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 偶见与钟情

文摘   2024-09-25 13:50   湖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964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同班的一位小伙伴住我家后栋,他家订有《小朋友》《十万个为什么》和其它儿童书籍,那时普通工人家庭订阅报刊和文学读物几乎为零,我对这些书籍颇感兴趣,因此时常去他家看书,一次去他家偶见一本《武钢文艺》的杂志,那时我不知道这个杂志是哪里出版的,这是我有缘第一次见到《武钢文艺》,从此,《武钢文艺》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记忆。


参加工作后车间组建了业余通讯员小组,我是其中之一,我们时常写些通讯报道送矿宣传部用稿和外投,也时常参加宣传部举办的业余通讯员培训班之类的活动,90年代初在一次培训班结束离开宣传部时,办公桌上一本《武钢文艺》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时间记忆中的条件反射,情不自禁地停住脚步凝视着封面上“武钢文艺”四个字,内心泛起一种亲切感,这是时隔20多年后又一次看到这本杂志。


经过宣传部同意我将杂志带走,回家落坐就开始翻看,双手捧着散发油墨芳香的杂志,精美彩色封面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饱含着对《武钢文艺》的钟情,阅读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读罢意犹未尽、品味良久,精湛的行文、不拘一格的文风,感到饱尝了一顿文学大餐,大有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的喜悦,赏心悦目地阅读后将其定位为我的文学园地。



再次相逢《武钢文艺》,其文学魅力让我萌生了撰稿投刊的欲望,我置身基层亲眼目睹了一线职工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劳工作的日日夜夜,思考着写作上刊《武钢文艺》宣传他们的事迹,用以传播基层职工热爱企业、忠于岗位、乐于奉献的正能量,旨在职工队伍中产生激励作用,成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精神动力。


胡从华是一名车工,车工在机械加工中是相对辛苦的行业,每天站立8个小时且眼手相配一刻也不能疏忽,所有备品备件的加工,都必须由车工完成第一道工序才能转入下道工序,由于艰苦有的人琢磨改行离开,工作磨磨蹭蹭出勤不出力。而胡从华考虑的是怎样多出优质产品,他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技术创新的思维坚守在车工岗位上,有奋斗就会有成果,有奉献就会有收获,他加工的产品“废次品”为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被誉为“车工状元”。


矿变电所因是要害部位和行业的特殊性,坐落在远离矿区的山坳中,这里与外界基本上处于隔离而远离人群,值班时在寂静中与设备发出的声音为伴,在这里就是看仪器、守电话,工作单调枯燥,有的人因耐不住寂寞不安心工作。陈立德是班长,他不善言语、忠诚憨厚,在变电所“两点一线”工作近30余年,他深知变电所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以所为家、以岗为业,每天到岗都要认真查阅交接班记录、安全供电记录、设备运行状况记录,不能有一点疏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处理问题不过夜,被称之为安全输送生产用电的“管家人”。


胡从华和陈立德两位职工是一线工人中的优秀代表,作为车间业余通讯报道员,应义不容辞地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投稿《武钢文艺》,大力弘扬矿山人爱岗敬业的精神,但又有写作水平低下的顾虑,觉得上不了台面而羞于动笔。


我将想法向车间党支部书记作了汇报,领导非常支持并鼓励我大胆尝试,对我说,《武钢文艺》是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美术摄影”的综合文学刊物,是充满“钢”味的钢文化,其为武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宣传导向作用,是职工文化阵地,是企业文化平台。我们有很多一线先进事迹素材资源,基层业余通讯员要收集好这些素材,将好典型写出来发出去,只有大胆尝试才有提高、只有勇于突破才有进步。领导的鼓励给与了我投稿《武钢文艺》的信心。


我对两位职工分别进行了采访,拟写了两篇以记叙文为题材的稿件送矿宣传部审稿,《武钢文艺》先后采用了我的两篇习作,习作上刊让我感到十分兴奋,领导对我的成功在业余通讯员中给与了表扬,业余通讯员们也给与了我羡慕的眼光。陈立德是我的长辈,当他知道我为他写的事迹上刊了《武钢文艺》后,非常高兴,特地找到我说,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上了《武钢文艺》这样的大刊,犹如登台在表彰会上获得了荣誉证书,这些年来在变电所的辛勤付出值得。


作为一个武钢人,《武钢文艺》是我的文学向往,退休后又习作了几篇拙作上传到《武钢文艺》编辑部,可喜的是《武钢文艺》2012年第5期刊登了《高音喇叭》、2014年第2期刊登了《打字与写字》、2021年第4期刊登了《我的启蒙老师》、2022年第3期“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征文刊登了《攀登检修技术高峰》。


《我的启蒙老师》发表后,我将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居住在北京,已是80高龄的班主任钟老师,钟老师听到后说:你的文章能上《武钢文艺》这样的大刊,我很高兴,也为你高兴,我高兴的是,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能够进入武钢读者的视线感到欣慰,为你高兴的是,我的学生写的作品能够在文学大刊上发表,说明我教的学生是好样的,为我争了光,请转告我对贵刊的感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攀登检修技术高峰》这篇6700字的习作,详实地报道了程潮矿业检修钳工邓承仁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检修实际、攻克技术难关、大力开展技术革新、立志做一名矿山工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了不平凡贡献的事迹。


2013年以来,邓承仁共有17项专利成功通过受权,提出金点子30多个,总结编写3个检修先进操作法,获得程潮矿级金点子奖项6个、武钢资源公司级金点子4个等诸多奖项、10年来发明创新项目经过财务核算,经济效益为2300万元。感到很荣幸的是这篇习作排版在首,体现了刊物对这篇习作的看重和肯定,也体现了《武钢文艺》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弘扬企业主旋律、提倡体裁多样化、广开创作资源的办刊方向。


六十年华荟萃群英杰作精彩纷呈,甲子春秋佳篇迭出名著百花齐放,《武钢文艺》文学平台腾空而起的华诞礼花,与专列载送冶炼乌黑发亮的矿石、炼钢高炉喷放出的火焰相辉相映,映照在新时代钢铁发展的道路上,伴随着钢铁事业一路前行。


当我仰望着五彩缤纷的礼花时,六十年前小伙伴家里的《武钢文艺》又浮现在眼前。


王建华散文 //  我心中的歌

王建华舞台短剧//  最后一班岗

王建华散文:地铁印象



作者简介

王建华,男,1954年7月10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潮铁矿退休职工。


杨姣娥工作室

与你分享生活的滋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杨姣娥工作室
一个生活故事,两性情感,心理疏导的原创公号
 最新文章