需要担心自己被否定或拒绝。当家长可以稳定地和孩子的情绪对接,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向孩子传递理解,让孩子知道,你是被看见的。有时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比如“医生问诊式沟通中”所讲解的:妈妈知道你现在觉得(感觉词汇),是因为(情绪的导火索),要是(孩子的愿望)就好了。而有时,只是需要会心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是一个牵手。如果我们能够真的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会知道,孩子在那个当下的感觉怎样,想法和需求是什么。我们把共情比喻为照镜子,也就是,如其所是地去映照对方的情绪。当我们能在另一个人的眼中看到自己情绪和内在需要时,我们就能够更有力量来调整自己。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想要深入沟通,可以预约妈心理心理咨询,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妈心理父母成长训练营》致力于帮助孩子与家长减少焦虑与痛苦,给孩子和家长带去内在的力量与希望。专家团老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现实案例,具体分析青春期青少年问题,告诉家长如何不打不骂,解决青春期孩子暴躁、厌学、不听话等问题。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