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商业化,和尚们都赚麻了

财富   2024-11-27 08:01   上海  

大家好,我是陪你学理财的小投。


流行是个圆,兜兜转转再次回到好多年前。


这两年,烧香祈福又开始流行了起来。


正所谓上班不如上香,敲键盘不如敲木鱼,寺庙,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按摩店。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小红书上的笔记也数不胜数,90后和00后充当了主力军。



不仅如此,在这种“寺庙经济”的浪潮下,打造IP、开淘宝店、进直播间、拍短视频……几千年的寺庙可算把商业化玩明白了。


尤其是不久前,上海甚至还传出了向静安寺借钱48亿元的离奇消息,


当然很快就被官方辟谣了,不过也让大家窥探到了一丝隐秘的角落。


烧香拜佛,真的是一门好生意。


01

自古以来就是好生意


古代的寺庙是一个很好的私人生意,高复购率、低成本,且进入门槛高。因此古代寺庙生意背后,产生了相当多大地主,而且同时还是一个对外借贷赚钱的金融机构。


中国历史上有一次超大规模的反佛灭佛运动,代表性的是“三武一宗”的灭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寺庙这个赛道太火,部分人的资产太显眼,朝廷惦记上了。


于是朝廷亲自下场,强行要求僧尼还俗、没收资产、把铜制佛像没收重新铸成铜币来充盈国库等等一系列措施。


02

现代社会进一步赋予垄断性


进入现代以后,寺庙不仅没有因为“封建迷信”而被打倒,反而因为行政许可方面的原因,而增加了准入门槛,进一步强化了其垄断性。


去寺庙,基础的花销就是门票,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比如普陀山200元+,峨眉山纯门票160元,少林寺每年接待景区三四百万,光门票收入就几个亿。



还有香的价格,有的寺庙有免费香,有的则要花钱买,便宜的几十一盒,贵的甚至有十几万一根的。比如,普陀山子公司吉祥香业,2019年光卖香的收入就3000多万。



功德箱也与时俱进,变成了便民的电子版,可以直接扫码捐功德。


甚至还能和寺庙内的大屏实时同步,谁捐了多少,一目了然。有寺庙还统计称,电子功德箱的捐赠额比起传统方式增长了30%以上。


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至2025年,我国的寺庙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03

多元化的商业活动


除了上述的“常规收入”外,如今的寺庙更是与时俱进,玩的比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花。


首先就是佛门集体转战短视频平台,让僧人们的“入世”变得更加容易。


以抖音快手上的“佛门男团”释延高、释延钦为代表

他们飞檐走壁、展露绝活的视频收获了上百万粉丝,偶尔还会露露腹肌。


少林寺武僧们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传播矩阵,可以组成男团出道。



顺势建了粉丝群、搭了商品铺,直播、植入、卖货都跟着出现了。


线上直播诵经服务的打赏收入可达数万元,卖的商品多是挂件、福袋等吉祥物件,还有一些佛家相关的书籍和经书。


其次是投资上的多元化,大师们不仅仅是佛门大师,更是一个个化身投资大师


最广为认知的就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2022年以4.52亿元竞得郑州一宗地。建成后主要业态有文艺演艺中心、创意产业园、酒店和可对外销售的服务型公寓。


另外说个冷知识,如今大家每天都在用的“饿了么”,其最初的投资人之一,便是“最懂投资的寺庙”玉佛寺


玉佛寺于2009年启动“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向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贴息贷款。“饿了么”就是最早受资助的项目之一。


截至2020年12月,该基金投资项目累积达到了219个,资助总额2088万元,成功率达80%以上


2021年,一共资助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22个项目,资金总投入343万元。



04

如何看待如今的寺庙经济?


在“佛系经济”花样频出、如火如荼的不断发展中,同样伴随了不少争议与质疑。


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的32600座寺庙中,有20%以上的寺庙被商业化,超过6500座。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小投觉得,将传统宗教中的文化符号元素注入商业空间和产品中,以最大化满足年轻消费者的精神消费需求,这其实没什么不好的。


本质上来看,其实是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热门人文景点,为当地城市文旅和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点。


说实话,如今毕竟是21世纪了。真正的宗教信徒有,但在可能已经屈指可数。


很多人知道寺庙本质是在做生意,但不知道它居然这么赚钱。


所以未来寺庙经济,唯一的风险点可能就是要控制商业化的程度,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与传统文化属性


商业化可以,但更要注意的是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是陪你学理财的小投,觉得有帮助的话,在看+分享+点赞,给小投个鼓励吧~


在看支持一下吧~

长投学堂
理财就是理生活,这里是长投学堂,你财富自由的起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